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天等县1995~2007年孕产妇死亡分析及对策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天等县1995~2007年32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方法从天等县孕产妇死亡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调查表个案分析、死亡评审资料获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2例孕产妇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为23例,占71。88%,其中产科出血为孕产妇死因的首位,共13例,占40。...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分析天等县1995~2007年32例孕产妇的死亡原因。 方法 从天等县孕产妇死亡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调查表个案分析、死亡评审资料获得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32例孕产妇死亡中直接产科原因为23例,占71.88%,其中产科出血为孕产妇死因的首位,共13例,占40.63%;羊水栓塞6例,占18.75%;子痫4例,占12.50%。间接产科原因9例,占28.12%,主要为合并心脏病7例,占21.87%;合并肝脏病2例,占6.25%。32例死亡孕产妇中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下,有10例从未进行过产前检查。 结论 应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贫困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

【关键词】  孕产妇 死亡率 死因 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指标之一。天等县属国家级山区贫困县,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在较高水平,通过对天等县1995~200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探讨降低贫困山区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天等县1995~2007年孕产妇死亡调查报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及孕产妇保健情况的调查表个案分析,孕产妇死亡评审资料。

  1.2  方法  全县各乡镇卫生院及县级有接产能力的医疗保健机构负责收集死亡个案,县妇幼保健院保健科人员再对每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入户调查,县卫生局组织县孕产妇死亡评审领导小组进行评审。

  2  结果

  2.1  1995~2007年天等县每年孕产妇死亡情况  天等县孕产妇死亡率最高为183.45/10万(1995),其次为100.70/10万(2002年)、100.20/10万(2001年)和87.70/10万(2003年)。2003年后逐年下降,到2007年降为18.41/10万。

  2.2  1995~2007年天等县32例孕产妇死因构成

  2.2.1  孕产妇死亡原因中,直接产科因素共23例,占71.88%,其中产科出血13例,排在所有因素中的第一位,占40.63%;羊水栓塞占6例,占18.75%,排在第3位;子痫4例,占12.50%,排在第4位。间接产科原因共9例,占总量28.12%,其中合并心脏病7例(先心4例、风心2例,左房粘液瘤1例)占21.87%,排在并列死因第二位;合并肝脏病2例(肝癌1例,肝硬化失偿期1例),占6.25%。

  2.2.2  产科出血13例中,胎盘滞留4例(占产科出血33.77%);前置胎盘、子宫破裂、宫缩乏力各占2例,分别占产科出血15.38%;子宫外翻、宫外孕、软产道损伤各占1例,分别占产科出血的7.69%。

  2.3  32例孕产妇死亡文化程度均为初中以下水平,其中文盲8例,占25.00%;小学文化17例,占53.12%;初中文化7例,占21.88%。

  2.4  孕产妇死亡地点  死于省市级医院4例,占12.50%;死于县级医院12例,占37.50%;乡级医院3例,占9.37%;家中10例,占31.26%,途中3例,占9.37%。

  2.5  孕产妇死亡家庭经济水平情况  家庭每月人均收入200元以上有5例,占15.62%;100~200元之间有14例,占43.75%;50~100元有4例,占12.50%;50元以下有9例,占28.13%。

  2.6  孕产妇死亡保健措施及医疗条件情况  32例孕产妇死亡中从未进行产前检查的有10例,占31.25%;产前检查少于3次19例,占59.38%;分娩地点在家中15例,占46.88%;非医务人员接生12例,占37.50%;死前接受剖宫产7例,占21.88%。

  2.7  死亡孕产妇年龄在15~38周岁之间,平均年龄28.62岁,计划外生育17例,占53.13%;计划内生育15例,占46.87%。

  2.8  死亡评审结果  32例孕产妇死亡中22例为可避免死亡,占68.75%;4例为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12.50%;6例为不可避免死亡,占18.75%。县乡医疗保健因素致死者12例,占37.50%;社会因素致死者8例,占25.00%。

  3  讨论

  3.1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性指标之一,也是《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重要指标。天等县属国家级山区贫困县,经济、文化发展较为落后,孕产妇死亡率一直处在比较高的水平。该项目实施后住院分娩率由2003年的68.70%,提高到2007年的95.63%;项目还对全县的产科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省级驻县专家反复对县、乡两级人员进行培训及现场观摩指导,使得全县产科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因此“降消”项目在贫困地区的实施,对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十分有效的。

  3.2  孕产妇死亡之中由直接产科原因引起的死亡占大部分,而直接产科原因中又以产科出血为主。从32例孕产妇死亡可以看出,直接产科因素占71.88%,而产科出血占总死亡的40.63%,其中以胎盘因素、子宫破裂、宫外孕软产道损伤为主要原因,这些数据提示孕产妇死亡率的下降与产科出血死亡率下降密切相关,而产科出血死亡中减少胎盘因素导致出血尤为重要[1]。产科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能及早诊断与治疗孕期及分娩期并发症,这些死亡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从本组数据上看,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医院分娩,产科出血抢救地点大多都集中在县级医院,因此对县级产科质量监督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3.3  文化程度高低对妇女自我保健意识影响越来越明显,文化程度越低,孕产妇死亡率越高[2]。在32例孕产妇死亡中文化程度均在初中以下,其中小学占53.12%,文盲占25.00%,可见妇女受教育程度与孕产妇死亡有着密切关系。由于文化程度越低,接受保健服务的意识越差,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妇幼保健工作中,要把文化程度低的孕产妇当作高危人群来看待,同时呼吁各级政府要把重视教育尤其是女童的教育落实到行动上来。

  3.4  加强母婴保健市场的监督和管理,个体诊所以及达不到产科质量要求的医疗保健机构均不能开设产科。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对开展助产技术医疗保健机构诊疗科目及从业人员资格进行审核。严格高危评分、分级管理和产科准入制及剖宫产准入的审批和监督。卫生行政部门应与公安、计生等部门联合起来,加强母婴保健市场的管理,对非法接生者严厉打击,对性质恶劣者追究刑事责任。

  3.5  加强计划外妊娠、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避免计划外妊娠妇女死亡。近年来,因计划外妊娠而死亡所占的比例有所增高,主要原因是这些孕妇不愿接受产前保健,分娩时更不愿到正规的医疗保健机构住院分娩,而是到私人诊所或在家分娩,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可能性大增。因此,卫生行政部门要同计生部门共同协作做好计划外生育的保健服务和住院分娩管理,使计划外妊娠享有计划内妊娠等同住院分娩权力。

【参考文献】
    [1] 沈丽芳.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对策[J].中国妇幼保健杂志,2007,22(13):1729~1730.

  [2] 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研究协作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1994,29(9):514~517.


作者单位:天等县妇幼保健院,广西 天等 532800

作者: 言京礼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