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老年消化性溃疡5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方法对5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47例进行对比。结果5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中,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36例(64。3%),胃溃疡18例(3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消化性溃疡的特点。 方法 对5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47例进行对比。 结果 56例老年消化性溃疡中,以呕血、黑便为首发症状36例(64.3%),胃溃疡18例(32.1%),高于青年组的4例(8.5%)(P<0.01),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发生率高,并发症39例(69.6%),伴随其他疾病者36例(64.3%),高于青年组的6例(12.8%)(P<0.01)。 结论 老年消化性溃疡在临床表现、病发部位及并发症等方面均有一定的特点。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老年人 回顾性研究

收集分析海南现代女子医院消化内科2002年3月~2005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60岁以上(含60岁)的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56例,并与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病例47例进行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老年消化性溃疡病例56例(老年组),男40例,女16例,年龄60~75岁,平均67.6岁,病程15d~20年,平均5.3年。同期住院的青年消化性溃疡病例47例(青年组),男37例,女10例,年龄16~45岁,平均35.6岁,病程1个月~9年,平均3.4年。全部病例均经胃镜检查,病理切片确诊。幽门螺杆菌(Hp)检测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老年组腹部疼痛30例(53.6%),多为胀痛或隐痛不适,无腹痛26例(46.4%),反酸、嗳气41例(73.2%),食欲减退29例(51.8%),呕血、黑便36例(64.3%),头晕、乏力12例(21.4%),胸闷、心悸4例(7.1%)。青年组腹部疼痛31例(66.0%),多为饥饿痛,无腹痛16例(34.0%),反酸、嗳气21例(44.7%),食欲减退12例(25.5%),呕血、黑便24例(51.1%),头晕、乏力6例(12.8%),胸闷、心悸2例(4.3%)。

  2.2  溃疡部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  老年组发生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分别为32.14%(18/56)和67.86%(38/56),明显高于青年组的8.51%(4/47)和91.49%(43/56)(P<0.01)。Hp老年组感染为53.0%(33/56),明显高于青年组的16.7%(8/43)(P<0.01)。

  2.3  老年组与青年组胃溃疡部位  老年组发生胃溃疡的18例中,发生高位溃疡2例,巨大溃疡3例,其它型13例。而青年组发生溃疡4例中均为其它型别,无高位溃疡和巨大溃疡。

  2.4  并发症  两组的发生情况见表1。

  2.5  伴随疾病  老年组伴随其他疾病36例(64.3%)(包括同一患者伴随其他多种疾病),其中高血压16例(28.6%),冠心病15例(26.8%),糖尿病15例(26.8%),胆结石、胆囊炎12例(21.4%),恶性肿瘤5例(8.9%),脑血管疾病3例(5.4%)。青年组伴有高血压病5例(10.6%),胆囊炎、胆结石4例(8.5%)。

  表1  老年组与青年组消化性溃疡并发症情况对比(略)

  2.6  治疗效果  老年组经单纯内科保守治疗好转或痊愈出院者51例(91.1%),经内科治疗出血不止或穿孔行手术治疗者3例(5.4%),死亡2例(3.6%),1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肠梗阻继发感染性休克,且均伴有恶性肿瘤。

  3  讨论
   
  老年人消化器官及生理功能随年龄增长发生一系列退行性变化,表现为对疾病反应性低下,愈合能力差。目前认为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老年人胃黏膜防御能力减弱,黏膜血供差,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应用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因素相关,且Hp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1]。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与青年人相比有其自己的特点。
  
  3.1  临床症状  由于老年人生理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导致感觉迟钝,溃疡症状往往不典型,且病程长,腹痛常不突出,无一定规律性。本组腹部疼痛30例(53.6%),且多为隐痛或钝痛。另外,老年患者合并其他疾病较多,易造成误诊。因此,考虑有消化性溃疡存在时,在全身状况许可的条件下,应尽早作胃镜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早期治疗。

  3.2  溃疡特点  胃溃疡、高位溃疡、巨大溃疡发生率高。本组资料显示老年组胃溃疡发病率(32.1%),高于青年组(8.5%),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高位溃疡2例(3.6%),可能是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体窦黏膜交界线上移,溃疡的部位由下向上推进,故高位溃疡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高而递增,也与胃黏膜退行性变等因素有关[2]。

  3.3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  在老年组Hp感染检出率显著高于青年组,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引起溃疡是幽门螺杆菌(不同毒力菌株)、宿主(遗传及机体状态)和环境因素三者相互作用的不同结果,老年人机体免疫状态下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胃粘膜的屏障功能减弱,故Hp感染高于青年组[5]。

  3.4  并发症  据统计60岁以上患者并发出血者可达50%[3],且随着年龄增长并发出血率增加。本研究统计老年组溃疡并发出血占55.4%,和文献报道相符。可能由于:血管动脉硬化,心功能下降,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功能减退,导致胃黏膜慢性缺血、淤血、缺氧等以致胃黏膜损伤糜烂,溃疡愈合障碍;老慢支、肺气肿、肺心病,可能由于长期缺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以致胃黏膜屏障功能减退,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及损伤,老年人常合并慢性病使用药物较多,如激素、非甾体类抗感染药,某些扩血管药物如短效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抗生素等,都可以直接造成胃黏膜损伤;抗凝药物的应用过多造成凝血功能减低;利血平等交感神经阻滞剂能相对提高迷走神经张力使胃酸分泌增加等,均可诱发溃疡并导致出血;神经精神因素,如脑卒中应激状态,过度的神经紧张、兴奋造成胃黏膜胃循环障碍、缺血、缺氧以致胃黏膜损伤等。(2)穿孔:老年患者感觉迟钝,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溃疡多大而深,胃黏膜屏障保护功能下降,穿孔率比青年人高2~3倍。本研究统计两组穿孔率无差异。据报道老年人溃疡伴穿孔25%~28%的病例腹部X线检查未见膈下游离气体[4],且多合并有心、脑、肾等脏器的疾病,易延误诊断,错过手术时机。(3)幽门梗阻:由于十二指肠溃疡及幽门管溃疡引起局部黏膜水肿变形所致。极易发生脱水,酸碱失调,电解质紊乱及全身衰竭症状,加上老年人伴随疾病多,常易掩盖消化性溃疡自身症状,诊治相对较难。

  3.5  治疗方面  对疑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例应尽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溃疡同时应兼顾治疗并发症及伴随疾病,是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由于老年人溃疡复发率高,治疗应适当延长疗程,并去除和避免诱发因素,如精神刺激、药物、饮酒等。对内科治疗疗效差或疑有癌变的病例,如全身情况许可应手术切除。

【参考文献】
    [1] 于皆平,沈志祥,罗和生.实用消化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339.

  [2] 张弢,张莹兰.老年消化性溃疡92例临床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2,14(6):262~263.

  [3]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29.

  [4] 李益浓,陆星华.消化内镜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39.

  [5]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384~392.


作者单位:海南现代女子医院内科,海南 海口 570203; 海南琼山中医院检验科,海南 海口 571100.

作者: 孙少华 温英梅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