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8期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研究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方法对放射性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和头皮针注射法注射99mTc-标记化合物。测量两种情况下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并观察血管外漏情况。结果不同注射方法注射器内残留放......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注射方法对放射性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影响。 方法 将120例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的患者, 随机分成2组,每组60例,分别用传统直接注射法和头皮针注射法注射99mTc-标记化合物。测量两种情况下注射器内放射性残留量并观察血管外漏情况。 结果 不同注射方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传统直接注射法明显高于头皮针注射法。头皮针注射法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 结论 与传统直接注射法比较,使用头皮针注射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和血管外漏率显著减少,注射准确性最高。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保证放射性显像剂完全准确注射人体是核医学显像成功的关键。但由于注射器死腔残留量的存在,针头、乳头和内壁中留存及沾染放射性显像剂,导致不同程度放射性残留。本文旨在探讨不同注射方法对放射性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2007年6~8月在核医学科进行全身骨显像病人或心肌灌注显像等选取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SPECT)检查的患者120例, 其中男78例, 女42例, 年龄28~81岁,平均年龄42岁。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 每组60例。

  1.2  方法

  1.2.1  实验仪器及试剂  FJ-391A1型放射性活度测量仪,由北京核仪器厂制造;一次性医用标准2ml无菌注射器,由西班牙BD公司提供;放射性显像剂为99mTc-标记化合物,放射性活度均为25mCi,体积限定为0.5~0.6ml,由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广州医用同位素中心生产。

  1.2.2  注射方法  传统的直接注射法,即注射器连接普通注射针头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先松开止血带,然后注射显像剂,拔针。头皮针注射法[1],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5ml,连接头皮针,于皮肤消毒后行静脉穿刺,见回血后注入2ml 生理盐水,确认针头在静脉内,外固定后注入放射性药物,再将3ml 生理盐水注入冲洗残留在注射器及针头内放射性,拔针。将用过的注射器或头皮针用原针帽盖好, 放入活度计内进行测量,并测定医护人员从防护筒中取出注射器起至推注完毕所需时间。

  1.2.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 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种注射方法放射性残留量和医护人员完成操作时间比较  传统直接注射法注射器内残留放射性活度大于头皮针注射法,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但两者医护人员完成操作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种注射方法放射性残留量和医护人员接触显像剂时间比较(略)

  2.2  两种注射方法致血管外漏情况  用传统的注射法,近1/3病例出现扎穿静脉造成放射性显像剂漏出于局部皮下组织的血管外漏现象,头皮针注射法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见表2。

  表2  两种注射方法导致放射性显像剂血管外漏情况(略)

  注:*表示头皮针注射法与改良直接注射法和传统直接注射法比较,注射外漏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4.25,P<0.01。

  3  讨论
   
  SPECT检查必须先给患者静脉注射一定剂量放射性显像剂,由于辐射防护的需要,注入患者体内的放射性显像剂剂量严格限制。因此,要求尽量把注射器放射性显像剂全部注射入体内,以保证达到SPECT显像要求[1]。核医学科常采用2ml 一次性注射器静脉注射放射性显像剂,这些注射器针头和乳头中不能使显像剂全部推出的空腔,称之为注射器死腔,有文献报道[2]2ml一次性注射器死腔容量为0.118ml。有作者报道[3]在核医学实际工作中每次注射后, 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和乳头中留存及内壁沾染, 会导致不同程度存在一定放射性显像剂残留。注射器显像剂残留造成注射剂量及浓度的严重误差, 甚至影响临床SPECT显像结果判断的准确性,特别在一些定量研究方面。
   
  传统的直接注射方法简便、快捷和经济,在核医学科应用最多,但目前使用的注射器对γ射线无防护作用, 虽然,有些医院配备注射器铅套,但因为操作不便很少应用。因而,操作者全程受注射器内放射性照射。传统的直接注射法放射性药物剂量准确性较差,注射器残留放射性高。本文结果表明, 直接注射显像剂时, 注射器内残留显像剂活度明显高于头皮针注射法的残留活度。直接注射法基本保证摄入剂量的准确,显象效果和图象质量良好,适用于非定量分析的显像或大批量患者集中注射和条件差的基层医院。
   
  头皮针注射法是以在建立充有生理盐水的静脉通道后,才接上放射性药物注射器推注,大大缩短了操作者接触放射性药物的时间,减少了辐射量,符合放射性防护原则。并且头皮针注射法由于头皮针短而细小便于掌握,操作时血管外漏明显少于传统的注射法,尤其适用于老体弱和多次化疗后表浅静脉穿刺难度大的患者;也特别适用有特殊注射要求的显像,如肾动态显像的“弹丸式”注射[4];还有一些定量测定显像往往对注射剂量准确性要求极高,比如核素首次通过心血池显像也需要头皮针注射法[5]。然而,头皮针注射法也有不足之处,这种操作较为繁琐, 将抽有放射性药物的注射器对接到静脉输液针上时候,增加空气与放射性药物接触机会和时间。此外,针对核医学科高活性区患者集中注射或患者数量多时不实用, 而且增加了静脉输液针等放射性废物量, 也增加了注射器的消耗及医用废物量。

【参考文献】
    [1] 王荣鑫, 罗芙蓉,徐泉凤.放射性核素注射操作防护实践[J].中国辐射卫生,2004,13(1):48.

  [2] 张晓霞,梁远娣,王晓莉. 注射器死腔残留量测量及其临床意义[J].护士进修杂志, 2005,20(09) :845~846.

  [3] 杜晓光,程兵.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剂注入剂量准确性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29~930.

  [4] 马迎春,左力, 张春丽,等. 肾动态显像法测定肾小球过率在肾功能不同分期中的适用性[J]. 中华医学杂志,2006, 86(15):351~352.

  [5] 李少林.核医学[M]. 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7~168.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广东 广州 510080

作者: 饶国辉 李洁明 岳殿超 关瑞薇 吴克宁 李春亿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