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0期

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0~2007年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中毒703人,无死亡病例。中毒发生高峰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8。...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学、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0~2007年全区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中毒703人,无死亡病例;中毒发生高峰为第三季度,占总起数的58.49%;中毒类型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总起数的94.34%;致病因素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共发生26起,中毒323人,分别占中毒总起数和人数的49.06%和45.95%;食物中毒多发生在集体食堂,餐饮业次之,发生中毒33起及19起,分别占总起数的62.26%、35.85%。结论 南山区食物中毒主要发生在集体食堂及餐饮业服务单位,以细菌性中毒占绝大多数。加强食品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是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食物中毒;流行病学;分析

  食物中毒是严重危害人群身体健康的食源性疾病,如何防止食物中毒的发生是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一项主要任务。食品安全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近些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个倍受人们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为了解深圳市南山区食物中毒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制定食物中毒预防控制措施及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2000~2007年南山区发生食物中毒的全部存档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均为深圳市南山区2000~2007年发生食物中毒的调查报告和检测报告的存档资料。

  1.2 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发生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季节分布、中毒病原分类、发生场所等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00~2007年深圳市南山区共发生食物中毒53起,中毒人数703人,无死亡病例。其中以2006年及2004、2007年发生最多,共发生33起,中毒人数370人,分别占总起数和人数的62.26%和52.63%。

  2.2 食物中毒季节分布 

  食物中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第三季度是发生高峰,共31起,占总起数的58.49%,中毒人数为371人,占总人数的52.77%;其次是第二季度共12起,占总起数的22.64%,中毒人数196人,占总人数的27.88%;第四季度9起,占16.98%;第一季度发生1起。

  2.3 食物中毒的病原分布 

  在2000~2007年发生的53起食物中毒中,有94.34%((50起)为细菌引起,中毒人数651人,占中毒总人数的92.60%。中毒的病原以副溶血性弧菌最为多见,有26起,占总起数的49.06%,中毒人数323人,占中毒总人数的45.95%。详见表1。表1  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病原分布(略)

  2.4 食物中毒发生场所分布 

  主要集中在集体食堂,发生33起,中毒人数496人,分别占总数的62.26%和70.55%;餐饮业发生19起,中毒人数198人,分别占总数的35.85%和28.17%,食品摊贩发生1起,中毒9人,分别占总数的1.89%和1.28%。

  3 讨论

  本次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本市南山区2000~2007年食物中毒有如下几个特点:(1)中毒以第三季度发生最多,其次是第二季度,第一季度最少,因中毒病原以细菌性为多,而第三季度气温高、湿度大,有利细菌生长繁殖。这与国内中山市[2]及广州市[3]的报道一致;(2)以细菌性食物中毒 为主,与国内东莞市[4]报道一致。南山区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主要是副溶血性弧菌,与宁德市[5]报道一致,这与我市位于滨海,海水产品丰富,人们好吃海鲜,加上烹饪不当有关;(3)中毒发生场所主要是集体食堂,其次是餐饮业,与宁德市[5]报道一致。   

  预防对策及建议:(1)加强对集体食堂、餐饮业的监督管理。由于深圳的建筑工地多,卫生设施简陋及周围环境差,是易发生食物中毒的高危场所,因此要加大对工地食堂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及时对工地食堂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无证经营者依法严肃处罚。在食物中毒高发季节里加强督促餐饮行业在食品的加工、制作、保存、销售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操作,避免食品污染;(2)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的宣传教育工作,可通过各种宣传单、宣传册子、宣传栏、电视、报纸等形式进行宣传,提高人群食品卫生意识和知识水平,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3)完善预防控制体系,健全食品污染物监测与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食品安全预警公告和信息,提醒人们做好防范措施;(4)提高业务人员食物中毒预防、控制、调查和应急处理能力,事故一旦发生,要求做到迅速、准确、规范的报告及采取各项有效的防控措施;(5)实行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转变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模式,落实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提高餐饮单位和集体食堂自身的卫生管理水平,消除食物中毒发生的隐患。

【参考文献】
    [1]吴坤.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8~349.

  [2]尤倩媚,郭艳.中山市2001~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3):64~65.

  [3]李迎月,保洁仪.2000~2004年广州市食物中毒物点及原因分析[J].中国饮食卫生与健康,2005,3(4):54~55.

  [4]黄雪华,刘思渊,曹红宇,等.2003~2006年东莞市食物中毒流行特征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07,33(6):66~69.

  [5]郭胜利,郭丹.1986~2005年宁德市城镇居民食物中毒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8,24(1):59~60.


作者单位:深圳市南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 深圳 518054.

作者: 曾玲荣,曾瑜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