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学生近视诱发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从众多近视的诱发因素中找出关键的一些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诱发小学生近视的关联因素。结果看书写字时间、营养、遗传因素、看电视时间、书眼距离等关联度比较高。结论看书写字时间、营养、遗传因素、看电视时间是诱发近视的高危因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从众多近视的诱发因素中找出关键的一些因素,为实施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运用灰色关联方法,分析诱发小学生近视的关联因素。 结果 看书写字时间、营养、遗传因素、看电视时间、书眼距离等关联度比较高。分别为0.94、0.85、0.83、0.83、0.80。 结论 看书写字时间、营养、遗传因素、看电视时间是诱发近视的高危因素。

【关键词】  青少年;近视;诱发因素;灰色关联分析

  近视是影响青少年学生学习和健康的一种常见疾病,为了对近视诱发因素做进一步的探索,我们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调查分析,在众多复杂的因素中找出主要因素,以期为进一步制定更为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灰色系统理论是80年代初首先在我国创立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理论。目前它已进入了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众多领域。由于该理论在建立数学模型、预测预报、关联分析等方面,发挥愈来愈大的作用而倍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该理论将“系统”分为三类:标信息(或参数)完全明确的系统为白色系统;自信息(或参数)完全不明确的系统为黑色系统;介于二者之间系统为灰色系统[1]。
   
  近视发生的诱发因素大部分已被中外学者所证实,但有的因素尚在研究阶段。它们共同影响着近视的发生。但它们与近视形成的关联程度,因素间的主次位置尚未完全明确,这就共同构成了一个灰色系统。灰色系统的关联度是描述事物之间,因素之间关联性的一种“量度”。本文所进行的关联分析就是要计算近视发生与诱发因素之间的关联度。

  1  对象与方法

  1.1  在本辖区内选取龙潭区实验小学、XX小学两所学校的学生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系统抽样方法在每个班级内抽取学号以1结尾(包括1号)的学生,共抽取1~6年级总计727名学生。学生的视力情况、身高、体重根据2007年4月学校的体检记录。调查学生的构成情况见表1。

  表1  调查学生构成情况(略)

  1.2  我们选择了可能诱发近视发生的十二个因素作为调查因素(见表2)。制成统一调查表。在进行统一的填表规范解释说明后,由校医及班主任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填写。收集调查表,对调查表进行灰色关联分析。

  表2   诱发近视因素调查项目表(略)

  1.3  统计分析方法  采用EPIDATA 3.02进行问卷数据录入,数据整理和分析软件为EXCEL 2003。灰色关联分析所用计算公式如下:

  (1) xi(k)=xi(k)/x1(1)(i=0,1,2…,n;k=1,2,…,6)

  (2) Δi(k)=xi(k)-xo(k)(i=0,1,2…,n;k=1,2,…,6)

  (3) ξi(k)=Δmin+BΔmax/(Δi(k)+BΔmax)

  (4) ri(k)=Σ6k+1ξi(k)/6

  2  结果

  2.1 建立近视诱发因素函数表  根据调查结果计算各年级学生每日看书写字时间,每日睡眠时间、每日观看电视时间、每日室外活动时间、观看电视时距屏幕距离、家族近视率,家庭月人均收入等诱发因素的平均值,以及统计各年级学生在暗光线下看书、书眼距离小于1尺、家庭学习时不使用台灯、偏食、营养不良等诱发因素的发生率。建立以年级为自变量,以近视率为参考函数,近视诱发因素为比较函数的离散函数表。详见表3。

  表3  指标原始数据表(略)

  2.2  建立近视诱发因素的纯量函数表   为使不同单位、不同量纲的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具有可比性,我们将每个数列的各个数据除以该数列第一个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初值化处理,计算公式为公式(1)。各项指标的原始数据标化后的纯量函数见表4。

  表4 各项指标数据标准化数值表(略)

  2.3  关联系数的计算

  2.3.1  根据公式(2)计算各个年级的参考函数(近视率)与比较函数(近视诱发因素)的绝对差值(见表5)。绝对差值越小,说明两个函数越相关;绝对差值越大,说明两个函数越远离。经过计算,表5中的最小值是0.00;最大值是1.58。

  表5  指标函数绝对差值表(略)

  2.3.2  根据表5中的函数绝对差值,通过公式(3)计算函数间的关联系数。详见表6。

  表6  关联系数(略)

  2.4 关联度的计算  通过公式(4)计算近视发生率与近视诱发因素之间的相关程度,即关联度。详见表7。按照关联度大小将近视诱发因素进行排序。详见表8。

  表7  各项指标关联度表(略)

  表8  近视诱发因素排位次序(略)

  3  讨论
   
  多元回归与相关的分析方法是进行近视诱发因素分析的最常用方法,但该方法要求样本量很大,并且要求样本有较好的分布规律。分析计算的工作量繁重,一般要通过计算机进行计算。在进行计数,计量等不同单位、不同量纲的因素分析时,人为的将因素进行数量化,部分地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容易产生偏差。
   
  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法是研究健康、疾病与诸因素关系的有效方法之一,属前瞻性研究。它是根据有关统计数据的几何关系及其相似程度判断其关联程度,回答在诸因素的系统内,因素间的主次位置。该方法对数据量没有严格要求,也不需要原始数据满足何种分布。克服了多元回归相关分析方法的局限性,简化了计算过程,便于进行分析[2]。
   
  根据本次的分析结果,遗传与环境因素(包括视近工作、营养、家庭因素,不良的用眼习惯)均与近视的发生有关,而其中以视近工作对近视发生的影响最大,这与学者的研究相一致[3]。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多认为近视的发生多与遗传有关,在决定患近视的个体差异中约60%属遗传因素,本文的调查也支持了这一点[4]。
   
  在环境诸因素中,长时间、近距离作业是引起近视发生的主要因素。此类作业中,视机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使眼球充血,眼压升高,眼内肌过度调节(引起调节紧张或痉挛)。双眼持续内聚(引起眼外肌紧张、压迫近眼球)。长时间低头(引起颈部阻碍血液循环)。而长期调节紧张的存在导致晶状体睫状肌调节能力的改变,形成假性近视,严重的引起眼轴前后轴变长,成为真性近视[5]。尤其青少年学生,由于眼球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没有完全定型,比较脆弱,更易引致近视的形成。所以,学校必须合理安排学生的学习与作业时间。
   
  营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近视的发生、发展。尤其是在没有遗传因子的情况下,可能成为近视发生诱因。因此要教育学生注意合理营养,要少吃碳水化合物及酸性食物,多吃富有维生素B1、维生素C、钙质和蛋白质类食物,同时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6]。
   
  观看电视的时间及距离在诱发近视形成的诸因素中排位也较靠前。看电视持续时间越长,视疲劳的程度就越严重。综合中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电视的持续时间在30~50分钟较为适宜,最长不应超过2小时,而且应该每隔0.5~1小时,做一些轻微的活动,使眼睛得到休息。视距越远,眼调节紧张的发生就越轻,视疲劳的程度也越小[7]。观看电视距离应不少于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7倍。放电视的位置,最好屏幕中心高度稍低于眼水平线。
   
  用眼习惯、睡眠及室外活动时间、一些家庭因素也与近视的发生有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做好用眼卫生宣传教育,同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使学生养成正确的用眼习惯以及建立良好的作息制度及规律[8,9]。
   
  综上所述,近视的发生与诸多因素相关,所以,我们在制定近视预防措施时,一定要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减少学校、家庭的一些不良因素,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的视觉环境。

  4  小结

  4.1  本文通过对561名学生进行调查,得出遗传与环境因素(包括近视工作、营养、家庭因素不良的用眼习惯)均与近视的发生有关,而其中以视近工作对近视的发生影响最大。

  4.2  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分析简便、易行,便于在工作中运用、推广。

  4.3  近视的预防工作必须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

【参考文献】
    [1] 刘思峰,郭天榜.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 1991.

  [2] 马俊生,李炳杉.灰色理论的关联分析法在研究青少年近视发病因素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1994,15(1):37~39.

  [3] 吴昌凡,何明光,曾骏文.儿童青少年近视危险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0):879~881.

  [4] 王静.青少年近视病因研究[J].菏泽医专学报,2003,15(2):90.

  [5] 赵瑾,谢毅瑾.青少年近视发病机理的研究[J].眼科,1995,4(3):142~145.

  [6] 刘延华,贾凤芝.青少年近视的多因素分析[J].社会医学杂志,2006,4(4):62~63.

  [7] 刘佩霞.应用层次分析法研究青少年近视的危险因素[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6,8(4):63~65.

  [8] 邹尉玉,李晓青.青少年近视眼病的社会因素及预防对策[J].医学与社会,1998,11(4):34~36.

  [9] 申春香,李英子,金顺福.青少年近视眼的发生机制和防治方向[J].中国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3(3):45~46.


作者单位:

作者: 李天妍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