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热带医学杂志2008年第8卷第12期

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五年效果评价

来源:中国热带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 方法 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检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3~2007年右江区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0 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 095人次,检出27例间日疟病例,阳性率为0.21%。 结论 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关键词】  全球基金;疟疾监测;效果评价;广西右江

  Evaluation on results in implementation of Global Fund on malaria control  in Youjiang County  of Guangxi  from 2003 to 2007. 

  GUO Chuan-kun, XU Guang-bai, LI Jin-hui,et al.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Nanning 530028,Guangxi, P. R.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malaria surveillance measure and evaluate malaria control effects in Youjiang county of Guangxi from 2003 to 2007. Methods   The cases of malaria reporting and data on blood smear examination of febrile patients between local residents and mobile population, IFAT surveillance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Results 70 116 and 13 095 slides in local residents and mobile population were examinated. There were 27 imported cases in mobile population and 2 indigenous malaria cases in local residents. The positive rates were 0.21% (27/13095) and 0.0003%(2/70116). Conclusion Malaria incidence in YouJiang County has been under 1/10 000 for many years. There are less indigenous malaria and most of them were imported malaria cases in this region. The results show the present surveillance system and control programs are effective for monitoring the epidemic situation of malaria. The surveillance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continuously and the results of malaria control can be consolidated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Global Fund; Malaria surveillances; Effect evaluation

  百色市右江区地处广西西部,位于北纬23°32′~24°17′,东经106°07′~106°56′,总面积3713km2, 全区辖12个乡镇116个行政村844个自然村,2007年总人口为335 590人。主要传疟媒介有微小按蚊、中华按蚊和日月潭按蚊3种[1]。历史上右江区是广西疟疾高发区之一,建国初期的1956~1957年居民平均疟原虫阳性率为18.26%, 恶性疟占59.34%, 间日疟占15.03%, 三日疟占23.57%, 混合感染占2.06% 。1971年因修筑浪塘水库时曾发生过疟疾暴发流行。经30多年反复防治,疟疾发病率明显下降,1986年以来疟疾发病率一直控制在1/万以下,2000年通过考核达到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除疟疾标准[2]。但随着西部开发标志性工程百色水利枢纽和百罗高速公路相继开工建设,人口流动频繁,每年都有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生。2003年起广西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控制项目在右江区实施,开展重点血检发热病人侦查传染源以及治疗疟疾病人的监测措施,有效地防止了输入性疟疾病例的扩散,巩固了当地的疟疾防治效果,现将2003~2007年疟疾监测效果评价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根据右江区疟疾防治工作年报表,全球基金项目季报表和项目专项调查资料、督导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2  疫情报告  凡疟疾临床症状典型者、疑似疟疾者、镜检疟原虫阳性者,右江区各医疗卫生单位均以疟疾病人上报,对每个病例详细填写报告卡。

  1.3  当地居民疟疾监测  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立疟原虫镜检中心,12个乡镇卫生院设立镜检站,对临床诊断为疟疾、疑似疟疾和原因不明的“三热”病人采血涂片镜检,对可疑疟原虫血片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复查,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统计发病率。

  1.4  流动人口疟疾监测  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右江区各乡镇卫生院每年对外出回归和外来人群进行登记,对发热病人及时采血检查,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给予氯喹1.5g、伯喹180mg 8d疗法正规治疗并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随访。对当地感染病例和输入性病人2例及以上病灶点,给予病家及病家周围人群预防服药,同时采用菊酯类杀虫剂喷洒或蚊帐浸泡,防止发生输入继发病例。

  1.5  病例分类  对查出的疟疾病人建立病例档案,由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业人员对每个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发病时间,有无外出史和外来人口进入当地时间等综合分析,确定病例分类[3]。

  1.6  病灶点居民监测  对出现本地感染疟疾病例和输入性病例较多的病灶点进行居民血检。

  1.7  人群抗体水平监测  每年在流行季节末对历史上的老疟点和外源性病例较多的村屯采集居民滤纸血,以食蟹猴疟原虫为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4],抗体滴度≥1∶20者为阳性。

  2  结果

  2.1  疟疾疫情网上直报情况  随着全自治区公共卫生与疾病控制突发事件信息网、救治网和责任网的建立和健全,全区疟疾疫情均通过网上直报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3~2007年,右江区12个乡镇发现的29例疟疾病人全部通过网络上报百色市和广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2  发热病人血检  2003~2007年, 百色市和右江区12个疟疾监测点共血检当地居民发热病人70 116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例,平均阳性率为0.0003%,均为间日疟,血检病灶点居民2 683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表1)。

  表1  右江区2003~2007年当地人群疟疾监测结果(略)

  2.3  流动人口血检  5年间百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右江区12个卫生院开展流动人口监测,共血检外出回归人员171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例,平均阳性率为1.17%;血检省内外外来人员12 92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25例,平均阳性率为0.19%,年均检出5例,均为间日疟,外来人员疟疾检出人数远高于外出回归人员(表2)。

  表2  右江区2003~2007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略)

  2.4  居民IFAT  右江区5年来每年开展疟疾荧光抗体监测,共检测当地居民滤纸血样 2 724份,未检出疟疾抗体阳性。

  3  讨论
    
  右江区的疟疾监测项目在卫生厅项目办和百色市卫生局的领导下,根据项目标书要求,采取目标管理,重点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的有力措施,经过项目实施地区广大疟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2003年以来每年血检未外出居民发热病人1.1~1.7万人次之间,仅检出当地感染疟疾病例2例,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为0.0003%,血检病灶点居民2 683人次,未检出疟疾病人,血清学监测2 724份,也未检出疟疾抗体阳性,表明右江区采取的疟疾监测措施是可行的,疟疾防治成果继续得到巩固。
   
  右江区属于非稳定性中低度疟疾流行区,通过基本消除疟疾考核验收以来,当地居民的疟疾发病率虽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发展、百色水利枢纽工程和百罗高速公路的开工建设,外来务工人员逐年增加,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年共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27例,占总病例的93.10%(27/29),2003~2004年在外来人口中检出输入性疟疾病例分别为14例和7例,外出回归和外来人员人群血检阳性率分别是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的3 900倍(1.17/0.0003)和633.3倍(0.19/0.0003),出现了以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病为主的流行特点。
    
  根据本地病人少,输入性疟疾病例增多,乡村防保网络不健全,疫情漏报的特点,全球基金疟疾实施项目重点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疟原虫镜检站建设,镜检站由原来的7个提高到12个,补充和更新了显微镜,镜检设备完好率由30%提高到80%以上,乡镇防保人员和检验人员得到了2~3次培训,大大提高了疟疾监测能力,县乡村疫情网络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疟疾疫情全部通过网络直报。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对外来人员和外出回归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的管理与监测,80%以上的流动人口发热病人得到及时血检,疟疾病人得到及时正规治疗,输入性疟疾病例呈逐年减少趋势,由2003~2004年平均每年的10.5例降到2005~2007年每年的1.33例,下降了87.33%。5年来,尽管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输入疟疾病人,但由于得到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未发生输入继发病例,与山东和江西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的发病情况相似[3,4]。
    
  右江区疟疾发病率虽连续多年控制在1/万以下,输入性病例也呈逐年减少的趋势。但疟疾是一种传播极快、容易反复的虫媒传染病。当地是以微小按蚊、中华按蚊主要传疟媒介的老疟区,传播条件没有根本改变,如果放松监测,由外来传染源和残存病例引起基本消除疟疾地区疟疾反复或局部暴发流行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因此要充分认识到疟防工作的反复性、艰巨性和后期监测工作的长期性,根据当前疟疾流行特点,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和监测,重点抓好高疟区外来人员和外出务工回归人群疟疾病例侦察和随访,以临床初诊为疟疾和疑似疟疾作为重点血检对象,及时发现和有效治疗传染源。适当减少当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数量,不仅可以消除输入性疟疾对当地人群的潜在威胁,还能大大降低疟疾监测费用,继续巩固基本消除疟疾的防治成果。

【参考文献】
    [1] 刘政儒,林永健. 百色地区两类地区按蚊种群组成及夜间活动的调查[J].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83,1(3):19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地方病防治局. 疟疾防治手册[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8,270~271,157,187~189.

  [3] 刘冬梅,李士雪. 流动人口对山东省疟疾传播的影响 [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1998,12(10):25~26.

  [4] 李志宏,龚艳凤.江西省1997~2001年输入性疟疾发病特点分析[J]. 中国热带医学,2003,3(2):153~155.


作者单位:

作者: 郭传坤,许广保,李锦辉,覃业新,林珍,杜进发,尹进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