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1期

中药辨证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58例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任何年龄,分为有排卵和无排卵型功血两大类,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我院自1999~2002年,对58例功血患者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2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功血患者,符合以下标准:由内分泌失调引......

点击显示 收起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妇科常见病,可发生于月经初潮至绝经间任何年龄,分为有排卵和无排卵型功血两大类,根据其临床表现属于祖国医学崩漏的范畴。我院自1999~2002年,对58例功血患者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功血患者,符合以下标准:由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排卵型及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且排除以下因素:①经检查证实由妊娠、肿瘤、上环、外伤或全身出血性疾病等引起者;②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的精神病患者;③不能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按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50岁,平均(30.44±10.12)岁;病程2个月~7年,平均(17.06±16.99)个月;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4天~6个月,平均(62.42±40.53)天;有排卵型功血者(根据临床表现、基础体温、宫颈粘液检查或子宫内膜活检等诊断)22例,无排卵型功血者36例。对照组46例,年龄14~50岁,平均(31.25±9.94)岁;病程2个月~10年,平均(14.75±16.26)个月;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3天~5个月,平均(41.38±37.12)天;有排卵型功血者19例,无排卵型功血者23例。两组在年龄、病程、就诊时阴道出血时间及病理分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根据中医脏腑辨证结合病机,将治疗组患者分为3型,在辨病的基础上辨证用药,并配合西医的支持疗法,如输血、补液等。①肝肾阴虚型: 以两地汤为基本方,出血阶段滋补肝肾、凉血止血:生地、地骨皮、玄参、丹皮、麦冬、白芍、云苓、黄柏、仙鹤草、地榆炭、旱莲草、女贞子。血止后调整月经周期主要滋补肝肾:生地、云苓、白芍、女贞子、枸杞子、菟丝子、复盆子、五味子。②脾肾阴虚型:以归脾汤为基本方,出血阶段补气摄血:党参、白术、茯神、当归、黄芪、远志、枣仁、升麻、贯众炭、甘草。调整周期应健脾补肾、养心固冲:黄芪、党参、白术、当归、远志、枣仁、五味子、菟丝子、补骨脂、寸冬、山药、复盆子。③肝郁血热型:以丹栀逍遥散为基本方,出血阶段疏肝理气、凉血止血:丹皮、栀子、当归、生白芍、阿胶、柴胡、黄苓、益母草、香附、云苓、仙鹤草、地榆炭。调整周期阶段疏肝解郁、清热固经:丹参、栀子、柴胡、白芍、云苓、黄苓、当归、生地、寸冬、郁金、香附。在调整周期治疗过程中,若已一个月无月经者,为避免时间过长引起以后大出血,则于相当于来月经之期给予通经四物汤加以活血,助其月经来潮: 当归、川芎、熟地、赤芍、红花、香附、益母草、王不留、三棱、莪术、牛膝。中药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连服3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出血期间口服炔诺酮2.5~5mg,每6小时1次,用药3~4次后出血明显减少或停止,改为每8小时1次,再逐渐减量,每3日递减1/3药量,直到维持量2.5~5mg/d,持续用药至血止后20天左右,停药后出现撤退性出血。青春期功血患者,在血止后行人工周期(乙烯雌酚片0.5mg,每日一次口服,连续服20天,于服药第11天加服安宫黄体酮片8~10mg,两药同时用完,停药3~7天出现撤药性阴道出血,于出血的第5天重复给药)。连续3个周期为一疗程。

  3  疗效标准
   
  临床痊愈:治疗7天以内血止,连续3个月经周期、经期、血量均恢复正常,黄体期不少于12天,或更年期妇女血止后绝经。显效:治疗7天以内血止,月经周期、血量基本正常,但经期仍较长(8~10天)。有效:治疗7~10天血止,月经周期、经期明显改善,血量减少1/2~1/3。无效:治疗10天以上血未止,月经周期、经期、血量无改善。

  4  结果

  治疗组58例,痊愈30例,显效16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83%。对照组46例,痊愈19例,显效10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80.4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5  讨论

  《付青主女科》云“经水出渚肾”,其所以或前或后,或断或续主要是肾郁而不宣“及肾气或通或闭”所致,说明肾与月经有直接关系。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生殖,主封藏,肾气的盛衰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及月经的正常与否有直接关系。我们虽将功血辨证分为3型,但都是以肾之阴阳不足为本,肝和脾之阴阳不足为标,如肝之疏泄条达与调节血量的功能,依赖肾之资助,肾阳不足肝失调达而成郁,郁久则可化热,热迫血妄行。又肾水不足精不化血则血虚,肝失所养而致肝阴不足即水不涵木,出现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迫血妄行。又脾土的阳气靠肾阳的温煦,肾阳不足火不生土则脾阳虚,脾就不能发挥其调节控制血液的作用,脾不统血,血则流散。故不论哪一类型的功血都需补肾,所谓补肾亦即调节肾之阴阳平衡,使肾精肾气充盛。常用药有菟丝子、五味子、复盆子、杜仲、熟地、山萸肉、女贞子、肉桂、附子等。

  功血患者病程绵绵,出血多或出血日久而致气血耗竭,易出现阴虚内热的情况,虚热久羁更耗伤津液,促进阴虚,故治疗时着重养阴也是重要的一方面。常用药有丹皮、地骨皮、青蒿、知母、茅根、生地、熟地、五味子、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山药、云苓、薏仁、白芍等。但养阴药多滋腻易伤胃气,故应注意适当的配伍。

  功血的症状主要是出血,因此止血也是治疗的关键。我们采用辨证分型施治,特别是大出血期间,按“急则治其标”,在辨证用药中加入一些炭药,取塞流澄源相结合的方法。因妇科血证可由淤血而致,止血亦容易留淤,故应止血消淤并重,以求“经脉以通,血气以从”,达到血行而止血的目的,尤其是对于血色暗、有块、腹痛下坠或经血排出不畅而淋漓不断、舌质暗或有淤斑者,更应强调活血化淤法去淤血,淤血去新血方能归经,常用丹参、赤芍、益母草、茜草、桃仁、蒲黄、三棱、莪术等。血止后,以辨证立法,注意调整月经周期。

  经本组病例临床观察,中药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效果好,疗效优于西药雌、孕激素的治疗,且治疗中未发现明显毒副作用,避免了激素药长期使用的负面影响。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  平顶山  467000)

作者: 李红瑜,封维恭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