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3期

湖北省民族地区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探讨控烟的有效措施。方法:以问卷形式调查湖北民族地区两所高校3500名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结果:在调查对象中,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高达25。48%,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土家、苗族学生高于其它民族学生,二、三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了解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探讨控烟的有效措施。 方法: 以问卷形式调查湖北民族地区两所高校3500名在校大学生的吸烟状况。 结果: 在调查对象中,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高达25.48%,其中,男生高于女生,土家、苗族学生高于其它民族学生,二、三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 =26.3,χ2 =18.6,χ2 =16.4,P均<0.01)。上大学以后养成吸烟习惯的高达68.03%,学生吸烟主要以社交为目的(64.04%)。 结论: 大学生吸烟率增加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需要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和强化干预措施加以控制。

  【关键词】  大学生;吸烟;问卷调查;宣传教育;干预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 [1] 。为了充分了解湖北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吸烟状况,探寻大学生控烟的有效措施,我们以湖北民族地区的两所大学———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于2005年10月进行了有关大学生吸烟状况的知、信、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湖北民族地区的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大学6个院系的一~四年级学生中,抽样调查3500名学生,其中男生2200人,女生1300人;一、二年级学生2450人,三、四年级学生1050人;土家、苗族学生1264人,其他民族学生2236人。

    1.2 方法 由湖北民族学院保健科组织本院医学院学生进行,调查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以无记名方式填写,填写后当场收回问卷。活动中争取学校学生会、团组织协助,对学校领导和老师实行回避。以收回有效答卷数量为统计常量。问卷整理后按拟定编码进行计算机输入,使用AST486微机进行数据统计,采用SPSS/PC+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1.3 内容及标准 问卷调查内容分基本情况、行为态度和知识了解3大项,其中行为态度包括自身吸烟、戒(控)烟程度和状况,对周围人群吸烟的态度。吸烟程度标准为:平均每天吸烟量低于1支为偶尔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2~10支为经常吸烟,平均每天吸烟量10支以上为吸烟成瘾。

  2 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500份,收回合格问卷3360份,答卷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2097人,女生1263人;一、二年级学生2401人,三、四年级学生959人;土家、苗族学生1238人,其他民族学生2122人。经统计分析,获得相关数据如下:2.1 吸烟人数(见表1)
    
  表1 吸烟人数和程度调查结果分析 [略]
           
  表1经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在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所占比例中,男生高于女生( χ 2 =26.3,P<0.01),土家、苗族学生高于其它民族学生( χ 2 =18.6,P<0.01);二、三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 生( χ 2 =16.4,P<0.01)。

    2.2 吸烟行为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始养成吸烟习惯。少部分学生是进入大学前养成的吸烟习惯,吸烟的最主要原因主要集中在社交需要、消除疲劳、排忧解闷、增添乐趣4个方面。其中,社交需要成了最主要诱发因素。在学校,香烟不仅成为朋友聚会时的共享之物,也开始成为社交中的“介绍信”。详细见表2。
    
  表2 1830人吸烟习惯形成时间与原因分析 略
    

  2.3 对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了解 总体上,90.9%的大学生都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很大危害,并知道吸烟与气管炎、肺癌冠心病、胃肠炎等疾病有密切关系,但对具体危害还缺乏深刻认识(详见表3)。获得相关知识的途径主要来源于控烟宣传活动(占51.4%)、书刊及新闻媒体(占30.4%),来自学校教育和同学、亲友劝告的较少,仅占11.7%和6.5%。
    
  表3 3360人对烟草危害的了解 略    

  2.3 对控烟态度 由于对吸烟危害身体健康有所认识,大多数正在吸烟的大学生有控烟、戒烟的愿望和打算。调查结果表明,52.3%的调查对象表示将彻底放弃吸烟,27.1%的调查对象表明应适当控制吸烟并逐步戒掉,16.8%的调查对象表示今后视情况而定,只有3.8%的调查对象表示不会戒烟。不吸烟的原因或促成其戒烟的因素依次为:健康因素(占61.3%),经济因素(占19.4%),亲友(主要是异性朋友)反对(占10.3%),学习、工作环境和条件等外部因素制约(占6.7%),以其它嗜好替代(占2.3%)。对其他人吸烟的态度则比较消极。调查发现,对同学、好友吸烟进行干预的选择比较少,其中,理解接受1747人(占52.0%)、反感但不干涉945人(占28.1%)、劝阻干涉525人(15.6%)、其他143人(4.3%)。

  3 讨论与建议
    
  3.1 对吸烟调查的进一步讨论 湖北民族地区大学生大多来自贫困地区,而在校大学生吸烟率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表明大学生吸烟与学生经济状况关联性不大,其中,土家、苗族学生高于其它民族 学生的原因主要是在土家、苗族聚居区种植烟草的较多、开设烟厂也多,相应的教师、家生家长、亲戚中吸烟者较多,对学生直接影响大。二、三年级学生吸烟比例高于一、二年级学生,可能与学生社交面扩大和思想压力大有关。

    3.2 关于控烟宣传教育 从大学生吸烟习惯形成时间与原因、对吸烟危害健康知识的了解、控烟态度几方面综合分析,在大学生中进一步开展控烟宣传教育不仅很有必要,而且应拓宽宣教面,改进宣教方法。①控烟宣传教育要全面、深入,尤其要加大学校教育的力度。宣传教育要力求系统性和科学性。不断调整教育策略,注意教育效果评价。不仅要反复宣传吸烟有百害而无一利,而且要对“不接受别人递的烟是否不礼貌”、“敬烟是否是与人接近的好办法”等有代表性观点展开讨论,消除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②宣传教育形式要多样化。高等院校积极开设控烟教育课程,将其纳入学校健康教育之中,也可以利用专题讲座、知识竞赛、展览、广播站、电视台、互联网等形式进行形象生动的宣传教育,还可以通过组织成立“学生戒烟协会”,开展评比“无烟小组”、“无烟班级”、“无烟寝室”,确立“无烟周”、“无烟月”等活动,对学生加强督促教育。③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三好学生要作出表率,带头不吸烟,以典型带动,形成良好氛围。

    3.3 加大干预力度,强化控烟措施 ①制订相应的校规、校纪,建立约束机制。教育部曾规定校园内禁止吸烟,学校可结合实际明令在电教室、计算机房、语音室、图书馆、教室、体育馆、电影院等公共场所禁止学生吸烟,对举报者进行奖励,对违者予以经济处罚和纪律处分;把学生吸烟与评先进结合起来,吸烟学生不能被评为三好学生,不能获得奖学金,更不能向学校申请贷款 [3] ;②对重点对象不仅要强化教育,而且要给予人性化关怀,如主动提供戒烟药物、加强心理疏导等。
     
  参考文献
    
  [1] 孟仲莹.50例戒烟成功者原因分析及控烟方法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04,20(5):433-434.

    [2] 张雪莉,田本淳,侯培森,等.青少年吸烟行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03,19(11):863-865.

    [3] 王晓峰,保天行,吴锦屏,等.大中专学生吸烟现状分析及控烟对策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2,18(4):305-307.   

  湖北民族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

作者: 袁琳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