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Home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6年第18卷第4期

生理盐水加麻黄碱腔内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随着微创手术在神经科的开展,慢性硬膜下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治疗得到了不断改进。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生理盐水加麻黄碱腔内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取得显著疗效。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硬膜下血肿。2治疗2。...

点击显示 收起

  随着微创手术在神经科的开展,慢性硬膜下血肿在神经内科的治疗得到了不断改进。2000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采用生理盐水加麻黄碱腔内冲洗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5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1例,女25例,年龄10~86岁,平均64岁。入院时临床表现:头痛40例,呕吐21例,偏侧肢体活动不灵32例,精神症状4例,意识不清6例。颅脑CT 以前误诊为脑出血7例,脑梗死9例,颅内肿瘤5例,误诊率为37.5%。其中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病4例。全部病例均经颅脑CT或MRI证实为硬膜下血肿。

  2  治疗

  2.1  方法  患者仰卧位,常规剃头,依据颅脑CT所示,在血肿最大层面标定头皮穿刺点。常规碘酒、酒精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直径约15 cm,用2%利多卡因自头皮至骨膜逐层浸润麻醉后,用颅钻钻透颅骨,在导针指引下置入硅胶引流管,置入深度为:距头皮表面1.5~2.5 cm,抽出导针,见暗红色陈旧性血液流出。用20 ml注射器缓慢抽吸陈旧性血液15~20 ml后,用生理盐水300 ml加麻黄碱60 mg,反复等量冲洗血肿腔,冲洗完毕后外接无菌真空引流袋持续引流。次日及第3日再以同样方法冲洗,每日1次。

  2.2  拔除引流管指征  (1)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头痛、呕吐消失,肢体瘫痪开始恢复,昏迷患者意识恢复清晰。(2)冲洗液较清晰,呈淡红色;引流袋内24小时持续引流液小于20~30 ml。(3)夹闭引流袋24小时后临床症状无反复,颅脑CT见中线移位恢复,硬膜下血肿消失,可见少量硬膜下积液。

  2.3  临床疗效  术后4周作疗效评定。本组56例全部临床治愈:头痛、呕吐、偏侧肢体活动不灵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颅脑CT示硬膜下血肿消失,硬膜下积液、积气均消失。随访6月~2年无复发。

  2.4  治疗过程中并发症及转归  1例出现硬膜下积气,经抽气及变动体位引流,于1周后复查颅脑CT示积气消失。1例糖尿病患者发生血肿腔内感染,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据研究,慢性硬膜下血肿,血肿包膜多在发病后5~7日开始出现,到2~3周基本形成,靠近硬脑膜一侧包膜较厚,有丰富而粗大的毛细血管,血浆渗出及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使血肿不断扩大,从而产生颅内高压症状和局灶症状[1]。单纯抽吸法因不能破坏新生的毛细血管而使症状复发。用生理盐水加麻黄碱等量冲洗法其优点在于:(1)等量冲洗避免了由于血肿腔内压力骤降而引起的不良后果:血肿腔内再出血;脑中线移位过快恢复,导致的脑组织二次损伤。(2)麻黄碱局部应用具有收缩血管作用,从而减少冲洗过程中新鲜出血。(3)用冲洗液反复冲洗,彻底破坏新生毛细血管,去除血肿复发的根源。理论上麻黄碱吸收后可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副作用,本组应用过程中未见明显副作用。慎重起见,对于高血压及心动过速患者仍建议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

  该疗法创伤小,操作简便,易于掌握,安全性大,无需贵重设备,床旁即可操作,疗效显著,患者花费低,值得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资料

  [1]  薛庆澄.临床神经外科学[M].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159.

  (山东省聊城市复退军人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作者: 冯金平,隋玲玲,王瑞莉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