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4期

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复苏困难的原因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13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79例,电击除颤复苏34例,复苏困难9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及反复电击除......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心脏复苏困难的原因,进一步提高心肌保护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113例心脏复苏情况进行。结果: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苏79例,电击除颤复苏34例,复苏困难9例(除颤3次以上);复苏困难病例,经及时调整血气和电解质、药物辅助及反复电击除颤等处理后均复苏成功。结论:心脏复苏困难应当与心脏本身的病变,电解质的紊乱及心肌保护欠佳等方面的因素有关。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复苏困难 心肌保护

    我院自2004年4月-2005年4月,实施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113例,其中心脏自动复苏79例,电击除颤复苏34例,复苏困难9例(除颤3次以上),占总数7.96%。现就我院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术中复苏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组病例113例,男83例,女30例。年龄3~32(10±8.3)岁;体重14.5~63(34.37±11.39) Kg。其中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14例,二尖瓣置换术29例,主动脉瓣置换16例,双瓣置换术13例,法乐氏四联症8例,复苏困难9例中,室间隔缺损2例,法乐氏四联症1例,双瓣置换术6例,心功能Ⅱ-Ⅵ级。均使用STOC人工心肺机和西京鼓泡式氧合器。术前、主动脉阻断前、升主动脉开放前分别测定血气分析仪和电解质水平。

    1.2  体外循环方法  全组病例均在全麻中低温体外循环下实施心内直视术,选用复方乳酸钠,代血浆(琥珀酰明胶),新鲜全血,作为基础预充液。同时加入25%硫酸镁,0.24 ml/kg;地塞米松5~10 mg及抗生素。术中采用中低温(24~29 ℃),中高流量[2.0~2.5 L/(min·m2)],中度血液稀释(Hct 0.22~0.27)。转流中监测桡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灌注压、鼻咽温、肛温、尿量、电解质及血气分析,根据结果随时调整灌注流量,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采用阻断升主动脉后灌注4:1氧合冷血停跳液进行心肌保护,心内操作基本结束,及时复温。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血气及电解质等各项指标,为心脏复苏创造有利条件。

    2  结果

    本组病例体外循环时间32~168(79.38±32.27) min,阻断时间31~103(51.70±21.15)min,转流中平均动脉压维持40~80 mm Hg,尿量200~2 610(386.47) ml。根据定时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监测结果补充电解质和调节酸碱度。全组病例在开放升主动脉和心内操作基本结束后,如心脏未自动复苏,及时给予药物辅助等处理后,以5~20 J电击除颤3~4次后复跳,充分辅助循环后鼻温38.5 ℃,肛温36 ℃,收缩压80~110 mm Hg,电解质及血气正常,有尿液排出后顺利停机。

    3  讨论

    研究资料表明,造成心内直视手术心脏复苏困难与多种因素有关[1]。我们认为在排除手术操作本身的因素外患者心功能较差,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及术中心肌保护效果不佳是造成术后复苏困难的常见原因。

    复苏困难的多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此类患者一般病程较长,心功能较差,心脏扩大显著,同时伴有心肌肥厚扩张,使心肌能量储备差,造成氧供需不平衡,体外循环时间相应长,心肌血运阻断时间较长,可能发生不同程度的缺血性损伤[3]。采用氧含血灌注方法保护心肌,为心肌提供足够的能量底物及氧供,避免因室颤引起大量能量消耗。放慢降温速度,特别对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尤其重要,可以降低冠状血管阻抗及对血管内皮损伤,改善心肌缺血缺O2期的代谢,利于左室功能恢复。同时做好左室减压,充分的左心引流降低左心室内压及张力,减少心室做功。同时在手术过程中尽量避免心脏过分牵拉;辅助时心脏不宜过胀,以免损伤心肌纤维,并尽量减少电击除颤等机械性操作的损伤,最大限度的减少手术操作对心肌的进一步损害,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对体外循环下患者顺利复苏有很重要的意义。

    体外循环期间由于大量库血的预充,以及外科操作所致停跳液的大量回收,有的病人在体外循环中尿量增多或使用超滤等非生理状态的排尿,电解质更易发生紊乱。这时应随时监测血钾浓度的变化并注意钾和镁的适当补充[4]。本组病例中有2例病人因回收含钾氧合血停跳液及库血的预充血造成K+高达6.5 mol/l,经利尿、补钙、胰岛素(3 u/g糖)、高糖及5%NaHCO3的联合运用下,K+均调至正常,顺利停机。因此,钾的补充要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而定。对体外循环中时间较长者或复温至30℃左右,应进行血气分析检测以了解变化,同时应保证复温后灌注量的充足,以避免因灌注不足而造成的酸中毒。本组病例中另有2例出现代谢性酸中毒,BE值-4~-7,经补充5% NaHCO3后心脏顺利复苏。

    心肌保护对任何体外循环下的复苏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认为一定要慎于术前,严于术中,善于术后。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关键在于降低心肌耗氧量,减轻或预防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5]。灌注心脏停跳液是心肌缺血期间重要的心肌保护措施。阻断升主动脉灌注(4:1)氧合血晶体停搏液,首次灌注要充足15~20 ml/kg,此后每隔30 min再灌1次10 ml/kg,间隔不宜过长,避免心肌颤动加重损伤,停搏液的温度控制在4~10 ℃,使心肌处于低温,可降低代谢率及氧耗。据我们的临床体会,灌注压80 mm Hg对心肌保护最有利,灌注压过高,会造成冠状动脉内皮损伤;灌注压过低,停搏较慢,灌注血在心肌内分布不均匀。这些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体外循环下的复苏。

    我们认为,在体外循环、外科和麻醉医生密切配合下,术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规划,术中积极灵活地采取适当措施,对于处理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复苏困难,挽救患者生命是非常有效的。

 

【参考文献】
  [1] 龙 村.体外循环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13.

[2] 黄新冲.体外循环中心肌保护措施的评价[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1, 22(5):294-296.

[3] Ornato JP, Peberdy MA.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M]. Humana Press Inc, 2005:270-584.

[4] Edwards R, Treasure T, Hossein-Nia M, et al. A controlled trial of substrate enhanced, warm reperfusion versus simple reperfusion[J]. Ann Thorac Surg,2000, 69(2): 551-555.

[5] 黄宪平, 王胜利, 胡型锑, 等.心脏直视手术中复跳困难的处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2,33(1):61-62.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河南 新乡 453100

作者: 王更富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