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6期

精神科护士压力浅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相处距离最近,体会最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1主要压力源1。1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的精神病人,他们多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不能主动......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而常见的心理疾病。精神科护士与病人接触时间最长,相处距离最近,体会最深。她们长期处于焦虑、抑郁、偏执、猜疑、愤怒的环境氛围中,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1  主要压力源

    1.1  精神疾病的特殊性  精神科护士所服务的对象是病情复杂、多变的精神病人,他们多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方面表现异常,生活自理能力差,甚至缺乏自我防护能力,不能主动接受治疗,且随时可能有自伤、自杀、伤人、冲动、出走等严重意外事件发生,多数病人否认有病,不愿住院,甚至认为住院是医生护士对自己进行迫害,护士善意的言行可能被曲解为恶毒的诡计。护士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病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为应对突发紧急情况,还要有冷静、果断的处事能力和熟练的技巧。

    1.2  护理工作的特点  责任大、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护理失去正常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使护士承受着比普通病区护士更大的专业压力,如何处理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也是造成护士压力的原因。另一方面,为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减少病人投诉率,医院对护士要求和管理越来越严格。长期超负荷工作及巨大的精神压力使护士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沮丧甚至抑郁状态。任显峰等[1]调查结果显示,精神科护士SCL-90各项因子分均高于国内常模,总分阳性检出率为26.04%,阳性项目数为28.82%,多项症状均在10%以上,表明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1.3  对自身安全的担忧  相对封闭的管理方式,使病人感到受禁锢,往往把怨气发泄到医护人员身上,护士每天都有受到漫骂、殴打的可能,工作风险高于其他科护士。

    1.4  社会支持系统  在工作中,缺乏管理者的支持和人性化管理会导致消极情绪状态和低工作满意度,社会上对精神病的歧视及对精神科工作人员的不理解会降低护士职业自豪感。

    1.5  护理人员缺编  缺编严重、工作超负荷造成一系列消极后果,如护理质量下降,执行医嘱时间减少,与其他人员协作减少,与同事交流减少。各项工作多需单独完成,同时还要负担各种杂务,增加了护士无助感。

    1.6  个人因素  护士职业压力来自社会生活多个方面。首先,职责增加,行政支持缺乏,报酬低,对护士职业地位认可度低,对护理工作质量要求过高,付出与回报不符,导致工作无成就感。其次,轮班制打破了正常生物节律,对护士身体健康造成很大影响。夜班护士比不值夜班的护士表现出更多疲倦、焦虑、抑郁、睡眠失调及质量差。刘光琴等[2]调查表明,精神科护士焦虑发生率为42.26%,比张震华等[3]调查的门诊患者焦虑发生率还高。

    1.7  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  精神科病房多采用封闭式管理,护士的工作家属一般看不到,探视时由于病人表达不清或病人为争取早日出院而有意贬损护士的工作,引起家属不满,不相信护士的解释而大吵大闹,甚至投诉。院方为平息纠纷会对护士加以批评甚至处罚,使护士感到有苦无处诉,因而降低工作热情。

    2  应对策略

    2.1  外部策略  主要来自领导的支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2.1.1  在态度、意识上尊重护理人员,提高护理地位。

    2.1.2  在工作、生活中为护士提供支持与便利,缓解护士压力,引导护士共同努力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相互达到最佳配合。

    2.1.3  护士长根据每位护士具体情况采取弹性排班,在保证科室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给予最大限度的照顾。根据生物钟理论合理安排夜班,尽力维护护士身心健康。

    2.1 4  保证基本人员编制,保证工作一线有充足人员。

    2.1 5  让护工承担病人基本生活照顾,把护士从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病人。

    2.2  内部措施  采取积极应对方式提高内控感和自我成就感。学习积极应对措施,减少消极心理防御,保持健康心理状态。通过各种形式培训、继续教育来丰富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工作自信心。丰富自己生活经历,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敢于面对现实,接受各种刺激,不断适应各种反应,以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学会缓解心理压力。

    为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精神科护士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他们也需要理解、关爱、支持,应引起社会足够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任显峰,马召红,等.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应付方式的相关因素分析[J].济南:山东精神医学,2004,17(2):97-98

[2] 刘光琴,邢海燕,等. 精神科护士焦虑的调查分析[J].济南:山东精神医学,2003,11(16):241-242

[3] 张震化华,李淑仪,等.门诊患者焦虑和抑郁现状的调查分析[J].实用护理杂志,2002,18(1):69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 昌乐 262400

作者: 付雪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