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6期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管理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进行研究。结果: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从而减少肺部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对18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进行研究。结果: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从而减少肺部并发症,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应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道 护理

    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的危重病种之一,病情急,病死率高,很多患者是死于呼吸道堵塞、肺部感染。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维持呼吸道通畅,持续而有效的供氧,是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科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GCS评分≤8分)188例。通过细致的呼吸道护理,有效地减少了肺部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1  临床资料

    本组188例,男126例,女62例,年龄17~75岁。全部经CT扫描证实,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严重脑挫裂伤、颅底骨折、脑干出血、颅内血肿。其中气管切开116例、气管插管49例;肺部感染率40.6%,70例死亡,其中死于呼吸道并发症43例。

    2  呼吸道管理

    2.1  呼吸道的一般管理

    2.1.1  早期发现病情变化  包括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改变以及缺氧情况,每15~30min观察一次。对于频繁呕吐、意识障碍加重、瞳孔散大伴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呼吸深大、肌张力减弱、抽搐、血氧饱和度低于90%时,应积极处理并查找原因。

    2.1.2  保持呼吸道通畅  及时清除口腔及鼻咽部的分泌物;对舌后坠者放置口咽通气道;对张口困难及抽搐者放开口器以利于口腔及咽部分泌物吸出,加压给氧;有呼吸窘迫、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者应及早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必要时呼吸机辅助呼吸。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若发现血氧饱和度降低,提示可能呼吸道梗阻,立即彻底吸痰。按时雾化吸入,定时翻身叩背,并观察有无呼吸节律、频率和幅度的改变。

    2.1.3  口腔护理  口腔护理每日应2次,在进行口腔护理前先检查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及出血,如有则先用3%双氧水擦净,再用2%的碳酸氢钠进行口腔护理,口唇干裂者涂石蜡油[1]。

    2.1.4  有效排除痰液  吸痰时严格无菌操作,操作前后要洗手,先吸气管内,后吸口鼻腔分泌物。吸痰前应吸入高浓度氧1~2min,注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以稀释痰液再吸痰,痰液粘稠可重复几次。吸痰管一定做到一次性使用,左右旋转导管,边抽出导管边吸引,切勿上下抽动而损伤气管黏膜。一次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s,以免引起低氧血症,导致颅内压升高。两次吸痰时间相隔半小时,以免引起吸引性肺不张或缺氧,加重脑水肿,吸痰后仍应吸入1~2min高浓度氧。昏迷程度较深,有肺部感染者,15分钟吸痰一次,每隔2~3小时翻身拍背一次。在操作过程中如发现发绀,应立即停止吸引。为促进痰液排除,预防呼吸道感染,每天用生理盐水20ml+糜蛋白酶5mg+庆大霉毒8万U+地塞米松5mg或用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15mg行超声雾化吸入,每日3次,用人工呼吸机者每2h用上述药物做雾化吸入1次。

    2.1.5  防止误吸  将患者头便向一侧,以利于积在口咽部的分泌物流出,对于不能自动排出的分泌物,用呼吸器及时吸出,避免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给予脱水剂及大剂量地塞米松以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颅底骨折者床头应抬高15~20度,以减轻脑水肿和防脑脊液逆流。

    2.2  气管切开后的护理

    2.2.1  注意皮下气肿的观察  应注意皮下气肿的范围有无扩大的趋势,对于颈部增粗明显伴有呼吸困难者,应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2.2.2  适时吸痰  当出现以下任何一种情况时,应立即吸痰:①患者咳嗽或者有呼吸窘迫;②在病床旁听到气管导管内有痰鸣音;③接呼吸机后机器显示气管内压力升高有警报时;④氧分压或氧饱和度突然降低[2]。吸痰注意事项: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②患者床前置气管切开护理盘,每4小时更换,内有2套无菌镊和吸痰管,分别用于吸气管和鼻腔的分泌物;③每天更换伤口敷料1次,并仔细清洁伤口,观察有无感染和皮下气肿,如有渗湿应及时更换敷料;④每次吸痰前鼓励患者咳嗽,昏迷者应在翻身叩背前、后吸痰,痰液粘稠时可适当在气管内滴入加有抗生素及糜蛋白酶的生理盐水;⑤呼吸道湿化,湿化有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重型颅脑损伤者无论是否已行气管切开均应进行雾化吸入。气管导管外口用双层湿盐水或者呋喃西林纱布覆盖,以湿化气道和防止灰尘及异物吸入气管内。每隔30min自气管导管口滴入气管滴入液1ml,使进入气道的空气有一个湿化的过程,防止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干结。

  2.2.3  充分吸氧  根据病情随时调节氧流量,氧气湿化瓶内应注入蒸馏水,湿化瓶和氧化导管每日浸泡消毒1次,防止逆行感染。气管切开的患者,氧气导管应接入气管套管旁的氧气入口处并加以固定,防止脱落。

    2.2.4  控制感染  严格无菌操作,气管滴入液和雾化液配置时应选用敏感的抗生素并每天更换,同时,全身应用敏感的抗生素,对于气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以指导用药,预防感染的发生。

    2.2.5  降低耗氧量  体温升高可增加氧消耗。脑缺氧加重脑水肿,脑水肿可以影响脑组织供血,缺血状态又可以加重脑水肿,形成恶性循环。应严格控制体温在37℃以下。如有发热,及时行物理降温,常用冰袋或降温毯降温,如效果不佳应行人工冬眠及亚低温治疗。

    2.2.6  保持病室环境清洁  用消毒剂擦桌面,湿拖地2次/d,限制人员流动,病室早晚通风,紫外线照射消毒2次/d。

    3  讨论

    3.1  无菌操作  在任何护理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防止交叉感染,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3.2  适时吸痰  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根据听诊和血氧饱和度判断,掌握吸痰的时机,以呼吸道通畅为准,减轻不必要的刺激。

    3.3  湿化气道  气管内滴药和雾化吸入,不但有利于痰液更好的排出,更能防止呼吸道的感染。湿化度为痰液稀薄,能顺利吸出,导管内无痰栓;听诊气管内无干鸣音或大量痰鸣音,呼吸通畅。

    3.4  防止误吸  管饲半卧位或斜坡卧位,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翻身应在管饲前进行,以免搬动患者时胃受机械刺激而引起反流。

    3.5  控制体温  保护脑细胞,利于恢复,预防增加氧消耗而加重脑水肿。

    3.6  病室清洁  保持病室空气流通,维持一定的温湿度,可有效预防继发感染及交叉感染。

    总之,在颅脑损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呼吸道管理尤为重要,雾化吸入,湿化痰液、适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等护理措施是改善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供氧,促进恢复、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吕其兰.重型颅脑外伤呼吸道护理[J].中华新医学,2002,3(7):665.


作者单位: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作者: 杜沂岚 陈晓梅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