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0期

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心肌梗死[HT5SS〗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非典型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1/6~1/3。...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肌梗死

    [HT5”SS〗    急性心肌梗死(心梗)临床上并不少见,因其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长期以来一直是急诊内科医师重视的问题。及时、正确的诊断并采取有效的治疗对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典型心肌梗死的诊断并不困难,但非典型心绞痛患者延误诊断亦非罕见。非典型心肌梗死占急性心肌梗死1/6~1/3。而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非典型心肌梗死占30.2%,无症状型更是高达42%,而典型者仅占20%。这说明,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中,非典型心肌梗死是明显的特点之一。本文探讨16例症状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若干问题,旨在提高认识,早期诊断。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45~87岁。

    1.2  临床表现  所有病例胸痛均不明显,其中剑突下及偏左侧者5例,偏右侧者3例,下背痛2例,脐周痛1例,右肩痛1例,仅有胸闷无疼痛者5例。腹痛及腹部有压痛者8例,常伴恶心、呕吐、乏力等。上消化道出血1例。

    1.3  误诊与结果  本组就诊时误诊7例(就诊8h内未确诊,分别误诊为急性胆管炎、急性胃炎、肠炎等,收住病房后明确)。疑诊6例(入院时以其他诊断入院,但写上了心肌梗死的可能)。确诊4例。结合ECG最终分别确诊为急性前壁心梗10例、下壁心梗6例。其中,伴右室心梗2例、心内膜下心梗1例。死于急诊室2例,后期死亡3例。

    2  讨论

    2.1  心肌梗死发病机制  心肌缺血是心肌血流灌注与心肌对血流需要之间失衡所致,心肌缺血性损伤导致了心肌细胞坏死,即心肌梗死。心肌缺血与坏死的症状包括胸痛、上腹痛、上臂痛、下颌与颈部等疼痛以及休息时的不适。心肌坏死合并的不适常持续20min以上。合并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乏力等。偶尔,心肌坏死可以没有任何的症状。临床医师要诊断心肌坏死需要认识临床表现以及合适的实验室资料。有经验的医师可以通过仔细的病史询问发现心肌梗死。在心肌缺血发生后,细胞死亡并不是立即发生,大约需要15min。因而在临床中,不同个体的的临床表现是各不相同的。

    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检查有CK-MB、肌球蛋白、肌钙蛋白。其中,肌钙蛋白最为敏感。ECG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是最常用的简便方法,对于ST段抬高型心梗有特异性。但是,由于病程及个体关系,心电图表现常不典型。因此,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肌梗死。病人的性别、年龄及合并病与发作症状有关,尤其是胸痛更常见于男性、吸烟者、高血压、非糖尿病人及高胆固醇病人。女性病人则表现为非胸痛,而以腹痛、右肩痛及各种非疼痛的症状多见。糖尿病、老年人及非吸烟者容易出现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如缺乏胸痛等)。

    2.2  误诊的主要原因  ①临床医师只注意腹痛病人的腹部表现,而忽视其胸闷、胸痛及血压下降等伴随症状;②对不典型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缺乏警惕及认识;③被既往腹部疾病史所迷惑;④对发病早期心电图不典型者未及时行动态观察。

    2.3  如何避免误诊  临床上遇有40岁以上、原因不明的急性腹痛,尤其是既往有冠心病及其易患因素者,应警惕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注意观察有无胸闷、胸痛及其血压变化情况,结合临床体征及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行心肌酶谱检查并动态观察以避免误诊,从而提高心梗的诊断和抢救成功率。具体措施为:①对上腹痛患者经解痉、止痛无效者,一定要检查ECG,并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变化,特别是临床症状加重者要动态观察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②对持续腹痛而止痛不缓解,可预防性含硝酸甘油及镇静剂,可减轻病人对疼痛引起的精神过度紧张和减轻迷走神经的张力。对并有心脏外疾病经治疗无效的,一定要考虑到病情的复杂性,以利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和确诊,挽救病人的生命。

 


作者单位:河北省涿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北 涿州 072750

作者: 陈玲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