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1期

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特点及其对患者的影响初探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父母文化水平及其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Y-BOCS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4例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调查,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过分保......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水平及其教养方式对强迫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Y-BOCS量表中文版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44例强迫症患者及其父母进行调查,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结果:在父母教养方式上,父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过分保护较多;母亲低文化组比高文化组表现情感温暖得分较低;父亲的惩罚严厉多于母亲,母亲的拒绝否认多于父亲。结论:父母文化水平低和不良家庭教养方式可能对患者患病具有负性影响;强迫症患者双亲教养方式有差异。

【关键词】  强迫症;父母教养方式

基金项目:广州市卫生局医药卫生科技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5-YB-097)
  A Preliminary Survey of Parents' Rearing Style on Patients with OCD and its Effects to the patients

  LI Qi-rong, MIAO Guo-dong, YANG Qiong, et al

  (1.Guangzhou Medical College, Guangdong 510182, China; 2.Guangzhou Psychiatric Hospital)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rearing style on patients with OCD, and thei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others and fathers. Methods:Using Y-BOCS and EMBU to evaluate 44 cases with OCD and their parents, re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ir educational levels above or below junior high school degree (including those with junior high school degree), the par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comparing subgroups.Results: ①The father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showed more evident over-protection to their children in rearing style, compared to the father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The mothers with lower educational level presented with a lower emotional warmness and understanding scores, compared to the mothers with higher educational level. ②Moreover, while the fathers' score of punishment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mothers, the mothers showed more prominent refusal and repudiation than the fathers. ③The fathers' over-intervention and parents' rejection and deny will delay the patients' treatment, while the parents' warmness and understanding and more favoritism will help patients earlier to be under treatment. ④Compared with comparative group, in evaluation result of researched group on parental rearing behavior, patients' fathers' excessive refusal and repudiation are very obvious(P<0.01).Conclusions: The parents' educational level and their unhealthy rearing style might have some negative impact to the patients with OCD. Difference does exist between the fathers and mothers of patients with OCD.

    【Key words】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Parental rearing style
       
  父母的教养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发育、人格的形成及心理防御能力等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精神医学界于上世纪的50~60年代就意识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罹患精神疾患存在一定关系,很多学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子女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父母良好而科学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1,2],国内外一些学者研究表明,父母长期不当的养育方式及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与子女的神经症有明显的相关性,低情感表达的家庭环境是焦虑症形成的危险因素之一[1],不良的家庭环境和教养方式易使子女形成难以适应社会的人格特征,为神经症的产生提供了病前的人格基础,父母对子女采用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越多,其子女越可能多地表现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喜欢冒险等特征[2]。

    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或称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一类以反复出现强迫思维和与强迫思维相对应的刻板重复的强迫行为为基本特征的一类神经症性障碍。因为目前主流精神病学理论认为神经症多有病前人格基础,我们期望通过本研究揭示对强迫症患者人格可能产生影响的某些因素的作用,本文着重探讨父母文化水平高低对强迫症患者家庭教育及就诊时间的影响和强迫症患者双亲教育方式的差异。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1.1  OCD患者组 

  选自2006年4月至2006年11月期间在广州市精神病院门诊就诊或住院部住院治疗的强迫症患者。入组标准:(1)符合CCMD-3中强迫症的诊断标准;(2)不合并精神发育迟滞、物质依赖或酒依赖,无严重躯体疾病或躯体残疾;(3)年龄13~55岁,受教育年限≥5年;(4)《耶鲁-布朗强迫症状评定量表》(Yale-Brown Obsessive-Compulsive Scale,Y-BOCS)总分>16。共发放50份问卷给患者填写,排除脱落者、漏填者及回答问题前后矛盾者,一共回收44份有效问卷,有效率88%。其中男29例,女15例,均为汉族,平均年龄(23.7±5.5)岁,样本中包括独生子女6名(13.6%),平均受教育年限(12.0±3.0)年。Y-BOCS平均(23.8±5.8)分,平均病程(63.2±42.6)月,平均治疗时间(43.9±39.9)月,其中有4人(9.0%)父亲去世,2人(4.5%)父母离异。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低文化组父亲母亲各25例,高文化组父亲母亲各19例。

  1.1.2  正常对照组 

  选自广州市及周边汉族人群,共27例,其中男17例,女10例,平均年龄(24.4±4.7)岁,包括独生子女4名(14.8%),平均受教育年限(12.1±3.4)年,其中有2人(7.4%)父亲去世,无父母离异者。以初中文化为界,正常对照组中父亲低文化者19例、母亲低文化者21例;高文化父亲8例、高文化母亲6例。

    经独立样本x2检验,两组在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父亲文化程度、母亲文化程度、独生子女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调查方法

  1.2.1  测量工具 

  (1)Y-BOCS中文版及自编一般情况问卷。(2)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3](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EMBU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Perils等共同编制的,是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本研究使用的是岳冬梅等修订的中文版[4]。其中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58个条目6个因子,即:①情感温暖、理解(F1),②惩罚、严厉(F2),③过分干涉(F3),④偏爱被试(F4),⑤拒绝、否认(F5),⑥过度保护(F6);以及母亲教养方式的57个条目5个因子,即:①情感温暖、理解(M1),②过分干涉和保护(M2),③拒绝、否认(M3),④惩罚、严厉(M4),⑤偏爱被试(M5)。

  1.2.2  测量方法 

  测试在统一指导语下,由研究对象笔答所有项目,要求填写父母文化程度。对不能理解的条目或句子,由经过培训的工作人员做具体指导,但不予任何暗示。

  1.3  统计方法 

  全部资料量化后输入个人电脑,使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以初中文化为界,将患者父母分为低文化组(初中及初中以下)和高文化组(高中以上)并进行比较。各组之间的比较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父母相同因子间关系及父母教养因子与患者发病与就诊时间间隔之间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文化水平父亲EMBU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1。表1  父亲不同文化水平EMBU各因子分数比较(略)
   
  低文化组父亲(25例)比高文化组父亲(19例)对强迫症子女的过度保护得分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

  2.2  不同文化水平母亲EMBU各因子得分比较,见表2。表2  母亲不同文化水平EMBU各因子分数比较(略)

    低文化组的母亲(25例)与高文化组母亲(19例)相比,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较低,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

  2.3  父母亲相同因子比较,见表3。表3  父母亲EMBU各相同因子分数比较(略)

    将EMBU中父母亲的相同因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进行比较,患者父亲与母亲(均各44例)的教育方式存在差异,父亲的惩罚、严厉得分高于母亲;而母亲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父亲,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

  2.4  父母亲相同因子的直线相关分析

    将EMBU中父母亲的相同因子: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偏爱被试进行相关系数分析,见表4。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之间、惩罚严厉因子之间、拒绝否认因子之间、偏爱被试因子之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2,P<0.01);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呈高度线性相关(r﹥0.2,P<0.01);父母亲的惩罚严厉与拒绝否认因子间呈高度线性相关(r﹥0.2,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和父亲的偏爱被试因子之间呈线性相关(r﹥0.2,P<0.05);而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呈线性负相关(r<0,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呈负相关(r<0),母亲的偏爱被试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呈负相关(r<0),母亲的惩罚严厉与父亲的偏爱被试呈负相关(r<0),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负相关(r<0),但无线性相关性(P﹥0.05)。表4  父母亲EMBU各相同因子分的相关系数(略)

  2.5  父母不同文化水平影响患者发病后至治疗时间间隔(T)对比

    父母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比较(见表5),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5  父母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T)比较(略)

  2.6  父母亲EMBU各因子分与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T)的直线相关分析

    父母亲EMBU各因子分与T的相关系数(见表6),其中,父亲过分干涉因子(F3)、拒绝否认因子(F5)及母亲拒绝否认因子(M3)分数与T呈线性相关(P<0.05),即为此几项因子分数越高,T越长;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M5)与T呈线性负相关(r<0,P<0.05),父亲偏爱被试(F4)和父母情感温暖因子(F1,M1)分数与T也呈负相关。表6  父母亲EMBU各因子分与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T)的相关系数(略)

  2.7  O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父母教养方式差异

    将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EMBU父母亲各因子分数的均数进行比较(见表7),发现:OCD患者父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分数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而OCD患者母亲的过分干涉过保护因子分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P=0.054),尚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表7  OC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父母EMBU各因子分数比较(略)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父亲对患强迫症的子女采取的教育方式倾向为:低文化组过度保护多于高文化组父亲,与文献报道的“低文化组的父母严厉惩罚和不合理的拒绝否认较多”,有所不同;低文化组的母亲对子女的情感温暖、理解方面较高文化组的低,与有关研究报道类似[6]。说明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注意对子女的教养方法,子女感受情感温暖较多,与普遍看法一致。而对强迫症患者父亲教育方式的研究结果与以往研究有差异[7,8],可能与样本量偏小及独生子女比例较大有关[4,9]。低文化组母亲多从事较繁重的体力劳动,整日操劳,疏于对子女亲密和情感表达,有可能影响到子女的情绪和人格[2]。

    强迫症患者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得分高于母亲得分,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高于父亲得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以往有关报道结果相似[1,2]。母亲的惩罚严厉因子与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和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偏爱被试因子;母亲的偏爱被试与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母亲的惩罚严厉与父亲的偏爱被试因子;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父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呈负相关,表明强迫症患者父母的教育方式具有明显差异性,与以往有关报道[1,2]对普通青少年的研究相比,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差异多于普通青少年,与本研究在临床上观察到强迫症患者家属的表现一致。父母文化水平高低对患者从患病开始到首次治疗的时间间隔并无明显影响,提示患者父母文化程度高不一定更能够帮助患者早期就诊。父亲过分干涉(F3)及父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F5、M3)分数与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呈线性正相关,即提示父亲过分干涉及父母亲的拒绝否认越多,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越长,即患者越晚得到治疗;母亲的偏爱被试因子分数与患者发病后至治疗的时间间隔(T)呈线性负相关,父亲偏爱被试(F4)和父母情感温暖因子(F1,M1)分数与T也呈负相关,提示父母的情感温暖及偏爱患者可以帮助患者早期寻求治疗。

    本研究还发现,OCD患者父亲表达的拒绝否认非常显著地高于正常对照组,而OCD患者母亲表达的过分干涉和保护因子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接近统计学意义,但未达到统计学标准,尚还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验证。本研究的这点发现与Ehiobuche[11]及林雄标等[7]报道的一致,他们发现:OCD患者的父母较正常人的父母对子女缺乏情感温暖,理解、信任和鼓励,但却有过多的惩罚、拒绝和否认。岳冬梅等[4]认为,父母过于频繁、严厉的惩罚、责骂和苛刻的要求,促使子女形成“高道德”标准的超我,这时,子女在评价自身的行为、态度和欲望时,往往过分苛刻和严厉,从而产生明显的罪恶感、耻辱感和自我谴责,为神经症的发生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强迫症有其生物学根源,遗传因素有重要作用[10],父母的教养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父母本身的心理特质决定的,许多强迫症患者常有家族史甚至父亲和/或母亲同样是强迫症,不能说父母不良的教育方式导致子女罹患强迫症,但探索强迫症患者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环境与正常家庭的差异,以便减少危害子女身心健康的家庭教育因素,是有积极作用的。

    另外,本研究的不足有:①样本量过小,影响调查结果的意义,有待将来加大样本量做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在此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②尚需要与进一步与各一般条件匹配的其他神经症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对照比较,以评估强迫症患者父母养育方式是否具有特异性。

    父母的养育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发展方向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让子女保持身心健康,为其提供健康和谐、一致的家庭教育方式是至关重要的。父母亲应该共同调适对子女的养育方式,完善子女的健康成长及健康的人格形成。

【参考文献】
    [1]许 东.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2, 16(9):631-632.

  [2]刘秀芬, 黄悦勤, 李立明, 等.父母养育方式与人格障碍关系的研究[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1, 15:208-209.

  [3]Arrinden WA. Psychometric evaluation of art inventory for assessment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J]. Acta Paychiatr. Scand, 1983, 67: 163-77.
 
  [4]岳冬梅, 李鸣皋, 金魁和, 等. 父母教养方式: EMBU的初步修订及其在神经症患者的应用[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3, 4: 97-101.

  [5]汪向东, 王希林, 马 弘. 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 北京: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134-142,161-167.

  [6]李相传, 余西金, 高 华. 父母文化水平对神经症患者家庭环境及教养方式的影响[J]. 中国民康医学, 2003, 15(2):125-126.

  [7]林雄标, 胡赤怡, 胡纪泽. 强迫症与社交恐怖症的防御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比较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 2002, 35(3): 157-161.

  [8]管新丽, 马书礼, 李曙亮. 青少年强迫症患者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J]. 中国临床康复, 2004, 33(8): 7357.

  [9]王相菊.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父母教养方式的对照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 2005, 17(9): 535-536.

  [10]沈渔邨. 精神病学(第四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 4: 465.

  [11]Ehiobuche I. Obsessive-compulsive neurosis in relation to parental child-rearing patterns amongst the Greek, Italian and Anglo-Australian subjects[J]. Acta Psychiat Suppl, 1988, 344: 155-120.


作者单位:1.广州医学院04级硕士在读研究生,广东 广州 510370;2.广州医学院附属精神病医院;3.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

作者: 李启荣,苗国栋,阳琼,余金龙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