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1期

利培酮合并MECT与合并氯硝西泮控制分裂症兴奋、激越对照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两组,A组为利培酮合并MECT,B组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分别在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定。结果: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比较利培酮合并无抽搐电休克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伴有兴奋攻击性行为的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60例伴有兴奋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按入院时间的先后分成两组,A组为利培酮合并MECT,B组为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分别在2、4、6、8周末,进行PANSS评定。并在第8周末评定疗效,并用副作用量表(TESS )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PANSS量表的兴奋攻击因子评分A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B组在治疗的第6周末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结束时利培酮合并MECT组总体疗效明显高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A、B两组间比较疗效无明显差异,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利培酮合并MECT能快速有效地控制分裂症的兴奋症状。

【关键词】  利培酮;MECT;氯硝西泮;精神分裂症

    利培酮是新一代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因其有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和相对较少的药物不良反应,目前在临床上使用非常广泛,但因其镇静作用较弱,因此单一使用利培酮很难迅速控制精神分裂症的兴奋症状。为比较利培酮合并MECT与合并氯硝西泮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症状的效果,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近两年在我院住院的部分病例共60例,诊断:①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②急性期伴有兴奋、激越症状。以上病例按照入院的先后分成两个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6~65岁,平均(28.3±10.6)岁;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18~56岁,平均(26.5±11.3)岁。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利培酮合并MECT治疗, MECT起始两周每周3次,以后每周2次,一疗程6~12次。对照组采用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治疗,氯硝西泮用量根据个体差异每次1~2 mg肌注,2~3次/日,至兴奋、激越症状缓解后改为口服维持,1周后停用。两组利培酮的用量从0.5~1 mg/d起量,大约2周内加至治疗量2~6 mg,平均剂量(3.82±0.94) mg/d。

  1.3  疗效评定
 
  对比分析利培酮合并MECT与合并氯硝西泮对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控制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采用PANSS量表、TESS量表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进行评定。PANSS量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2、4、6、8周末进评定;TESS量表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评定, WMS量表在治疗2周后和结束2周后进行评定,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4、8周检查心电图、脑电图、肝功能。疗效按国内4级评定标准及PANSS减分率评定,即减分率≥75%为痊愈,减分率50%~74%为显著进步,减分率25%~49%为进步,<25%为无效。统计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5例(16.7%),显著好转13例(43.3%),好转9例(30%),无效3例(10%),显效率(痊愈+显著好转)为60%;对照组痊愈3例(10%),显著好转7例(23.3%),好转12例(40%),无效8例(26.7%),显效率33.3%。两组比较,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兴奋,攻击因子评分治疗组在治疗的第2周末、对照组在治疗的第6周末均较入组前有明显下降;治疗8周末,两组比较,治疗组兴奋攻击症状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PANSS和兴奋、攻击危险因子评定结果比较,见表1。表1  PANSS和兴奋、攻击危险因子评定结果比较

  2.2  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时MECT对病人记忆力有一过性的影响,但治疗结束2周后基本恢复到病前水平。治疗期间TESS评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特殊检查方面,心电图异常分别为3例、4例,心电图异常分别为13例、14例,脑电图异常分别为24例、25例。上述异常经对症处理或减药后很快缓解,不影响治疗。MECT对病人记忆力的影响,见表2。表2  MECT对病人记忆力的影响(略)

  3  讨论

    临床上精神分裂症伴有兴奋、激越症状非常多见。因其具有较大的危险性,所以必须及时、有效的控制。本研究治疗8周,发现PANSS量表总分、兴奋、攻击因子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同步下降趋势;且兴奋攻击因子评分治疗组在治疗的2周末,对照组在治疗的第6周均有明显下降;利培酮合并MECT组显效率60%,高于对照组的33.3%;提示利培酮合并MECT控制兴奋、激越症速度明显快于利培酮合并氯硝西泮组,与国内观点一致。

    治疗时韦氏记忆量表(WMS)总分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2周时再测WMS总分做组间比较,结果显示P﹥0.05,提示MECT治疗期间对病人记忆力的影响是暂时的,且在治疗结束2周后基本可恢复到病前水平。两组间TESS总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MECT在观察的8周内并没加重利培酮的不良作用。两组治疗引起的脑电图异常率为80%以上,心电图异常率为57.6%以上,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上述反应是否有可能加重或减轻,还需要定期检查。

【参考文献】
    [1]沈渔邨. 精神病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41,656-661.

  [2]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197-202.

  [3]于 欣,候也之,舒 良,等.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开放验证。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79.

  [4]黄文升,邸晓兰,杨甫德,等.现代MECT治疗激越行为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76-277.

  [5]郭建雄.改良电痉挛疗法治疗100例精神病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0,13(3):172.


作者单位:1.吉林市第六人民医院,吉林 吉林 132011;2.吉林市毓文中学

作者: 李东,刘殿国,赵洪宇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