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2期

糖尿病辨证论治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糖尿病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是根据临床表现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多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现就临床实践,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及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经验体会。在五脏病变同时,所产生的痰浊、瘀血、气结等病理产物,又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内在因素。据临床观察,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糖尿病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虽无此病名,但是根据临床表现的口渴、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症状,多属中医学“消渴”范畴。现就临床实践,从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及其有关问题谈谈个人的经验体会。

  1  病因病机探讨

    从中医学脏象理论分析,过去认为本病病位在肾,但其发病机制与肺、脾、胃、心、肝诸脏腑的盛衰有密切关系。在五脏病变同时,所产生的痰浊、瘀血、气结等病理产物,又是诱发糖尿病并发症的内在因素。据临床观察,2型糖尿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初期并无明显的燥热内生现象。此时肾元渐衰,肾气虚惫,不能鼓舞五脏,心气亏虚而无力鼓动血脉,使血流不畅可诱发胸闷痛、心悸、多汗;或者肢体麻木、刺痛、发凉等。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窍失养,可见眼视物模糊、腰膝酸软等;肝气郁结,木克脾土,脾失运化,不能输布津液,津液不能上承于口而渴;过食膏梁厚味、形成肥胖,脾虚失运,均可聚湿生痰,阻止血脉流行,痰蒙清窍可见头晕、恶心、纳呆、脘腹胀满、倦怠乏力,或贪图安逸、缺乏锻炼、用脑过度、精神紧张、吸烟饮酒等,均可气滞血瘀,形成脏腑功能失调而发病。2型糖尿病以肾虚为本,痰湿瘀血为标。

  2  关于辨证论治

    按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确诊后,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是目前诊治本病的基本方法。要获得疗效,首先应根据中医理论辨证分析,以确定虚实,分清标本。标实应区别燥热、痰浊、血瘀、气滞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脏腑阴阳亏虚的不同,临床上常辨证施治如下:

  2.1  健脾和胃,清热利湿
 
  糖尿病常用治疗方法,多补益肺肾滋阴以治本,清泻胃火生津止渴以治标。笔者也持相同的观点,无论早、中、晚期,其脾胃症状的轻重与病情基本呈正相关,诸多病机中,湿热缠绵贯穿病程始终者亦不少见,脾胃困遏,中运枢机失调,脾气不生,胃气不降,浊邪上逆而致纳呆、恶心、呕吐等。因此,畅通枢机,使清气得生,胃气得降,尤为重要。此时采用健脾和胃、清热利湿、和胃降浊之法势在必行。常用黄连温胆汤加苍术、白术、茯苓等,效果满意。

  2.2  活血化瘀,解除高凝 

  糖尿病存在高凝状态已是不辩的事实。西医所说的高凝状态不等同于中医的瘀血阻滞,但运用活血化瘀法却能很好地改善高凝状态;临床不少糖尿病病人有瘀血征象,如胸脘闷痛、肢体刺痛、舌暗红、脉沉涩等,应针对性采用活血化瘀。临床上常用川芎、红花、三七粉(冲),温经活血化瘀行气,而不伤正,配伍大黄、赤芍、丹皮、丹参以凉血散瘀,逐瘀通经,一升一降,一温一凉,阴阳即济,相反相成。疗效颇佳。

  2.3  标本兼治,顾护正气 

  清热化痰利湿,活血化瘀通经,对于2型糖尿病肥胖者是常用方法。但随着病程的延长,正气也渐衰退,肾气虚衰是其固有病机,正不胜邪,易致外邪侵袭,表虚不能固涩,多汗、乏力、倦怠可谓是常见症状,故治疗时标本兼治,顾护正气。平时可予以玉屏风散之类,或者益气养阴敛汗固表之剂治疗,以达调节正气、平衡阴阳之目的。

  2.4  遣方有药,配伍精当 

  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如何选择药物都是很重要的环节。由于本病多属本虚标实,或寒热错杂,所以,不宜大苦、大寒、大温、大燥,而宜以平性为佳。因为过于苦寒则伤阳,过于燥热则伤阴。糖尿病最易伤津液,重者伤阴,甚者亡阴。因此,保护津液至关重要。养阴用药可选芦根、天花粉、生地黄、麦冬等轻清而不太滋腻。有湿热者,可用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之品,宜量小、点到为止。有阳虚者选药黄芪、龙骨、牡蛎、人参、五味子温阳补气并用。

    综上所述,糖尿病尽管在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中医辨证各有特点,但气阴两虚贯穿于整个疾病发生、发展的始终。根据病变情况及辨证特点,将健脾益气与行气、活血、化瘀、清热、化湿、养阴等法配伍使用,就能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疾病逆转向愈。中医辨证施治是祖国医学的精髓,让中医辨证施治之理、法、方、药与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及科学技术成果融合在一起,而不断得到发展,是中医界全体同仁深思并努力的重大课题。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中医院,山东 济宁 272137

作者: 乔玉秋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