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5期

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时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早期康复组接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入院时及1月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ugl-Mayer)[1]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测。结果:1月后早期康复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临床治疗组。结论:早期......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对脑卒中患者65例随机分为两组,在入院时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早期康复组接受以运动疗法为主的康复治疗,入院时及1月后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ugl-Mayer)[1]和日常生活能力(FIM)评测。结果:1月后早期康复组评分均显著高于单纯临床治疗组。结论:早期康复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病人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  早期康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脑卒中患者均留有不同程度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生活大多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如果早期积极进行康复治疗,可以大大降低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为家庭和社会减轻负担。我们对我院神经内科于2004年6月-2006年6月住院治疗的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实施康复治疗。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入的65例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诊断标准[2]并经颅脑CT或MR 确诊的初发者,均存在肢体功能障碍,病情在48小时不发展,病程在1周内。入选条件:急性期生命体征稳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8分。认知功能评分MMSE评分>20分,没有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等内科并发症。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1组为早期康复治疗组,早期康复治疗组除接受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外,早期接受综合康复治疗。第2组为临床治疗组,仅接受普通神经内科治疗,无特殊康复训练,两组病人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临床常规药物治疗,早期康复组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康复训练。①、开始时间,脑梗死病人发病1周内,而无脑水肿征象者第1天就应开始,脑出血发病2周,急性期过后且生命体征稳定就应开始功能锻炼[3]。②、急性期以床边运动为主,主要是肢位的摆放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稳定后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从床上运动逐渐过渡到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立位训练,时间由1次30分钟,每天两次,逐渐增加至1次50分钟,1天2次,病情允许时强化起坐训练,追加起坐训练30~50分钟。③、运动康复以神经发育疗法为主要康复手段,结合针灸、理疗、作业疗法、减重步态训练、言语训练等方法。神经发育疗法采用以Bobath技术为主的康复训练,训练中强调反射性抑制模式,如伸肌张力增高,把头放置在屈曲位;关键点控制,控制乳头、躯干、胸骨中下段等关键点;利用各种反射,如姿势反射、保护性反射等;以及多种感觉刺激,通过刺激皮肤及本体感受器诱发运动的产生;而总的治疗原则以Brunnstrom方法为指导,根据Brunnstrom分期确定治疗原则。

  1.3  评测方法  两组患者均于入院时和入院后1个月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分(Fugl-Mayer)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FIM)评测。评价均由一人完成。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x2检验。

  2  结果
   
  见表2~3。从表2可以看出1组的Fugl-Mayer评分有提高,和入院时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第2组治疗以后评分也有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
   
  从表3可知早期康复组的日常生活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略)

  2组病例有可比性,P>0.05。

  表2  2组Fugl-Meyer评分情况(略)

  表3  2组ADL(FIM指数)评分情况(略)

  3  讨论
   
  脑血管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的“三高”特点,在存活患者中75%有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其中40%以上为重度致残。急性脑卒中早期康复无论是在7天内还是2周内实施,均比未康复者在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水平提高、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以及继发足内翻、足下垂发生率降低等均有显著性差异。康复医疗可以对脑卒中患者的躯体、心理、生活自理、社会关系等方面都产生积极的影响。脑卒中后患者出现运动功能障碍,是影响其生存质量重大因素。Bobath等康复训练方法作为现代康复的重要手段,已为大部分人所接受,本文通过两组病例的观察,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组比单纯临床治疗组功能恢复好,而且在提高ADL方面即独立活动水平方面早期康复方法更有价值。Bobath技术强调床上运动及技巧性动作的掌握,技巧性动作、以姿势控制、调正反应、平衡反应及其他保护性反应为基础,基本技巧包括中线对称、直立反应、躯干旋转等。更重要是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去体会和掌握肢体运动时的感觉,而不是运动时的动作本身,正确的感觉输入尤其是触觉的应用,对发展运动控制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脑功能可塑性理论和大脑功能重组理论是康复治疗的基础。对皮质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研究提示,脑组织可以通过轴突发芽、离子通道改变、潜伏通路的启用、未受损组织系统代偿等方式进行功能重组。脑卒中后数周至数月大脑皮质出现明显的功能和结构变化,不仅发生在病灶周围,而且也发生在远隔部位,包括双侧运动、感觉和视觉皮质、基底核、丘脑和小脑等相关结构,还可以观察到病灶周围及相关皮质兴奋性增高,原有中枢代表区范围改变和(或)出现邻近皮质新的中枢代表区,同侧长期强化的增强和长期抑制的减弱,它们影响皮质突触联系和重建,从而对皮质投射的重建起作用。已经确证,脑损伤后皮质各层树突数量呈时间依赖性增加,并且每一神经元的突触数量也明显增加。由此可见,脑卒中后的神经可塑性可能是脑组织在受到伤害刺激时的适应、代偿过程,并直接影响到神经功能的恢复。依据中枢神经系统早期病理改变及可塑性理论,在康复治疗中通过输入正常的运动功能模式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从而促进正常功能模式的形成和恢复,同时促进病灶周围神经细胞及突触联系代偿功能的发挥,从而使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达到运动功能最大限度恢复的目的。大量资料表明,脑卒中发病3个月以内是进行康复训练的“黄金时期”[4],早期、及时、综合的康复治疗对于病人最终的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作用。脑卒中病人临床实验结果显示,康复治疗可加速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减低病人的依赖程度,早期康复疗效优于延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5]。

【参考文献】
    [1] 缪鸿石,朱镛连.脑卒中的康复评定和治疗[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9-12.

  [2] 倪朝民.脑血管病的临床康复[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127.

  [3] 黄如训 ,苏镇培.脑卒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38-339.

  [4] 任 宁.早期康复急性脑卒中病人112例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2002,6(9):1288.

  [5] 王维治.神经病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25.


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国际和平医院神经内科,山东 聊城 252000

作者: 王瑞莉,岳喜进,曲晓红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