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6期

仲景经方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4例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以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引起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治疗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②有典型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胃脘灼痛或胀痛,餐后不减或加重及抗酸药物治疗无效,常有反复发作的胆汁性恶心、呕吐,呕吐后症......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胃炎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以碱性十二指肠液反流入胃而引起胃黏膜损伤为特征的一种慢性胃炎。自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治疗54例胆汁反流性胃炎,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4例中男20例,女34例;年龄19~63岁,平均40.2岁;病程1个月~9年,1年以内者20例。患者均为胃脘部疼痛,进食加重者39例,饥饿时加重5例,口苦38例,嗳气、吞酸、恶心34例,纳差47例,胁痛者为25例。内镜检查以充血、水肿为主,兼有糜烂12例,兼有溃疡4例,轻度肠化病2例。

  1.2  诊断标准 

  ①病程半年以上;②有典型的胆汁反流性胃炎症状;胃脘灼痛或胀痛,餐后不减或加重及抗酸药物治疗无效,常有反复发作的胆汁性恶心、呕吐,呕吐后症状无缓解。③内镜下见大量胆汁附着于胃壁,黏液呈黄色或见到含有胆汁的十二指肠液从幽门反流入胃,胃黏膜有点片状出血、水肿、糜烂或溃疡。胃黏膜活检呈炎症改变,见不同程度炎症细胞浸润,灶性糜烂甚至萎缩,部分有轻中度肠化。④符合《内科综合病症》所订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方法 

  用仲景经方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0g、枳壳10g、白芍24g、甘草10g、黄芩10g、黄连9g、公英20g、半夏10g、干姜10g、竹茹10g、厚朴12g。加减:胃阴不足者去半夏、干姜,加石斛、玉竹;舌质有瘀斑、瘀点者加五灵脂、蒲黄;大便干结者去枳壳加枳实、大黄;疼痛较剧烈者加元胡、川楝子;吞酸者加吴茱萸、乌贼骨、瓦楞子。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为1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症状消失,内镜下无胆汁反流及无黏膜黄染,黏膜正常或基本正常;好转:症状明显减轻,内镜下仅见胆汁反流呈泡沫状且量减少,黏膜轻度黄染,胃黏膜炎症好转;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下胆汁反流呈黄水样,黏膜黄染,胃黏膜炎症改善不明显。

  2  结果
     
  显效30例,好转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痞满”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的一种特殊类型,多因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任何减低及破坏幽门功能的手术导致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或胰腺液等反流入胃,使胃黏膜遭受胆汁酸等碱性反流液损害而引起的胃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等炎症改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持续性或频发性胃脘部疼痛、痞满、胁痛、口苦、纳差、乏力、脉弦等特点。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胃失和降所致,故治以疏肝和胃、清利肝胆为主。方选仲景经方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减。方中黄芩、黄连、公英苦寒,清泄肝胃郁热;半夏、干姜苦辛温燥,辛开苦降,清痞散结,和胃降逆;柴胡、白芍、厚朴、枳壳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表明,柴胡可明显减低胆汁中胆酸、胆色素及胆固醇浓度,减少胆盐对胃黏膜的损害;公英有抑制胃酸分泌,使胆囊收缩、奥狄括约肌松弛,有利于胆汁排入肠中;枳壳、厚朴可促进胃肠蠕动。全方共奏疏肝清胆、和胃降逆之功,药症相符。


作者单位:1.叶县人民医院,河南 叶县 467200;2.平顶山市中医院

作者: 王学斌,毛彦明,高朝宝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