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7期

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与维护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护士特殊的职业环境,使急诊护士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因此,维护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提高护士的健康水平和整体护理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讨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总结维护护士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思路。【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急诊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和护士特殊的职业环境,使急诊护士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而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护理质量。因此,维护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对提高护士的健康水平和整体护理质量都是十分重要的。通过讨论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总结维护护士心理健康的方法和思路。

【关键词】  急诊护士 心理健康 维护

  急诊科是医院的窗口,急、危、重患者多,病种复杂,抢救、管理任务重。急诊护士不但要完成三班倒繁重的工作,还要面对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急诊科工作节奏快,抢救任务重,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家属的需求不断增多,工作中稍有偏差,易产生冲突。急诊护理工作的性质及特点决定了护士的工作压力,况且其压力源各种各样,严重影响了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1],也给急诊护士身心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导致急诊护士心理状况不佳。因此,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

  1  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负性心理在临床护理队伍中存在着一定的普遍性。宋华调查显示[2],90%以上的医护人员中感到心身疲倦,尤以心理疲倦为甚;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有睡眠障碍,活力下降。另外,存在无价值感占50%。由于急诊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急诊护士压力高、身心健康状况差[3]。逢冰洁等[3]使用GHQ-12对747名护士进行调查和单因素统计表明,急诊科护士心理状况不佳检出率为30%。

  2  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相关因素

  2.1  急诊护士工作强度和责任  从工作的属性角度考察急诊护士的工作状态,不难发现,这种过大强度且要负重大责任的工作极易影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
   
  首先,护士工作极其繁忙,工作时间极长。尤其晚上、节假日极重就诊者增多,值班护士不仅要完成各项治疗、护理工作,还要维护环境秩序、承担与其它科室的协调工作,护理工作超负荷运转,护士的身心得不到有效的调整,导致生理、心理功能下降。
   
  其次,急诊工作复杂多变,护士必须保证自己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都能迅速、正确判断,决不允许技术及操作上出任何差错,否则后果将很严重。因此,作为急诊科护士往往最先对患者负起责任,并且将延续到整个医疗过程。正是长期处于这种高风险与压力中,容易使急诊护士的机体经常处于应激状态,继而容易出现紧张、恍惚、过分担忧、把持不定等心理。

  2.2  急诊科服务的特殊性  急诊科的服务对象是各种急、重症病人,病人及家属普遍存在急躁、忧虑等情绪,都认为自己是最需要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的,如果医护人员正忙于抢救危重病人而暂时无暇顾及其他病人时,就会产生急诊不急的误会。工作的繁重和服务对象的不理解,容易导致护士心理不平衡。另一方面,重症病人随时有死亡的可能,也带给护士一种强烈的不安全感和重大责任感。

  2.3  急诊工作环境  急诊科是医院救治工作的前沿,工作环境差,嘈杂和噪声刺激会导致护士感觉超负荷,容易产生烦躁、焦虑情绪。

  2.4  社会支持因素  研究社会支持对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主要包括3个维度: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4]。结果表明,社会支持总分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社会支持与健康状况息息相关。急诊护士长期处于强度和责任都很大的工作环境中,且缺乏社会支持,无法使其精神紧张、焦虑、失眠和抑郁等得到缓解;加之,社会上对护理工作认识不足,护士的价值得不到承认,使护士的心理不平衡,其结果加重急诊护士的心理病症。

  3  维护急诊护士心理健康
   
  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管理方面要为急诊护士创造一个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良好的职业工作氛围;二是要对护士进行心理卫生的教育,使她们掌握自我调节和驾驭自己心理的知识,增强抵御外界一切不良因素的能力。

  3.1  医院行政主管部门重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对护理工作的不利影响,设法消除这些影响  满足护士的基本要求:如改善工作环境;增加人员编制;因人而异合理排班,适当满足护士的要求,使其在岗位上有自我实现的满足,减轻工作中的疲劳感;在人际关系、工作条件、资金及生活地位方面给予充分考虑,如按岗匹配原则,制定特殊岗位人才政策,尤其在工作环境特殊、工作条件艰苦的情况下,给予护士优惠和宽松政策,推行一线留人政策,为护士“争实利,办实事”。以精神和物质两方面的补偿来调动护士的积极性。

  3.2  护理管理强调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  护士长在工作中与护士进行有效的沟通,缩短与护士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互相理解和信任,通过准确与恰到好处的语言沟通,消除对立心理,协调集团内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使各成员之间保持团结和谐气氛是护士长指挥效能的体现[5]。在护理管理中,人文精神集中体现在对护士的尊重、关心、鼓励、信任,充分体现护士的价值。只有创造这样一种人性氛围,使人文精神与护理管理在以人为中心,以人的价值为中心的理念上显示高度的一致性,才能使护士心情舒畅,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真正地为患者提供全面、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3.3  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  在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必然会遇到各种压力刺激,只有提高护理人员的心理调适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应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性格和信念,使她们认识到压力对健康和工作的影响。压力与健康联系的双向性[6],并采取科学的放松方法,自觉地进行自我调适,减轻和消除心理压力。

  3.4  建立护理人员支持系统,缓解心理压力,减轻疲劳  护理管理者应经常倾听护士的心理感受和工作中的压力,及时进行安抚、反馈,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吸取国外的护理管理经验,建立护理人员自己的支持系统,如护理人员健身娱乐中心、心理咨询室等[6],使护理人员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以得到适当的锻炼和放松,特别是处于困境且感到身心疲惫时,得到适时宣泄,以便更好地调节情绪,减轻压力,消除疲劳。

  3.5  保持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  积极向上的愉悦心境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护士要保持这种积极健康的心境,首先要确立自己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7],自尊、自爱、自强,从自己的职责出发,客观合理地评价自我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使心理平衡。其次是调整心理需要,人的心理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它是激起人们行为的原动力。急诊护士应有较强的职业角色意识,认识到急诊护理的重要性及价值性,并以此作为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从而自觉地努力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心理失落”时正确地对待自己和周围的一切,获得心理的自我平衡。第三,应努力做情绪的主人,保持乐观恬静、愉悦的心境,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和正视压力,在工作中逐渐培养自身对应激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包括应对紧急事件的能力及耐受持续刺激的能力,培养积极向上的人格和心态。

  3.6  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护士交往面广,人际关系复杂,应主动创造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才能有自然、和谐、宽松的生活工作环境和健康的心理环境,有安全感和自信心,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才能,学会运用一些交际技巧,如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坦诚-融洽、不封闭自己,主动寻找与他人心理沟通的纽带和交流信息的契机,缩短与他人、与社会的心理距离。积极运用人际交往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升华积极情感。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社会活动,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陶冶情操。

  3.7  创造良好的职业形象  急诊护士首先应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摆正心态,既然选择了急诊护理工作,就应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高度责任心、细心、耐心、爱心,有精湛的业务技术水平。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才能得到社会承认和赞誉,才能赢得各级管理人员和社会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支持,改善护士的生活环境,提高护士的生活地位。

  4  讨论
   
  尽管影响急诊护士心理健康的因素较多,但要维护急诊护士的心理健康,使护士保持和形成健康的心理,不仅每个护士应具有心理调适能力,而且更应从医院管理者做起,为护士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让急诊护士对事业和生活充满信心,维护身心健康,实现急诊护理质量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席惠君.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M].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2):88-99 .

  [2] 宋 华.医护人员心理卫生问题及防护[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3):190.

  [3] 逢冰洁,张曼珍.护理工作应急与护士健康状况的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8):435-438.

  [4] 徐 习.社会支持与急诊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1,17(10):56-57.

  [5] 李小妹,刘彦君.护士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惫感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1):645-648.

  [6] 钟 华.ICU护士的心理压力及对策[J].实用护理杂志,1999,15(3):48-49.

  [7] 刘晓红.护理心理学[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1998:127-143,280-284.


作者单位:湖北省荣军医院急诊科,湖北 武汉 430079

作者: 刘彩霞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