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8期

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方法:用谈话法和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各级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老年性耳聋助听后对助听器的认知状况。结果:12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分为对耳聋漠视、焦虑、抑郁和有自闭倾向等4种心理表现。助听后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有认识偏差。...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方法:用谈话法和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析各级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以及老年性耳聋助听后对助听器的认知状况。结果:12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分为对耳聋漠视、焦虑、抑郁和有自闭倾向等4种心理表现。助听后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有认识偏差。表现为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和对助听器反感等。结论:充分了解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异常心理表现和对助听器的认识偏差,以便更好地进行老年性耳聋的早期干预和听力康复工作。

【关键词】  老年性耳聋 心理表现 助听器

  The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atient on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XIAO Rui-chun

  (Beijing Social Welfare Institution 1, Beijing 100029)
   
  【Abstract】  Objective: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of senile hearing-loss patients. Methods:Analyzing the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of the patient in different levels suffering from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by using the talking method and the improved self-symptoms inventory (symptom check-list-90, SCL-90), and the cognition condition of the senile patient after adopting hearing aid for them.Results: 126 senile patients performed in 4 psychological ways including ignorance, worry, depression and autism tendency. The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patients have cognition deviation after hearing aid. It is showed that they are hoping for quick success, having high expectations and antipathy to the hearing aid.Conclusions: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patients' unusual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s and cognition deviations to the hearing aid, so that we could enhance the interference of the original deaf and better the hearing rehabilitation for the aged.
   
  【Key words】The age-related hearing loss;   Psychological performance;  Hearing aid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性耳聋患者日益增多。老年性耳聋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会交往,而且会造成复杂的心理变化。国内外许多学者[1-3]对老年性耳聋患者的病理特性和心理表现进行了研究,认为老年性耳聋会因为耳聋而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本文旨在观察不同程度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表现,希望能对老年性耳聋的早期干预和听力康复有所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经确诊的老年性耳聋患者126例,男性69例,女性57例。年龄在68~92岁之间。用GSI-10听力计对全部患者进行纯音听力测试。根据听力测试结果,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根据双耳听力损失程度划分耳聋等级,分为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和极重度[4]。全部老年性耳聋患者均接受言语听力测试,检测言语识别率,并记录耳聋的病史和病程。
   
  用谈话法记录轻度老年性耳聋患者对自己听觉状况的认知度,以及即将采取的听力康复措施等。根据老年人和老年性耳聋的特点,将症状自评量表(The Self-Report Symptoms Inventory, SCL-90)[5]中的某些项目进行改动。用改良的症状自评量表观察其他程度老年性耳聋患者近期的自觉症状,以此对老年性耳聋患者进行心理评价。
   
  用谈话法了解36例已选配数字式助听器的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的认知度和应用状况,用来观察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助听心理。

  2  结果
   
  表1所示12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中,轻度聋者24例(19%),中度聋者42例(33.3%),中重度聋者26例(20.6%),重度聋者20例(15.9%),极重度聋者14例(11.1%)。轻度聋者病程集中在两年之内,而重度聋和极重度聋者病程大都集中在两年以上。

  表1  老年性耳聋患者的耳聋分级、耳聋病程(略)

  言语听力测试显示,随着耳聋程度的加重,言语识别率明显降低。而且言语识别率随着病程的延长,也有明显降低的趋势(表2)。

  表2  耳聋程度和病程与言语识别率(略)

  将耳聋的心理变化归为四类,即对耳聋漠视、焦虑、抑郁症和有自闭倾向。通过谈话法发现,轻度老年性耳聋患者有22例(91.7%)对耳聋采取漠视态度;SCL-90症状自评量表显示,中度老年性耳聋患者有31例(59.6%)表现有焦虑症;重度老年性耳聋患者有9例(25%)表现有忧郁症;而重度和极重度老年性耳聋患者有4例(28.6%)有自闭倾向。各种程度的老年性耳聋患者的SCL-90总分与国内常模(n=1388,129.96±38.76)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3  各种程度老年性耳聋患者SCL-90总分与例数与总分(略)
 
  通过谈话法对126例老年性耳聋患者中已选配数字式助听器的36例(28.6%)患者进行访谈发现,助听后的老年性耳聋患者有21例(58.3%)对助听器有认识偏差。表现为急于求成、期望值过高和对助听器反感而弃之不用(或退货)等。此种认识偏差多发生在耳聋程度较重、耳聋病程较长、言语识别率较低的老年性耳聋患者中。

  3  讨论
   
  老年性耳聋,即与衰老相关的渐进性听力损失,为成年人群中最常见的听力障碍之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是由高频向语频缓慢进行的双侧对称性聋,常伴高调持续性耳鸣[6]。听力障碍给老年患者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却又无药可医,验配并戴用适宜的助听器是公认的解决老年性耳聋问题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在听力学常识并不普及的今天,众多老年聋患者无论对自身听力障碍还是助听器都有着不全面、不正确的认识,表现为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变化。本研究发现,老年型耳聋患者会随着耳聋的程度的加重,耳聋病程的延长和言语识别率的下降而产生异常的心理行为和心理表现,归纳为4种。
   
  (1)、漠视:早期老年性耳聋患者由于表现为语言频率以上纯音听力减退或语言频率纯音听力轻度减退,一般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仅受到轻微影响,因而对自己的听力变化不知道,不重视或漠视。这部分老年人大都不承认自己是老年性耳聋患者,即使纯音听力测试显示已有听力下降趋势时,也不能引起重视,拒绝看医生或采取任何措施。此类老年性耳聋患者在特定场合(如开会等)会有一定困难,但都抱怨讲话者或音响有问题。
   
  (2)、焦虑:随着听力继续下降,当语言频率纯音听力减退足以影响老年性耳聋患者的整个社会交往和日常生活,当言语接受阈提高,言语识别率降低,出现以语言交往困难为主要特征的障碍时,由于听不清或听不到自己想要听到的声音或语言信息,与人交谈时经常需要别人重复而受到指责,得不到外界的理解和帮助,表现为心情焦虑,性情急躁,好发脾气。常因听觉障碍而搞不好人际关系。
   
  (3)、抑郁:耳聋病程较长,听力继续减退,又没有采取任何助听措施,造成与人进行语言交往困难加重,电视、广播的声音也难以听清。这一阶段的老年性耳聋患者表现为不愿与人沟通,不愿参加任何社交活动和社会活动,害怕别人知道自己有听力障碍,只是偶尔和家人或熟人进行简单的语言交流。孤独、抑郁,身心健康受到一定影响。此时老年性耳聋患者多为中重度耳聋。语言频率纯音听阈表现为60~70 dBHL 。而最大的听力学特征是言语听力减退比纯音听力减退明显,言语接受阈比言语区纯音平均听阈要高。
   
  (4)、自闭:老年性耳聋重度听力损失者由于长期不能与人进行语言交流,不能通过听觉获取任何信息,丧失了与人交往、参加社交活动和社会活动的欲望和要求。此时老年性耳聋患者的身心健康可能会出现严重障碍。其他系统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也会受到一定影响。
   
  王美钗等[7]将老年性耳聋的心理特征分为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人际关系敏感等类型。但笔者认为任何对老年性耳聋的心理分型都是狭义的,与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学识、社会经历、心理承受能力、身体状况、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等都有一定关系。本研究中的一些老年性耳聋患者,虽然正常语言交流有障碍,也没采取任何助听措施,但能乐观向上,能够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和与人交流。身心健康未受到任何影响。任彩华[8]统计资料显示,在主诉听力障碍的723 例老年性聋患者中,助听器选配率为13% 。刘冰[9]等资料统计为12.6% 。在验配了助听器的老年聋患者中,不经常使用者占8% ,退货者也高达8% 。之所以如此,与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的认识偏差也有一定关系。这些偏差表现为:
   
  (1).急于求成:一些老年性耳聋患者选配助听器后,希望如选配老花镜一样,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或设想在短时间内能够通过助听器解决因为长时间听觉障碍所造成的各种不便。这些老年性耳聋患者没有了解到听觉系统远比视觉系统要复杂得多。听觉行为的重新建立或康复需要一个复合的、时程相对较长的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而且听觉障碍的时间越长,听力康复越困难,所需时间会越长。
   
  (2).期望值过高:一些老年性耳聋患者对助听器的迫切性源于对助听器的期望值过高,设想配戴助听器后就能像正常听力者一样参加各种社会活动,能与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常见到老年性耳聋患者在选配助听器之前或之后说道,“我的要求不高,能听清别人说话,看懂电视就行了”。殊不知这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包括语音,是由各种频率组成的。感知这些声音首先需要正常的听觉器官,其次与声源的距离、方位、声音的响度和对声音的关注度等都有一定的关系。助听器只是帮助听的仪器,不可能达到正常人耳的听力水平。
   
  (3).对助听器反感:当上述两种期望没有达到,或经过一段时间还没达到老年性耳聋患者的满意度时,一些老年性耳聋患者开始出现对助听器反感的心理行为。尤其当他们想听的声音听不到或听不清,而外界噪声又时常对他们产生刺激时,表现为急躁、焦虑、缺乏耐心、好发脾气,抱怨助听器的质量有问题而对助听器弃之不用。
   

【参考文献】
    [1] Espmark AK, Rosenhall U, Erlandsson S. The two faces of presbyacusis: hearing impairment an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J].Int J Audiol,2002,41(2):125-135.

  [2] 王树峰,陈雪清,吴燕君,等.北京市区老年人听力障碍状况及其神经心理因素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1998,17(4):235.

  [3] 裴鸿恩,姜 伟,哈思怡,等.老年人听觉功能特点分析[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1,9(1):5.

  [4] 章句才.听力测定与助听器选配[M].中国计量出版社,1988:156.

  [5] 张继志.精神医学与心理卫生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273-280.

  [6] 胡 苛. 老年性耳聋的研究进展[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2: 8.

  [7] 王美钗,黄丽琴 . 老年性耳聋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07,14(3): 84.

  [8] 任彩华. 老年性聋助听器选配的辅导训练[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 10(2):78.

  [9] 刘 冰,丁恩深,周玉芳. 老年聋及其助听器的选配[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1994,8:59.


作者单位: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北京 100029

作者: 肖瑞春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