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19期

半夏厚扑汤加味治疗梅核气48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梅核气梅核气是指咽喉中异常感觉,有如梅核之塞于咽喉而得名。笔者从2003年起用半夏厚扑汤治疗该病48例取得满意效果。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48例,男性3例,女性45例,年龄39~54岁,其病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梅核气一节。2治疗方法方药组成:以半夏厚朴汤......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梅核气

  梅核气是指咽喉中异常感觉,有如梅核之塞于咽喉而得名。如《医宗金鉴》说:“咽中有如炙脔,谓咽中如有痰涎,如同炙肉,咯之不出,咽之不下者,即今之梅核病也”。本症相当于咽部神经官能症或癔球。笔者从2003年起用半夏厚扑汤治疗该病4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48例,男性3例,女性45例,年龄39~54岁,其病情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6月28日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梅核气一节。

  1.2  诊断依据
   
  以咽中似有梅核或炙脔,或其他异物梗塞感,并随情志波动而发作为主要症状;一般见于成人,多见于女性;对咽喉、食道及其他有关器官检查,均无器质性病变。

  1.3  征候分类

  1.3.1  痰气互结  咽中如有炙脔或其他异物感,咽之不下、吐之不出。时作暖气、呃逆、恶心、泛泛欲呕,胸脘胀满。舌苔白腻,脉弦滑。

  1.3.2  肝郁气滞  咽中梗阻感,嗳气频频,或作呃逆,胁下胀闷,嗳气后稍舒。舌苔薄白,脉弦。

  1.3.3  心脾气虚  咽中异物感,不思饮食,口中无味,面白神疲,少气懒言。或时时悲伤欲哭,夜寐不实,易惊醒或惶恐不安,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弱。

  2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以半夏厚朴汤为基础方,药用半夏12克、厚朴10克、茯苓12克、紫苏叶10克、生姜三片、杏仁10克、桔梗10克、芒硝9克。依据患者病情加减。情志抑郁者酌加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等,心脾气虚者酌加炙黄芪、桂园肉、炒枣仁、太子参等,肝郁脾虚者酌加软柴胡、白芍、枳壳等,月经不调者酌加女贞子、旱莲草、当归、红花、香附等。
   
  服法:上方每日一剂,水煎取汁,每次服150毫升,每日两次,七天为一疗程,共服三疗程。

  3  疗效分析

  3.1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咽部异物感等症状消除。好转:咽部异物感等症状减轻。未愈:咽部异物感无明显变化。

  3.2  疗效总结  48例患者,其中治愈30例,占62.5%;好转16例,占32.3%;未愈2例,占4.16%;总有效率95.83%。

  4  体会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而恶抑郁,若为情志所伤,肝失调达,则肝气郁结,失于疏泄,肝郁侮脾土,以致肝郁脾滞,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积聚成痰,痰气互结于咽喉而咽中如有异物感,咯之不出,吞之不下。其病理机制为痰凝气结。治宜化痰行气、开瘀散结。
   
  半夏厚朴汤本为张仲景治妇人梅核气之方,然朱丹溪有云“痰结核在咽喉中,燥不能出入,用化痰药加减咸药软竖之味,瓜萎仁、杏仁、海石、桔梗、连翘、少佐芒硝,以姜汗蜜和丸噙服之”。笔者在半夏厚朴汤基础上加杏仁、桔梗、芒硝以增强疗效。
   
  上方功在疏肝解郁,行气导滞,散结除痰。方中半夏、生姜辛以散结,苦以降逆,厚扑行气导滞,茯苓佐半夏以利饮除痰,紫苏叶芳香疏通郁气,气舒痰去,桔梗、杏仁、芒硝以增强化痰行气之效,痰消气行,则病自愈。

 

【参考文献】
    [1] 成都中医学院.金匮要略选读[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6:108-109.


作者单位:湖北省医学会,湖北 武汉 430064

作者: 孙铁汉 熊红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