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2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害的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是否有损害。方法:分别对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23例正常新生儿(对照组)进行肝功能和心肌酶谱检测。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治疗组治疗前后未结合胆红素、心肌酶比较,心肌酶的升高与黄疸程度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能造成心肌损害,但随着胆红素血症的治愈心肌酶逐渐降至正常,不一定造成心肌细胞的不可逆损害。

【关键词】  新生儿 胆红素血症 心肌损害

  近年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胆)逐渐增多,为了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是否对心肌造成损害,对2005年3月~2006年8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48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治疗组),均符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诊断标准[1],为出生时无窒息和感染的足月患儿,日龄2~5天,胎龄37~41周,平均胎龄39.2周,出生体重2 800~4 000g,平均出生体重3 300g。其中,男29例,女19例。另选20例我院产科同期出生的正常新生儿23例作对照组,其胎龄、日龄、体重均与治疗组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时、治疗5天、治疗8天后经股静脉采血2ml,于4小时内检测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与心肌酶谱。仪器采用日本日立706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盒由北京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胆红素采用泛酸氧化酶方法测定,心肌酶采用免疫抑制法检测。

  1.2.2  治疗方法  采用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白蛋白、蓝光照射、茵栀黄以及能量合剂、1-6二磷酸果糖营养心肌治疗。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以±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入院时心肌酶测定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入院时心肌酶比较(略)

  2.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及心肌酶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及心肌酶比较(略)

  2.3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心肌损害程度的关系  见表3。

  表3  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略)

  2.4  治疗后的心肌酶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  见表4。

  表4  治疗后与对照组心肌酶比较(略)

  3  讨论
   
  高胆红素血症对心肌损害尚未引起足够重视。虽然,新生儿出生时胆红素在生理状态下是过氧化物清除剂,有生理保护作用[2],但是,由于间接胆红素为脂溶性,高浓度的间接胆红素能自由通过生物膜屏障进入细胞质和细胞核,干扰细胞的正常代谢与功能,当胆红素大量增高并超过肝脏代谢能力,也可能作为氧自由基堆积体内,成为对组织有害物质,造成心肌损害。心肌酶是指与心肌损伤相关的一组酶,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检查的心肌酶包括AST、LDH、CK、CK-MB、α-HBDH,这组相关酶对诊断小儿心肌损伤有一定辅助作用[3]。
      
  心肌酶谱可以反映心肌细胞的完整性,若心肌受损,这组酶可释放入血,特别是CK-MB绝大部分存在于心肌细胞浆内,在心肌损伤时阳性率达97.5%,特异性达100%[4]。本文结果表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心肌酶谱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经治疗黄疸减退后,心肌酶谱也下降,治疗前后心肌酶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本组资料说明,高胆红素血症可引起心肌细胞损害,与许炽华等报道相符合[5]。从血清胆红素浓度与心肌损害的关系可以看出,心肌酶的高低与胆红素浓度存在正相关,总胆红素水平较高时心肌酶也升高。经过治疗,随着黄疸程度的减轻、总胆红素浓度的降低,心肌酶也逐渐降低,与黄建军报道一致[6]。说明胆红素可能对心肌产生损害,提示新生儿心肌酶谱反过来也可作为反映黄疸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本文治疗组黄疸完全消退后即治疗后的心肌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的心肌损害为可逆性。因此,在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必须注意保护心功能,以避免可能由此造成的心肌永久性损害。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引起心肌损害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但心肌酶谱增高对心肌损伤的诊断虽然不起决定性作用,其重要性却不可忽视。由于新生儿时期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能力均较强,在治疗黄疸的同时,如果及时给予营养心肌的药物,受损心肌可恢复正常或得到完全代偿。因此,对高胆红素血症进行心肌酶谱检测能更早反映心肌变化,亦为选择适当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9.

  [2] 曹云涛.胆红素的抗自由基作用[J].国外医学儿科分册,1993,20:73-76.

  [3] 张乾忠,马沛然,韩 玲,等.心肌酶谱在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中的意义[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5):262-264.

  [4] 许绍辉,王爱华,杨宗岳,等.CK-MB试剂盒研制和临床应用8年评价[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1991,6(3):129.

  [5] 许炽华,卞泳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合并心肌受损44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1):49.

  [6] 黄建军.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心肌酶变化及其意义[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1997,12(3):163-164.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儿科,河南 新乡 453003

作者: 陈艳霞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