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7年第19卷第23期

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药物治疗组(药物组)51例,药物加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组(联合组)49例,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1]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2]测定。结果:BPRS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TAQ在入院时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有明显帮助。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自知力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与其他精神症状的严重程度及其变化、疗效、治疗依从性均有密切的关系[3~5]。为探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应用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联合药物及单纯药物分别治疗精神分裂症进行对照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徐州矿务集团第一医院精神科2006年1~12月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随机选择100例,符合CCMD-3诊断标准[6],年龄16~60岁,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评分≥35分。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药物组)51例,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加药物治疗(联合组)4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及诊断亚型等方面经卡方检验无显著差异。因不合作和提前出院等原因,实际完成95例,其中,药物组48例,联合组47例。

  1.2  方法 

  药物组患者入院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一般接受一种抗精神病药;对兴奋躁动、行为紊乱者合并应用两种精神病药物,达到治疗剂量后维持8周。住院期间每日进行一般性的心理治疗。联合组患者除接受与药物组相同的药物治疗和一般性的心理治疗外,还接受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研究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入院至缓解前):询问患者现在与过去有无区别?有何区别?如患者认为无区别或区别不大即给予播放入院时的录像,并让患者回顾此阶段的病情变化。其目的是:促使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疾病,领悟自己的病情变化,增强对幻觉妄想的辨别力,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第二阶段(病情好转至出院):询问患者此阶段的变化,如患者认为无区别或区别不大即给以播放此阶段患者日常生活或发病时的录像,并让患者再次回顾此阶段的病情变化。此阶段的治疗目的是:进一步促进患者认识到自己的疾病,引导患者将病情的好转与药物治疗联系起来,认识到药物治疗的必要性,从而进一步增强治疗依从性,增加患者出院后的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ITAQ由Mc Evoy等于1989年编制,共11个项目,每个条目按自知力的完整程度分为3级(0=没有认识,2=完全认识,得分范围为0~22)[7]。

    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和出院时由一名主治医师完成BPRS和ITAQ的测定。由同一名精神科主管护师对两组病人分别在入院时和出院时对治疗依从性进行评定。

    临床医师对自知力的评定,根据临床经验评为完全恢复、部分恢复、没有恢复。

    所有数据资料用Statpal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BPRS和ITAQ两次测查的得分比较 

  见表1。由表1可见,入院和出院时,联合组与药物组之间BPRS评定均无显著性差异;而ITAQ入院时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出院时联合组得分显著高于药物组。说明药物治疗同时配合认知治疗比单纯药物治疗更能明显地帮助患者恢复自知力。ITAQ与BPRS评分之间无显著相关性(r=0.18,P>0.05)。表1  治疗前后BPRS和ITAQ评分比较(略)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略)

  2.3  入院时两组患者无一例自知力完整,经6~8周治疗,联合组自知力恢复完整14例,占35.89%;部分恢复17例,占43.59%;未恢复8例,占20.51%。药物组自知力恢复完整8例,占21.05%;部分恢复12例,占31.58%;未恢复18例,占47.37%。联合组自知力的恢复显著高于药物组。

  3  讨论

    自知力缺乏是精神分裂症的常见症状。文献报道,精神分裂症急性期自知力缺乏为97.0%,慢性期为89.3%[8]。精神病患者的自知力至少包括:①认识有精神病;②对精神症状(妄想和幻觉)有辨别能力;③能配合治疗[9]。有人认为,自知力是精神科的一个独立症状概念,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它的有无是鉴别是否精神病性障碍的重要指征之一,也是判定精神病患者康复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本文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的BPR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联合组ITAQ评分高于药物组,ITAQ与BPRS评分之间无显著性相关,说明自知力与单个精神症状没有明显关系,支持自知力是一个独立的精神科症状这一观点。

    虽然精神分裂症具有一定的生物、遗传等方面的因素,但是,社会、心理因素也不应忽视。通过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自知力,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病情回放性心理治疗值得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明园,主编.精神科量表评定手册[M].第1版.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1993:81.

  [2]McEvoy JP,Apperson LJ,Appelbaum PS,et al.Insight into schizophrenia:Its relationship to acute Psychopathology[J].J Nerv Ment Dis,1989,177:43-47.

  [3]甘景梨,张万恒,刘欣喜,等.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华精神科杂志,1997,30:17.

  [4]Amador XF,Strauses DH.Assessment of insight in psychiatry[J].Am J Psychiatry,1993,150:837.

  [5]McEvory JP.Insight into schizophrenia:its relationship to acute psychopathology[J].J Ner Men Dis,1989,188:43.

  [6]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CCMD-3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8-78.

  [7]刘华精,张培琰,尚 兰,等.精神分裂症的自知力:“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的应用[J].上海精神医学,1995,新7:158.

  [8]于建新.精神分裂症维持治疗中依从性研究(综述)[J].国外医学.国外医学精神病分册,2002,22:205.

  [9]彭 俊.有关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的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1998,新10:158.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矿务集团第一职工医院精神科,江苏 徐州 221131

作者: 闾金杰,黄胜华,张秀华,褚衍祯,叶成启,张怡立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