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期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疗效。方法:对13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IVIG治疗剂量不同分为3组。Ⅱ组:单剂量1。Ⅲ组:单剂量2。...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川崎病(KD)冠状动脉病变(CAL)的疗效。方法:对131例KD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IVIG治疗剂量不同分为3组。Ⅰ组:0.4g/kg连用5天;Ⅱ组:单剂量1.0g/kg;Ⅲ组:单剂量2.0g/kg。输液速度为8~1.4ml/min,8~12小时输完。观察3组患儿CAL发生率。结果:与Ⅰ组比较,Ⅱ、Ⅲ组患儿CAL发生率降低(P<0.01),且Ⅲ组患儿CAL发生率较Ⅱ组减少(P<0.05)。结论:IVIG剂量不同,CAL发生率不同。

【关键词】  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血管炎性疾病。其主要临床特点是持续高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球结膜、口腔黏膜充血,杨梅舌,手足皮肤硬性水肿,多形性红斑,颈部非化脓性淋巴结肿大及冠状动脉病变(CAL)。大剂量的静脉注射用人血丙种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应用阿司匹林(ASP)可显著缩短KD病程,并降低CAL发生率[1]。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小儿川崎病131例,均符合1984年日本川崎病研究会提出的KD诊断标准,男73例,女58例。年龄6个月~7岁,其中,6个月~ 23例,1岁~ 61例,2岁~ 36例,5~7岁11例,均于发病10d内确诊,并立即给予治疗。

  1.2  治疗方法  Ⅰ组(42例)静注IVIG 0.4g/(kg·d),连用5d;Ⅱ组(51例)静注IVIG 1.0g/(kg·d),输液速度0.8~1.4ml/min,浓度20%,8~10小时完成输液;Ⅲ组(38例)单次静注IVIG 2.0g/kg,给药浓度同Ⅲ组,10~12小时完成输液。以上3组均联合应用ASP,急性期80~100mg/(kg·d)。观察3组患儿CAL发生率。

  2  结果

  2.1  CAL发生情况  3组患儿总CAL发生率为37.4%,发生在病程(13.6±12.4)d。IVIG剂量不同,CAL发生率不同。病程2周时3组患儿CAL发生率比较可见,Ⅱ组及Ⅲ组患儿CAL发生率与Ⅰ组比较,χ2分别为23.57、11.51,P<0.01;Ⅱ组与Ⅲ组患儿之间CAL发生率比较,χ2为4.07,P<0.05,提示大剂量IVIG治疗KD有确切疗效,可显著降低CAL发生率。

  3  讨论
   
  1986年New Burger发现,应用IVIG 2周后,川崎病CAL发生率从23%降低至8%,用药7周后CAL发生率从18%降低至4%。应用IVIG治疗KD在世界范围内被迅速采纳。但经IVIG治疗后,冠状动脉病变(CAL)发生率仍高达15.0%[2]。近年来,人们一直在探讨IVIG治疗KD的剂量[3]。New Burger等报道,单剂量2g/kg IVIG治疗KD肯定优于分次给药400mg(kg·d)、连用4~5d的方法。Yanaga-Wa等证实,大剂量IVIG更能有效地预防CAL的发生。结果表明,防止冠状动脉损伤发生率依赖于IVIG剂量(总量2g/kg最佳),而不依赖ASP剂量。2g/kg IVIG联合30~50mg/(kg·d)ASP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川崎病冠脉损害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覃丽君,王宏伟,施 虹,等.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防治川崎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11):1134-1136.

  [2] 王宏伟.川崎病与缺血性心脏病[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5,20(9):926-928.

  [3] 梁志翔,邬蕴仪,冯桂英.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的护理[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9):1242-1245.


作者单位:淮坊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昌乐 262400

作者: 徐小勇,李海虹,郭丽华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