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5期

54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54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120例散发性(家族史阴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早、病前适应能力差、以阴性症状为突出、急性期疗效差、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异同。方法:对54例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和120例散发性(家族史阴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家族性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早、病前适应能力差、以阴性症状为突出、急性期疗效差、易复发。结论: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家族史可作为分裂症的一个亚分类判断标准。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家族史

  有、无家族史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临床症状学特征及预后有所不同,国内外已有不少报道。我们对17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收集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2月首次发病人住我院,符合CCMD-Ⅱ-R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前1月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排除严重躯体和脑器质性疾病,所有病例由两位精神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诊断,诊断一致性良好(r=0.90)。出院后3年随访(电话、信访等),逐个进行登记,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74例,根据家族阳性与阴性,分为家族性与散发性两组,患者一、二级亲属中有1人或多人存在以下情况(精神分裂症,分裂样精神病,情感性精神病,不典型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碍)之一者为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简称FS)。FS组为54例,其中男36例,女18例,平均(26.4±8.4)岁;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8例,初中19例,小学14例,文盲3例,其它3例;职业:工人23例,农民25例,干部3例,其它3例;婚姻状况:未婚16例,已婚30例,离婚8例。病前适应能力:良好12例,中等26例,差16例。其余为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简称SS)。SS组120例,其中男71例,女49例;平均(32.3±8.5)岁;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者57例,初中48例,小学10例,文盲5例;职业:工人58例,农民54例,干部7例,其它1例;婚姻状况:未婚46例,已婚65例,离婚7例,丧偶2例;病前适应能力:好39例,中等75例,差6例。以上资料进行比较,除发病年龄及病前适应能力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疗效评定 

  疗效分痊愈、显进、进步和无效四级评定。依据入院初及治病6周末,SANS(阴性评定表)和SAPS(阳性症状评定量表)评分,以减分率进行评定,然后计算有效率和显效率,有效包括痊愈、显著进步和进步,显效包括痊愈和显著进步。自知力评定:分为完全、部分和无自知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和t检验。

  2  结果

  2.1  发病年龄 

  FS组13岁~55岁,平均(26.4±8.4);SS组15岁~56岁,平均(32.4±8.5)岁。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2  病程 

  FS组为(25.2±8.2)月,SS组为(12.8±7.8)月,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3  病前性格 

  FS组内向型21例,中性34例,外向型9例;SS组分别为48例、51例、21例,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2.4  病前适应能力 

  FS组良好12例,中等26例,差16例。SS组分别为39例、78例、3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2.5  入院时症状评分  FS组BPRS(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总分为(61.3±2.9);SS组为(60.1±2.7)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入组时症状比较见表1。表1  两组症状分布(略)

  2.6  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病人治疗主要使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氯哌啶醇。两组的平均治疗剂量折算成氯丙嗪,分别为:FS组(470.2±150.2) mg;SS组为(466.4±148.2) mg。住院天数:FS组为(61.2±30.7)天;SS组为(59.4±32.8)天,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2.7  疗效比较 

  所有病人由2位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在出院时作疗效及自知力评定,一致性良好(f=0.92)。减分率为FS组:SANS(58.12±10.58),SAPS(70.24±10.32);SS组分别为(64.14±10.83)和(75.25±11.48),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疗效:FS组痊愈6例,显进34例,进步12例,无效2例;SS组分别为35例、73例、11例和1例,显效率:FS组74%,SS组9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知力:FS组完全恢复8例,部分恢复36例,无自知力10例;SS组分别为35例、76例、9例,两组比较:自知力完全恢复与无自知力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5)。

  2.8  2年随访再复发住院 

  FS组2年中因复发再入院治疗者9例;SS组8例,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家族史已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对于精神分裂症来说,它既是发病的主要因素之一,也影响症状、疗效和预后。本文对174例精神分裂症资料分析结果显示,有精神病家族史组较无精神病家族史组阴性症状突出,且发病年龄早与甘景梨等研究结果一致[1]。本研究发现家族性精神分裂症病前适应能力差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也与甘景梨等报告一致。本研究结果发现家族性分裂组阴性精神症状突出,散发性精神分裂组则情感障碍及被洞悉感明显多于家族史组,且以被控制感更为明显,提示两组临床症状存在差异,与沙维伟等[2],邬贻全等[3]的研究报告类同。而家族性分裂症组病期长则可能与阴性症状突出,家属发现较晚有关。

  本研究显示在治疗药物和治疗剂量无明显差别的情况下,家族性分裂症的疗效及自知力恢复状况比散发性分裂症为差,是否由于阴性症状较之阳性症状对精神药物的反应差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在2年的随访中,本研究表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较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稳定性差,复发者多,可能与家族性精神分裂症自知力恢复差,服药依从性不好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确实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  以家族史作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分类原则有其合理性,对此值得做进一步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甘景梨,刘欣善.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8,8(1):14.

  [2]沙维伟,冯义萍.家族性与散发性精神分裂临床对照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99,25(6):359.

  [3]邬贻全,张恒,王进良.家族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的研究[J].中国民康医学,2003,15(2):78.


作者单位:普洱市精神病医院,云南 普洱 665000

作者: 李光华,付云华,鲁文兴,姜启德 2008-5-29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