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心肺复苏后的监测与护理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及时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途径。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现对我科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探讨复苏后监测护理重点。1监测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仅为挽救患者生命的第一步,若观察不严、处理不当......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是临床上的危急重症,及时而有效的心肺复苏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惟一途径。近年来,心脏骤停复苏成功率明显提高,但复苏后仍需做大量细致的护理监测工作[1,2]。现对我科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探讨复苏后监测护理重点。

  1  监测
   
  心脏骤停复苏成功仅为挽救患者生命的第一步,若观察不严、处理不当,仍有可能死亡。因此,复苏后仍需严密监测。

  1.1  有效循环的监护

  1.1.1  维持心率  复苏后初期由于心肌缺氧、乳酸堆积,心肌收缩功能及自律传导系统功能均差、心肌收缩缓慢而无力,极易导致心脏再停。故应给予阿托品、异丙肾上腺素等将心率提高至80~100次/min,以保证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

  1.1.2  纠正心律失常  复苏后心律失常较为常见,其中快速房颤、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室颤是造成心搏再停的重要原因。故复苏后应加强心电监护,如出现尖端扭转性室速、多发多源室性期前收缩、RonT等危险心电信号,应立即做好抢救准备。

  1.1.3  维持血压  心肺复苏后维持一定的血压是保证心、脑、肾重要脏器血流灌注的重要措施。血压应维持在90~100/60~70mmHg,过高则增加心脏负担。测定中心静脉压,若血容量不足应予补充;因心功能不全可用阿拉明、多巴胺微量泵维持,根据血压调整速度。多巴胺是心肺复苏维持血压的首选药。能使外周血管收缩、心输出量增加、肾血管扩张,故其既能升血压,又能保护肾脏。

  2  护理体会

  2.1  呼吸道管理

  2.1.1  保持呼吸道通畅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套管,妥善固定,防止其脱出。切实彻底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在呼吸道充分湿化的基础上,应做好体位引流,定时翻身、叩背,及时吸除痰液。吸痰时手法要轻柔、准确,避免引起患者剧咳,防止导管损伤气道黏膜或导管移位,痰位置浅时应由上向下吸引,痰位置深者则从下向上边吸、边旋转、边提,每次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5s为宜,吸引压力一般不超过25cmH2O(1cmH2O=0.098kPa),吸痰管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一半,防止负压过大致肺泡萎陷[3,4]。

  2.1.2  做好呼吸监测  加强对呼吸机管理,做好血气监测。根据血气及呼吸参数,待自主呼吸强度、频率及潮气恢复正常后才能考虑逐渐脱机。

  2.1.3  气道加温湿化  气道加温和湿化在机械通气中是保护上呼吸道黏膜的生理功能,从而有效地维持呼吸道的分泌物清除功能,防止纤毛功能的抑制,以维持气道通畅。吸入气体的温度一般32~35℃,方法有:①气道内注入湿化液;②气道内雾化[5]。

  3  促进意识的恢复
   
  心肺复苏后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监测心率、血压、呼吸变化。对于因脑缺氧昏迷的患者尽早采取有利的脑复苏措施,以免延误时间,增加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的危险。此外,还要维持有效脑循环、纠正酸中毒、血液稀释降温疗法、高压氧治疗、甘露醇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总之,加强心肺复苏后的监测和护理,对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率、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 敏,张 忱.一例呼吸心跳停止20分钟患者心肺脑复苏成功的护理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95,29(3):57.

  [2] 洪慧丽,徐 英,张依飞,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的监护[J].护士进修杂志,1999(2):49-50.

  [3]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

  [4] 沈 洪.心肺复苏指南之我见[J].急诊医学,2000,(9):423.

  [5] 陈永强.心肺复苏指南概要[J].中华护理杂志,2002,7(7):556.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252医院普外科,河北 保定 071000

作者: 管文波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