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8期

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25例临床体会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和保脾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成功22例,中转手术治疗3例,因暴发感染死亡1例。结论:根据解剖生理特点,对儿童患者强调保脾治疗,效果好。...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诊断和保脾非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996~2006年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2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成功22例,中转手术治疗3例,因暴发感染死亡1例。结论:根据解剖生理特点,对儿童患者强调保脾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  脾破裂;非手术治疗

  传统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一直以手术为主。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发现脾脏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因而外伤性脾破裂后,保脾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我院近10年治疗25例外伤性脾破裂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外伤性脾破裂75例,其中,男54例,女21例;年龄9~70岁,平均28岁。车祸致伤55例,高处坠落12例,打击伤8例。就诊距受伤时间1~48h,住院时间10~30天,平均24天,其中,24h内入院62例,占80%。脾损伤程度Ⅰ级27例,占30%;Ⅱ级28例,占33%;Ⅲ级15例,占20%;Ⅳ级4例,占5%。受伤后发生休克11例;有合并伤16例,其中,肋骨骨折11例,颅脑损伤5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临床表现有:①左季肋部或腹部明确的外伤史;②失血表现;③腹部疼痛、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叩诊有移动性浊音;④腹腔穿刺有不凝固血液;⑤临床基本能排除腹腔内其它脏器的破裂;⑥B超和(或)CT检查确诊为脾破裂。本组B超检查确诊65例;CT检查明确10例。本组75例均符合上述6条诊断标准中的4条。经诊断性腹腔穿刺70例抽出不凝血,5例全部经CT检查确诊。其中32例估计损伤程度及出血量小于500ml,6例估计出血量困难。

  1.3  治疗措施

  1.3.1  一般治疗  ①置外科病房内监护,绝对卧床休息2~3周;②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并给予营养支持;③快速补充血容量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④严密监测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尿量;⑤使用止血剂及适当应用抗生素;⑥保持大便通畅。

  1.3.2  动态观察  ①B超每天检查1次(生命体征稳定),如血压波动、心率加快,随时做B超;②血红蛋白检查,如Hb<90g/L,应复查B超、输血,运用止血药物;③动态观察穿刺液Hb值有无变化。

  2  结果
   
  本组3例2周后出现不完全性肠梗阻,非手术治疗治愈。4例左侧胸腔积液,对症治疗自行消失。15例有中度发热,体温<38.5 ℃,为吸收热,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体温降至正常。住院15~31天,平均住院21天。3例在治疗过程中过早活动出血增加而出现体温升高、血压下降而中转手术。住院时间为6~32天,平均21天。治疗中输血200~3 000ml,未输血11例。出院前均行B超和(或)CT复查,CT显示脾脏形态结构基本正常。

  3  讨论

  3.1  外伤性脾破裂治疗的发展过程  外伤性脾破裂的治疗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及对脾生理功能缺乏认识,脾切除术成为唯一的治疗手段。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脾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保脾手术在脾脏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脾脏作为体内最大的、通过血液循环的淋巴器官,在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发现,脾切除术后发生肺部感染、伤口感染、血栓栓塞性病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甚至可发生脾切除术后暴发性感染,脾切除术病人终生均有发生OPSI易感倾向,其严重感染的几率是正常人的50~200倍[1]。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脾外伤后的自行止血功能为非手术保脾提供了理论依据。而影像学的发展,不但能明确诊断,且可为能否保守治疗提供依据。但保守治疗过程中存在一定风险,因此,严格掌握保守治疗的适应证,加强治疗过程中的监测是成功的关键。

  3.2  外伤性脾破裂保守治疗的适应证  ①患者入院时血压平稳,或经输血400~800ml及快速补液后血压平稳;②单纯性脾破裂,无合并腹内其它脏器损伤,动态观察腹部体征无进一步加重趋势;③非开放性脾破裂;④根据临床表现、B超和(或)CT检查确定脾破裂存在,且损伤程度在1~2级者;⑤伤后24h血红蛋白不低于70g/L;⑥无意识障碍、巨脾等疾病;⑦保守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再出血者。
      
  保守治疗方法:①患者绝对卧床休息,迅速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快速输入晶体和胶体液,适量输血,以维持循环稳定;②持续胃肠减压、禁食;③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反复测定血红蛋白,24h内Hb不低于70g/L;④适当使用止血药及抗生素;⑤卧床2~3周后可适当活动。

  3.3  先进B超检查的意义  先进的B超检查对于脾损伤可
   
  做出可信的定量及定性诊断。脾破裂在B超下表现是多样的,本组21例显示脾脏表面局限性隆起,隆起下方可见规则液性暗区或片状低回声区,可视为脾挫伤、被膜下或实质内血肿。12例脾脏体积稍有增大,表面可见条索状网络状或团块状强回声>2cm,脾周围有液性暗区,腹腔内可见少量积液,视为脾表浅裂伤。5例显示脾上(下)极轮廓不规则,有不规则液性暗区为主的混合性回声<2cm,腹腔少量积液,视为脾上(下)极破裂。治疗1周后,B超表现脾内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边界清楚,腹腔少量积液,以及部分病人左侧胸腔少量积液,表明脾脏内血肿或裂伤开始机化包裹,腹腔血液未完全吸收,胸腔内反应性积液。2周后B超仅见脾稍大或包膜下低回声或脾光点分布不均,表明脾脏正在修复愈合。

  3.4  动态观察的意义  动态观察是非手术治疗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B超观察:①脾脏大小;②脾脏液性暗区有无增大;③腹腔积液有无增多,如有增大、增多,则说明脾破裂进展或活动性出血。如血压下降、脉搏加快,则随时行B超检查,B超检查对于决定是否可以出院有指导意义。血常规检查每1~2天1次,如血Hb、HCT持续下降则提示脾破裂扩展、活动性出血可能,应及时复查B超、血常规及CT可弥补B超对出血估计的不足。

  3.5  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注意点  防止脾破裂进展,促进修复愈合。考虑血肿吸收机化过程,至少卧床2周。卧床期间由于创伤打击及血性腹膜炎、肠道细菌移位产生腹腔感染,要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少量输血的目的是纠正贫血,促进止血,防止休克[2]。 总之,非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具有减少痛苦、无术后并发症等优点。但必须遵守“抢救生命第一,保留脾脏第二”的原则,年龄越小越要保脾。非手术治疗要点:非手术治疗病例均置于监护室,绝对卧床1周以上。禁食、输血、补液治疗,行实验室、B超或CT动态监测,平均住院3周以上。出院限制活动3个月。在非手术治疗期间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应及时手术治疗:①腹痛加重并出现腹膜炎刺激症状。②48小时内输血超过1 600ml血流动力学仍不稳定。③确诊为延迟性脾破裂。④发现腹内其他严重合并伤,转行手术时,多因出血或胃、肠、大网膜不同程度水肿,行保脾手术指征已明显减少。非手术治疗治愈标准:①全身情况恢复,血流动力学平稳,无活动受限。②查体无左上腹压痛、叩击痛。③B超或CT复查脾体积正常,血肿吸收或机化。
   
  非手术治疗脾破裂的对象应严格筛选,对青少年病人应尽力采用保脾治疗。一旦确定非手术治疗对象,必须严密观察血液动力学变化,动态监测相应指标,做好随时中转手术之准备。同时尽力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与支持,避免医疗纠纷发生。

【参考文献】
    [1] 姜洪池,乔海泉,代文杰.脾脏损伤新分级的意义[J].腹部外科,2001,14(4):197-198.

  [2] 廖文伟,田发琳,翁 皖,等.脾外伤非手术治疗38例报告[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12:739-741.


作者单位:仁寿县富加镇中心卫生院外科,四川 仁寿 620575

作者: 李翠先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