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4期

北京海淀区128例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明确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种类分布比例,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菌群特点。方法:对128例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便标本检测志贺菌属、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果:128份菌痢病人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其中,志贺菌属16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变形杆菌属5株,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海淀区痢疾患者致病菌以福氏志贺菌较多。

【关键词】  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

 
  Analysis of etiology in 128 patients with acute
bacillary dysentery in Hai Dian District of Beijing

  LI Lan,DONG Jian-ping,TIAN Guo-bao,et al
   
  (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Beijing Haidian Hospital,Beijing 10008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of species of pathogenis bacteria,feature of microbial population in patients with bacillary dysentery in Haidian District of Beijing.Methods:To detect shigella,Escherichia coli,Salmonella,Vibrio parahaemolyticus,proteus species,and Staphylococcusaureus of suitable specimen is 128 patients with dysentery-like diarrhea which were diagnosed clinically.Results:33 strains pathogenic bacteria of suitable specimen in 128 patients with dysentery-like diarrhea were detected,including 16 strains of shigella,8 strains of Escherichia coli,5 strains of proteus species,4 strains of Vibrio parahaemolyticus,and Salmonella and Staphylococcusarureus were undetected.Conclusion:Shigellae were still the majority of pathogen in patients with dysentery-like diarrhea in Haidian District.

    【Key words】  Bacillary dysentery;Etiology

  细菌性痢疾是全国重点监测的一组传染病。目前细菌性痢疾作为临床诊断,其所涉及的病原学多种多样,均可表现痢疾样腹泻,由于常用的检测方法周期长、费用高等原因,病原学检测一般不作为临床常规检查[1]。因此,临床常为经验性用药,如选用喹诺酮类、头孢类抗菌药物,可能出现选择的药物对致病菌不够敏感,从而不利于及时消灭病原菌控制病情;同时,抗菌药物使用不规范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率的升高。既往研究表明,北京地区的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以志贺菌属居首位,其他包括弧菌、沙门菌属、大肠杆菌、气单胞菌属及邻单胞菌属等菌属,以及病毒、寄生虫等多种病原微生物。各种病原微生物及菌属所占比例可随时间、空间分布会有不同[2]。近年来,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情况并不是十分清楚。大量抗菌药物的应用,针对志贺菌属的抗菌药物敏感性是否发生了变化,这对痢疾样腹泻的控制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海淀区128例细菌性痢疾患者的粪便病原学检测分析,以了解海淀区细菌性痢疾病原菌的菌群特点及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对病原菌的判断,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并为海淀区乃至北京市细菌性痢疾的防治策略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1  研究对象

    2006年5~9月就诊于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北医三院,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痢疾[1],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就诊前一周内未服用抗菌药物及调整肠道菌群药物;②年龄14~65岁;③除外溃疡性结肠炎、Crohn病等肠道慢性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引起腹泻的疾病。本研究共入组128例。男性58例,占47.54%;女性70例,占52.46%。男女比例为0.45:1。

  2  研究方法

  2.1  标本采集及病原学检测 

  肠道门诊医师对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的临床诊断细菌性痢疾的患者留取新鲜便标本,约10ml,立即保存于Cary-Blair半固体培养基,24小时 内送至北京市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进行病原学检测。

  2.2  主要材料与仪器 

  全自动细菌及药敏鉴定仪(ATB1525意大利)。

  2.3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在SPSS11.5统计软件上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例数少于5例用2×2表,应用连续性校正卡方检验;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病原学分析 

  便标本中共检测出细菌33株,检出率为25.7%。其中,志贺菌属16株,占12.5%(其中,福氏志贺菌9株,宋内志贺菌7株);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占6.25%(其中,EPEC 2株,EIEC 2株,ETEC 4株);变形杆菌属5株,占3.91%;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占3.13%,未检出沙门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

  4  讨论

    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最根本措施就是控制传染源或消灭病原菌,针对细菌性痢疾也不例外,因此,致病菌的检测对于细菌性痢疾的诊断及治疗至关重要。为研究海淀区细菌性痢疾致病菌的特点,针对在北医三院及北京海淀医院就诊的128例痢疾样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按照国标进行了病原学检测,粪便中常见细菌的检出率25.87%,而实际病原学确诊菌痢患者仅12.5%,提示细菌性痢疾病原检出率并不高,可能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①按照《全国细菌性痢疾监测方案》检测的病原不够全面。对于细菌性痢疾来讲,能够引起痢疾样症状的微生物,可能包括细菌、病毒等,除志贺菌属外,本研究结果表明,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副溶血弧菌、变形杆菌也可引起痢疾样腹泻,与国内同行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也有研究表明,空肠弯曲菌、假单胞菌等亦可引起痢疾样腹泻,尤其是空肠弯曲菌在全年肠道传染病中所占比例约16%,其中第二、三季度占14%左右[3],近年来抗菌药物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如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及不典型的条件致病菌等导致的痢疾样腹泻明显增多。总之,可能由于诸多原因引起痢疾样腹泻的致病菌谱发生了变化。②粪便标本本身所含的病原菌量不尽一致。众所周知,病原菌数量及毒力与机体本身的抵抗力共同决定痢疾症状的发生。如同样是志贺菌属,引起不同的个体发生痢疾样症状所需的志贺菌数量不同;不同的病原菌毒力不同,其致病所需的病原菌数量亦不相同,同时,由于就诊时患病时间长短不同,粪便中病原菌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尽管都是痢疾样腹泻患者,其粪便标本本身所含的病原菌量可能不尽一致,甚至相差很大。③选择的病原学诊断方法不够敏感。病原学的诊断主要集中在三个层面,即形态学(病原菌形态)、血清学(病原菌表达的膜蛋白或毒素等)以及分子生物学(病原菌的遗传物质核酸)。目前,通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低于分子生物检测技术,如痢疾杆菌与某些不致病的肠杆菌科某些属(种)表型特征、生化反应的相似性引起传统的分离培养、生化和血清学试验可能有假阴性,而分子生物学技术不仅能够特异检测病原菌的核酸,而且快速、准确。因此,分子生物学技术,如PCR[2]、探针以及基因芯片等是未来快速诊断的发展方向。④整个检测标本检测流程可能存在不足。如留取粪便时,未取到脓血部分;由于取菌环未降温而致活菌死亡及培养基上病原菌生长;培养基上接种时,未能使菌落散开,无法辨别可疑痢疾杆菌菌落等;不能除外病原菌的漏诊及与检验人员操作经验有关。

    128例痢疾样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共检测出志贺菌属16株(占12.5%)、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属8株(占6.25%)、变形杆菌属5株(占3.91%)、副溶血性弧菌属4株(占3.13%),提示痢疾样腹泻患者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可能性很大。

    有研究表明[4],2000~2003年全年痢疾杆菌属检出率占总检出率的65.6%,其中2000年占87.3%,2001占年66.7%,2002年占77.3%,2003年占25.4%,而本组2006年5~9月份在所检测到的病原菌中,志贺菌属仅占48.5%,提示志贺菌病原菌所致细菌性痢疾样比例有明显的下降趋势,相反,非痢疾杆菌所致细菌性痢疾样比例上升趋势,特别是副溶血弧菌所致痢疾样腹泻比例明显升高。2000~2003年[5]副溶血弧菌平均检出率占总检出率的23.2%,其中,2000年占5.8%,2001年占18.5%,2002年占12%,2003年占62.2%,而2006年5~9月份在所检测到的病原菌中副溶血弧菌属仅占12.1%,2007年5~9月份志贺菌属仅占25.4%,可能主要因为海产品在人们饮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加之晚上去大排挡就餐有关,而海产品中副溶血弧菌污染率较高;当然不能除外与抗菌药物的应用有关,如大量敏感抗菌药物应用使志贺菌得到有效控制,而非志贺菌比例相对升高。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本组资料显示,变形杆菌2006年5~9月份占15.2%,变形杆菌是一种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的的条件致病菌,可能由于生活中不规范应用抗菌药物,致变形杆菌所致痢疾样腹泻比例上升明显。

    综上所述,为了从根本上防止细菌性痢疾样腹泻,有必要进一步健全细菌性痢疾的监测体系,改进致病菌的检测方法,规范监测及检测程序,从而及时发现并作出病原学诊断,有利于选择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最大限度地控制细菌性痢疾的流行。

【参考文献】
    [1]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002-1995.

  [2]温 艳,阴赤贞宏,黄敏君.PCR诊断细菌性痢疾的临床价值[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06,27:171-175.

  [3]王 勇,张 凌,苏文莉.北京部分地区肠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7,25:94-97.

  [4]孙新婷,沈宝铨,侯凤琴,等.北京地区空肠弯曲菌的临床分析[J].全国第九次感染病学学术会议,2006:162-163.

  [5]曲 芬,毛远丽,鲍春梅,等.2000~2003年北京地区1542株腹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384-386.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医院,北京 海淀 100080

作者: 李岚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