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5期

12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总结规律,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于1~3天内迅速消退病人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证实。结果: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均于伤后1~3天消退,1例稍后病变部位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因脑脊液冲洗稀释及颅内压增高......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短期内迅速消退的机制及CT表现 ,总结规律,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收集急性硬膜下血肿并于1~3天内迅速消退病人12例,所有病例均经CT随访证实。结果: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均于伤后1~3天消退,1例稍后病变部位出现硬膜下积液。结论:急性硬膜下血肿因脑脊液冲洗稀释及颅内压增高可造成血肿迅速吸收假象,明确血肿消退机理可提高外伤性颅内出血的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颅骨内板下方 蛛网膜下腔出血 硬膜下血肿


    大多数情况下,CT扫描对急性硬膜下血肿明确诊断并不困难,但少数情况下消退时间不同于正常,也会给准确诊断带来困难。本文通过收集12个典型病例,分析其形成机制,总结规律,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5年1月至 2007年5月病例12例,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19~62岁,所有病例均于外伤后0.5~3小时后行初次CT检查,并于1~2天后复查,部分病例还有治疗中第2~3次复查。

  1.2  检查方法 

  采用GE HISPEED双螺旋CT,扫描条件:颅底层厚4 mm、140 KV、160 mA ,颅顶层厚10 mm、120 KV、150 mA ,必要时病变部位加薄层扫描。

  2  结果

    所有急性硬膜下血肿病例,CT均表现为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占位明显,邻近脑沟脑池未见高密度影,病变不越过中线,1~3天后复查高密度影消失;其中1例外伤后第4天再次复查原血肿消失区出现新月形低密度液性阴影,诊断为硬膜下积液。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外伤后颅骨内板下方出现新月形高密度影,CT上诊断为急性硬膜下血肿,血肿的消退需要3周左右时间,特殊情况下这种血肿消退时间明显缩短,1~3天即可见血肿完全消失或仅见少量残余,形成机制及影像表现特点如下。

    硬膜下间隙为硬脑膜与蛛网膜间的潜在间隙,其内不存在流动液体,因此,急性出血后容易聚集形成新月形血肿且吸收相对缓慢,一般需要3周左右时间。少数情况下,急性硬膜下血肿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退或明显缩小,多数学者认为其机理为①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多合并蛛网膜破裂,脑脊液经蛛网膜破口进入硬膜下腔对血肿溶解稀释,在硬膜下腔再分布,并经破口回流入蛛网膜下腔吸收[1]。本组1例病人出血消退后病变区出现硬膜下积液支持蛛网膜破口存在。②颅脑损伤后并发脑挫裂伤或脑肿胀致颅内压升高,挤压硬膜下血肿,促使血肿消散[2],再分布。因积血不能进入脑沟脑裂分散,所以占位较明显,即使较少血肿也可形成明显占位效应,导致中线移位。另外硬膜下间隙受大脑镰与小脑幕限制,血肿多不越过中线与小脑幕。总结这类出血影像特点如下:1 血肿边缘相对较清。2 血肿不进入邻近脑沟脑池,不跨越中线和小脑幕。3 占位效应明显,即使较少血肿也可形成明显占位效应。4 短时间内血肿迅速消退,如有脑组织挫裂伤及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升高,可见血肿明显变薄再分布。

    少数情况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点远离较宽大脑裂脑池,而且出血较快,造成血肿聚集于局部大脑表面形成厚饼样病灶[3],类似急性硬膜下血肿影像表现。但是通过与急性硬膜下血肿影像对比分析,仍能得到这类特殊表现的自身特点:1多位于大脑凸面,远离脑池脑裂。2 边缘较模糊,邻近及对侧脑沟脑池内可见类似高密度影。3 占位效应无或较轻微。4 高密度影1~2天内可迅速消失。

    综上所述,对颅骨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边缘较清,占位明显,虽有血肿短时间消退或明显变薄再分布,亦应考虑为硬膜下血肿,治疗中应注意随访,警惕硬膜下积液出现。对边缘不清新月形高密度影,占位不明显,脑沟脑池内见高密度出血充填,应考虑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积聚,1~3天后积血消失更支持上述诊断。

【参考文献】
    [1]吴明灿,刘建雄,罗国才,等.快速自然消散的颅内血肿[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3,8(5):356-358.

  [2]臧国尧,王义荣,杨树旭,等 .急性硬膜下血肿快速自然消退[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2002,18(5):333-334.

  [3]胡海平,李新春,费洪钧,等.CT诊断特殊征象的蛛网膜下腔出血[J].医学影像杂志,2005,15(9):753.


作者单位:巩义市人民医院CT室,河南 巩义 451250

作者: 邵振国 王妙锦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