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6期

关怀照护行为在儿科护理实践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关怀照护行为对儿科工作质量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儿科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住院儿科患者所在病房为实验组,36例住院儿科患者所在病房为对照组,实验组制定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实施为期4周的关怀照护行为,对照组按传统功能制护理。两组用修正后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患者满意度......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关怀照护行为对儿科工作质量的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儿科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0例住院儿科患者所在病房为实验组,36例住院儿科患者所在病房为对照组,实验组制定护理关怀行为指南,实施为期4周的关怀照护行为,对照组按传统功能制护理。两组用修正后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患者满意度调查表作为评价工具。结果:实验组护士关怀行为质量评价表和患者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关怀照护行为能够提高儿科护理工作质量,同时也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康复。

【关键词】  儿科;关怀照护;护理质量;康复

  有86.3%~99.2%的患者希望护士有爱心,能表达关怀需求,微笑服务,善良周到和耐心及重视患者的尊严[1]。然而,目前大多数临床护理人员未接受过关怀照护相关理论和技巧的培训,缺乏对关怀照护本质及内涵的认知。如何使护士更好地对患者实施关怀照护,满足患者不同护理需要,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当前临床护理工作者应认真对待的新课题。本文对40例住院患儿实施了关怀照护行为,并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2月~2008年3月我院小儿科的患儿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模式;2008年3月~2008年4月我院小儿科的患儿40例作为实验组,实施关怀照护行为。两组患儿的一般状况相似,平均年龄实验组(3.36±0.73)岁,对照组(3.31±0.74)岁。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实验组实施为期4周的月关怀照护行为护理模式,具体由经过关怀照护行为知识培训的护士实施。关怀照护行为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是有关人性关怀理论、关怀照护的本质和内涵、沟通艺术、建立人性关怀理念、学会关心人和理解人等,并将理念转换为自觉关怀行为,体现在护理工作中。具体方法如下:

    1.2.1  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 

  现今大多数医院都重视病房设施、装饰的舒适性,营造人文性的服务环境,使患者尽情地享受舒适的感官刺激[2]。为此,具体实施以下2种措施:①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病室墙壁上挂置温馨的花篮,地面、玻璃、桌椅干净,被褥卫生整洁,为患者营造适宜的声响、光线、气味、温度及整洁的住院环境,同时,根据患儿的生理、心理特点,病房设置独特的环境,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可爱的卡通人物为主,画面色彩温和宁静,使人心情愉悦欢快。②主动为患者介绍医院环境、病房设施及各项规章制度,以帮助患者尽快适应病房环境,消除紧张、焦虑及陌生恐惧心理。

    1.2.2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模式 

  对于患儿来说,护士扮演着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和朋友等,护士与患儿接触最多,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患儿和家长带来深刻的心理影响。为此,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规范护士行为,实行微笑服务。护士注重仪表、言谈,讲究礼貌用语,做到仪表整洁、态度和蔼亲切、举止文雅大方、服务耐心周到体贴。护士对患儿多接触、拥抱,善于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通过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和生活方面的一些需求,调节护患关系和患儿的精神和心理状态。

    1.2.3  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内容 

  对患儿及家属的人性化服务不仅仅是简单的态度和蔼,更重要的是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的优质服务。就儿科护理特点而言,人性化服务可概括为“四字”、“四送”。“四字”是指“技”、“情”、“忍”、“乐”,即提高技术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消除患儿“怕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对患儿、家属时时刻刻真情相待;对患儿的不恭言语和行为以及家属的抱怨都要忍让为先;尽可能增添患儿和家属的欢乐情绪。“四送“是指入院时送温暖,包括在送水、生活安排、协助检查、指导用药,对初入院者要特别关心,尽快缩短双方的距离;特殊日子送慰问;工作中送微笑,无论是操作、检查,还是取样,都尽可能坚持微笑服务;康复出院时送祝福。

    1.2.4  提供人性化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本身就是人性化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科护理中的健康教育需要注重细节,讲求方式。一是制订儿童健康教育计划表,在介绍疾病防治、饮食要求、用药指导、体育锻炼等知识时,根据儿童的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选择适当方式。如制成健康教育卡片,采用一对一方式进行,多示教、编写小故事等,寓教与乐;二是进行讲座,集体沟通;三是办好儿童健康教育宣传拦。

    1.3  评价工具

    1.3.1  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caring behavior assessment)[3] 

 采用王菊吾修改后的关怀照护行为质量评价表作为测查工具,评价表共有21个项目,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5到1分别代表总是、经常、有时、几乎没有、从来没有,病人根据自己的感受选择相应的答案并打勾。该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3.2  住院病人满意度调查表 

  以王菊吾自编住院病人满意率调查表[3]为依据,该量表共有7个项目,即:①护士对您关怀和照顾;②护士的治疗技术;③护士的态度;④护士愿意倾听您的诉说;⑤护士与您沟通的时间;⑥护士提供护理康复知识;⑦对护士总体满意度。每个项目分5个等级,分数从5到1,分别代表非常满意、较满意、满意、不满意、很不满意,最后一个开放性回答问题,请调查对象具体描述,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1.4  统计处理 

  所有资料建立数据库输入SPSS 11.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及直接计算概率法。

    2  结果

    2.1  实施关怀照护前后患者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质量评价比较 

  见表1。表1示:实验组实施关怀照护后,患者对护理关怀行为的质量评价结果优于对照组(P均<0.01)。表1  实施关怀照护前后护理关怀行为质量评价比较(略)
   
    2.2  两组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比较 

  见表2。表2示,实验组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总体上高于对照组(P均<0.01)。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略)

    3  讨论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为服务对象提供从物质到精神的最佳服务,做到安全、可靠、舒适、准确,达到最好的护理效果,是护理工作者追求的目标。然而,由于多年来护理过于技术化的倾向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客观不足,限制了护理作为一种特殊服务行业所应体现的人文关怀。护理行业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技能,轻服  务和人文关怀”的现状[4]。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中,加强人文关怀的服务思想和理念,积极构建人文关怀式护理服务的软环境,对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将有积极的临床意义。关怀照护是为了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和方式而直接去协助、支持及促进个人或团体的一种行为,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与精髓[5],美国护理理论家华生强调人性照护是护理的本质和核心[6]。文献报道[7],患者到医院有治疗与舒适两大需求。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在护理人员的协助下,达到一个人的身心、社会、心灵的舒适状态。患者对护理工作和护理人员的满意度,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患者需求的满意度。文献报道[8],住院患者的需求范围十分广泛,94.6%的问题表现为较强烈的需求,内容涉及环境设施、生理舒适、信息沟通、家属陪伴心理支持等各个方面。减轻疾病不适,是衡量医疗护理服务水平的有效标准。关怀照护行为则是力求达到这一标准的重要手段。在现代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中,实施关怀照护行为,一方面密切医患关系,增强护士“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另一方面,通过关怀照护的实施,增强护士人员的工作技能,调动护士人员的能动性,提高护士质量,达到使患者全面康复的目的。由表1可知,通过4周的关怀照护行为,实验组护理关怀行为质量评价得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由表2可知,实验组的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说明实施关怀照护行为,通过为患者提供全心身服务,满足其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的需求。在患者得到心身方面的舒适护理的同时,改变了患者对护士的认识,对护士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使护士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总之,关怀照护行为的实施,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的合理要求,提高了患儿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护理纠纷明显下降,床位使用率不断提高,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增长,儿科的综合满意度达到99.6%,从根本上改善儿科护理质量。然而,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关怀照护行为未能充分地体现,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尚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菊吾,陈爱初,胡安瑜,等.住院患者对护士关怀照护需求的调查[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34-36.

[2]张志玲,唐华芝,侯腊梅,等.舒适护理模式在疗养康复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2,16(4):187-188.

[3]王菊吾,严林娟,钱 君,等.护士对病人实施关怀照护的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1-563.

[4]李惠玲.护理人文关怀的基本理论及临床应用.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1):878-880.

[5]胡晓梅,何荣昌,曾 干,等.关怀照护对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1):34-36.

[6]王庆华,刘化侠,杨新芳,等. 华生人性照护理论[J].护理研究,2004,18(12):2069-2071.

[7]苏冬梅,胡晓英,杨 琼,等.护理管理在创建舒适护理模式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4,19(15):36-37.

[8]邵文利,杨 莘,李淑迦,等.住院患者护理需求及满意度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12):888-890.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济宁 272000

作者: 李凤玲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