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7期

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对照研究及随访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分裂样精神病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是否存在,其结局如何。尽管研究很多,但目前仍无确切定论,现将我院138例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调查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并与140例精神分裂症作对比分析,供同道参考。2方法2007年6月30日为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3~6年。使用工具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随访调查表》[2]。...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分裂样精神病

    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是否存在,其结局如何? 尽管研究很多,但目前仍无确切定论,现将我院138例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调查及随访结果报道如下,并与140例精神分裂症作对比分析,供同道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分裂样精神病组(以下简称初诊组)入组条件:符合CCMD-3[1]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标准、严重程度及排除标准,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名称,1个月内痊愈者维持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不变。我们复查了2001年6月至2004年6月出院的病例,符合以上条件者共有156例,其中随访资料完整者138例,男54例,女84例;年龄16~43岁,平均(25±7)岁,维持分裂样精神病的诊断者(以下简称维持组)98例﹙70.0%),改诊为精神分裂症者(以下简称改诊组)40例(30.0%)。精神分裂症组(以下简称精分组)入组条件:除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外,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地区及住院日期与初诊组情况基本相同,共140例,男66例,女74例;年龄15~50岁,平均(26±5)岁。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方法 

  2007年6月30日为随访终点,随访时间为3~6年。使用工具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随访调查表》[2]。随访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精神症状、社会功能等方面。采用翻阅病历、通信、电话、门诊或再次住院等方法进行调查。

  2  结果

  2.1  临床调查

  2.1.1  病前性格 

  维持组:内向者66例,外向者32例;改诊组:内向32例,外向8例,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分组内向124例,外向16例,与维持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

  2.1.2  有精神病家族史 

  维持组12例;改诊组5例;精分组25例。经检验,改诊与维持两组比较及维持组与精分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

  2.1.3  病前存在精神因素 

  维持组56例,改诊组12例,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分组50例,与维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2.1.4  起病形式 

  急性起病者初诊组124例,精分组16例,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

  2.1.5  合作程度 

  良好者初诊组8例,精分组20例,二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

  2.1.6  住院每日服药量(按氯丙嗪效价为1折算) 

  维持组200~1 250 mg,平均(525±231) mg;改诊组100~1 200 mg,平均(423±223) mg,二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精分组150~2 000 mg,平均(764±175) mg,与维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2.1.7  一级症状 

  根据Schneider的一级症状含义逐一认定[3],维持组有44例(44.9%)出现一级症状,而改诊组有16例(42.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x2=0.04,P>0.05)。初诊组共60例出现一级症状,其中被强加的动作26例次(43.3%),出现率最高。精分组出现一级症状者54例(38.6%),与维持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x2=0.48,P﹥0.05),其中思维被广播14例次(25.9%),出现率最高。

  2.1.8  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

  依照Andreason关于阴、阳性症状定义逐一认定[4]。维持组阳性症状的条目数为1.56±0.98,精分组为1.64±0.9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u=0.46,P>0.05),维持组阴性症状的条目数为1.09±0.76,精分组为1.87±0.78,两组差异非常显著(u=3.99,P﹤0.01)。

  2.2  随访结果 

  初诊组138例随访3~6年,其中改诊组40例(30.0%),维持组98例(70.0%)。坚持服药时间:维持组为3月~24月;平均﹙12±9﹚月,改诊组为5月~29月,平均(13±12)月,二者差异无显著性(t=0.36,P>0.05)。随访中能坚持劳动、有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良好者,维持组82例(83.7%),改诊组18例(47.4%),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7.50,P<0.01);精分组56例(40.0%),与维持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x2=22.6,P<0.01)。

  2.3  维持组、精分组CCMD-3精神分裂症症状标准比较 

  由表1显示,情感障碍或不协调及行为障碍者维持组明显多于精分组(x2分别为15.8 和4.02,P<0.01~0.05);意志缺乏、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者维持组明显少于精分组(x2=6.39,P<0.01)。表1  维持组、精分组CCMD-3精神分裂症症状标准比较(略)

  3  讨论

    分裂样精神病由Langfeldt于1937年首创使用,认为这些患者具有病前适应良好、症状突然出现且与特定的精神剌激有关,存在明显的意识朦胧和情感症状,预后良好,而诊断真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目的是将这两种疾病区分开来。本组资料随访的结果显示:138例中70.0%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0%改诊为精神分裂症,与广西伍业光等[2]所报道的24.4%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67.4%改为精神分裂症有明显的不同(P﹤0.01),但在坚持服药时间无差异的情况下,改诊组比维持组分裂样精神病诊断维持的时间更短(P﹤0.05),此点却与伍业光等研究的结果相似。本文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组与精神分裂症的对照发现:前者内向性格少,存在精神因素多,急性起病多,平均每日的药物剂量小,病程短,缓解快,但合并ECT治疗者明显较多,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发病急、症状明显(尤其是行为障碍)及当时的护理困难有关,而后者则相反。但在有无精神病家族史未见明显差异。由随访中发现:能坚持劳动,有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等社会功能良好者在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组(维持组)要明显好于修改为精神分裂症组(改诊组)和精神分裂症组(P﹤0.01),这也揭示了分裂样精神病患者的预后良好。近来的研究显示[5],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不仅有病程上的差异,而且存在症状学结构的差异,认为分裂样精神病阳性症状多,阴性症状少,精神分裂症的阴性症状多而阳性症状少,这符合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发展规则。本组维持分裂样精神病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对比发现:一级症状和阳性症状在二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只是前者的阴性症状少而后者的阴性症状多(P<0.01),这方面与前述观点有所不同。而在CCMD-3精神分裂症症状标准比较中发现情感障碍、行为障碍者分裂样精神病组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P﹤0.05/0.01);意志减退、思维贫乏、情感淡漠症状,精神分裂症组明显多于维持分裂样精神病组(P<0.01),与何宏炜[6]、郭平等[7]研究近似,其实这也预示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较差。尽管在本文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与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和阳性症状无显著差异,但以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学标准来看分裂样精神病,出现这种情况也就不足为奇了。作者建议在分类中应把分裂样精神病作为独立疾病单元,并制定其症状学标准、严重程度标准、病程标准和排除标准,目前CCMD-3将其放入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中的作法值得商榷,不利于把分裂样精神病的研究引向深入。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M].第三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75-80.

  [2]伍业光,王漠桂,侯强民.分裂样精神病86例随访研究[J].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5,28(2):111.

  [3]夏镇夷,徐韬圆,张明园,等.实用精神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93.

  [4]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6-100,103-111.

  [5]金卫东,藏德馨.精神分裂症与精神分裂样障碍阴性和阳性症状的再比较[J].医学理论与实践,1993,6:4-5.

  [6]何宏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16(3):158.

  [7]郭平,贾金鼎,王春阳.预后不同的分裂样精神病临床对照研究[J].山东精神医学,2002,15(1):22-23.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精神卫生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3712

作者: 侯召香,孙大伟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