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19期

8例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收治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8例临床资料。结论: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有自身原因、窦道形成不良以及与T管的材料有关,拔T管时间应适当延迟。【关键词】拔T管胆汁性腹膜炎病因防治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是......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分析及防治。方法:回顾分析1995至2005年收治的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8例临床资料。结果:8例经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结论: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原因有自身原因、窦道形成不良以及与T管的材料有关,拔T管时间应适当延迟。

【关键词】  拔T管 胆汁性腹膜炎 病因 防治

  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是普外科常规术式,T管拔除后致胆汁性腹膜炎是一种少见的并发症,发病率为0.66%~0.9%[1]。我科自1995年7月至2005年5月胆道手术后拔除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8例,均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3例,女5例,年龄53~78岁,平均67岁,均为结石患者,伴阻塞性黄疸,低蛋白血症。拔管时间为术后2周,拔管前均经夹管及T管造影,检查无异常,拔管数分钟至数小时出现右上腹痛,并蔓延至全腹,经B超及腹腔穿刺确诊,5例在24小时内再次手术探查,术中见窦道形成不全3例,窦道过长成角2例,行腹腔引流及T管再置术,术后4~8周再次拔管,痊愈出院,另3例经保守治疗成功,亦痊愈出院。

  2  治疗

  2.1  保守治疗 

  设法即刻从原T管处置入合适的导尿管引流胆汁,配合禁食及营养支持、抗生素治疗,对窦道破损小、胆汁渗出不多者可以治愈。

  2.2  手术治疗 

  对保守治疗无效或胆汁量较多、症状及体征较重者,应尽早手术,手术中应清洗腹腔、寻及漏口并重置T管和腹腔引流。

  3  预防

  3.1  拔管时间 

  一般在术后14天左右,但年老体弱和伴低蛋白血症、贫血、肝功能差、糖尿病、接受皮质激素治疗者,拔管时间应适当延迟,一般可到术后4~6周或更长[2]。

  3.2  术中注意 

  要选择大小合适的T管,T管过粗缝合张力大,易致胆管壁缺血坏死。T管横壁不应过长,横壁末端不应过尖,T管应垂直最短路径引出体外,不能在腹腔内弯绕,否则拔管时易损伤窦道。胆总管缝合时不宜过密,不能误缝T管。术毕将大网膜置于T管周围有助于窦道形成。T管皮外固定亦需牢固可靠,以防脱出。

  3.3  拔管前应常规夹管试验及T管胆道造影,拔管时操作轻柔,忌用暴力,如T管硅橡胶材料,应适当推迟拔管时间。

  4  讨论

  4.1  患者自身因素 

  T管窦道形成是一种增生性组织修复过程,胶原纤维一般在术后6~8天增生,11~12天可达高峰形成窦道[3],一般情况下,术后14天左右拔管不易引起胆漏,但如患者体质差,合并低蛋白血症、贫血、肝硬化等都会影响其形成,本组1例窦道形成不全存在低蛋白血症、贫血等因素影响。

  4.2  T管在腹腔内路径太长,窦道不能全长形成[4],本组1例窦道在腹壁口T管转角处形成不全。

  4.3  有作者报道尚有残余结石,拔管后剧烈运动,误将T管与胆总管一起缝合,患者误拔或自行脱出,T管周围局部粘连、积液、渗血阻碍窦道形成等原因。硅橡胶管应用时窦道形成不良亦有报道。

【参考文献】
    [1]周骏良,朱少俊.T管与常规拔管后胆汁性腹膜炎8例临床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1995,(3):124.

  [2]成盘吉,陆松春.胆道手术后胆漏35例教训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7,17(5):307-308.

  [3]刘大平,李智华,周永碧,等.拔T管致胆汁性腹膜炎5例原因分析治疗体会[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1998,20(2):107.

  [4]张凯,潘一明,周建新.拔除T管后致胆汁性腹膜炎非手术治疗[J].肝胆外科杂志,2002,10(2):110-111.


作者单位:莱西市市立医院外一科,山东 莱西 266700

作者: 崔浩,宫钦恩,赵树岭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