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2期

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放射性直肠炎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对照组采用0。25%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灌肠方灌肠。...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配合灌肠对放射性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放射性直肠炎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6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对照组采用0.25%普鲁卡因、庆大霉素、地塞米松组成的灌肠方灌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痊愈率为6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痊愈率为30%,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是治疗放射性直肠炎较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放射性直肠炎 中药 灌肠

  在女性宫颈癌、外阴与阴道癌的综合治疗中,放射治疗是其主要手段之一。而放射性直肠炎是放射治疗中常见的并发症,早期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晚期可出现便血,甚至合并直肠宫颈瘘或直肠阴道瘘,影响放射治疗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1]。我科自2000年至2006年应用中药口服配合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放射性直肠炎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0例,年龄24~78岁,中位年龄55岁,发病时间为放疗后3~24个月,平均时间为13个月。对照组30例中,年龄25~76 岁,中位年龄56岁,发病时间为放疗后4~26个月,平均时间为14个月。

  1.2  诊断标准  根据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本文90例符合以下标准: ①肠道症状:黏液血便、里急后重、腹痛下坠;②直肠指诊:直肠前壁组织僵硬,或伴有不同程度的直肠狭窄,指套染血;③纤维结肠镜或肛门直肠镜检查:直肠黏膜充血水肿、有点状或片状出血,或有组织坏死现象。

  1.3  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  应用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法,自拟中药方临症加减:黄连6g,黄柏10g,赤芍30g,白芍15g,当归20g,丹皮15g,元参15g,大小蓟各10g,三七粉3g(冲),侧柏炭15g,槐角炭15g,甘草10g 。若大便黏液较多或黏液血便,可加白头翁、地榆炭等;若里急后重、腹痛重者,可加木香、槟榔等。按传统方法煎煮,浓缩至250ml,每日一剂,取200ml, 分两次口服,剩余50ml于晚间睡前保留灌肠;10天为一个疗程,连续应用两个疗程。

  1.3  对照组  应用0.25%普鲁卡因混悬液200ml,内加庆大霉素16万U,地塞米松5mg,便血者加盐酸肾上腺素1mg。取上液50ml于晚间睡前保留灌肠,每日一次,10日为一个疗程,连续应用两个疗程。

  1.4  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经治疗后,便血、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全部消失,便常规镜检正常。显效:经治疗后便血消失,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基本消失,便常规检查RBC2~5个/HP,WBC2~5个/HP。有效:经治疗后,便血、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好转一半左右,便常规检查RBC5~10个/HP,WBC5~10个/HP。无效:经治疗后,便血、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等症状轻微好转或无好转。

  2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8.64 ,χ2=11.34,P<0.01)。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略)

  3  讨论
   
  盆腔内肿瘤或肿瘤术后多采用放射治疗, 尤以内照射为主, 如果5周内照射量过大,约有8%的患者并发放射性肠炎,而其中的10%~60%为放射性直肠炎[2]。由于直肠毗邻放射源,在高速微粒及电离辐射的作用下,直肠前壁最易受损,表现黏膜水肿、脆弱、易出血、易感染、溃疡形成、肠腔狭窄或形成直肠穿孔。根据中医理论,放射线为热毒之邪,热邪壅滞肠中, 内陷大肠与气血相搏,气机不利,传导失常,从而出现腹痛、里急后重;热毒熏灼肠道,肠络受伤,气血瘀滞,故有解黏液便或脓血便、肛门灼热等症状[3]。中医治疗原则以清热祛湿、调气行血、收敛、消肿、止血、生肌为主。方中黄连、公英有清热燥湿、消炎、解毒作用;大小蓟有凉血止血、解毒消痈作用;三七有化瘀、止血、止痛作用;槐角炭、侧柏炭有凉血、止血、收湿、敛疮作用;芍药配当归调和营血,缓急止痛;木香、槟榔能行气消积以导滞;佐以甘草调和诸药;通过给予清热解毒利湿、益气养阴止血、温肾健脾化浊的药物治疗,使热毒得清,气阴得养,脾肾得温,再配以中药保留灌肠, 能使药物直达病所,使药物发挥最大功效,对局部病变有直接的消炎、止血、愈合溃疡的作用,内外兼治,收到显著疗效。
   
  放射性直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严重时可引起失血性贫血。肠道纤维化可致肠管粘连、狭窄、梗阻,甚至形成瘘道。西医治疗原则是抗菌消炎、收敛止血,同时配以黏膜修复剂,治愈率较低,且有皮质激素引起的副作用。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调气行血、止血生肌为主,再配以中药灌肠,收敛止血、祛腐生肌,内外兼治,治疗效果显著,且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登湘,吕登平,张献波,等.直肠栓综合中药汤剂治疗放射性直肠炎120例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4,(5):453.

  [2] 王胜文,李薇. 放射性直肠炎中西医治疗对比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4(1):79-80.

  [3] 张群贵,余瑛. 中药灌肠治疗放射性直肠炎疗效分析[J].江西中医药,2004,(12):24.


作者单位:青岛市肿瘤医院,山东 青岛 266042

作者: 姜振娟,葛芳,范海静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