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3期

负性情绪对亚健康状态的应付方式影响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亚健康状态在焦虑或抑郁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之间的应对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以及应付方式问卷,以≥8分为焦虑或抑郁状态,与8分为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进行分组z检验。结果:亚健康状态者在焦虑或抑郁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的应付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具体应......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亚健康状态在焦虑或抑郁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之间的应对方面的异同。方法:采用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以及应付方式问卷,以≥8 分为焦虑或抑郁状态,与<8分为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进行分组z检验。结果:亚健康状态者在焦虑或抑郁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的应付方式差异有显著性(P<0.001),其具体应付过程方面除了“自我控制”或“敏感化的”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P<0.001~0.009)。结论:无论是焦虑状态,还是抑郁状态下均对亚健康状态的应对有影响,特别是对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作用与其他报道不同,其机制有待阐明。

【关键词】  亚健康状态;抑郁;焦虑;应付方式

  A effect of negative emotion on coping in the people with sub health status

  CUI Jiu-rong, WANG Zhi-qiang, HOU Su-yun, et al

  (The hospital of mental rehabilitation in Anshan city, Liaoning 11403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oping style of sub health status between the anxious or depressive and non-anxious or non- depressive status. Methods:All cases were valued in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 and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CS). And it was ≥8 scores as the depressive or anxious state in this study. The data was analyzed in "z" test.Results: The scores of problem- oriented coping style or affective palliative coping style (PO-CS or AP-C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between the anxious and non-anxious group or between the depressive and non-depressive groups; however, there was only no significance of scores of the Repression or Sensitization in coping progress.Conclusions: There was all remarked significance of coping in the patients between the anxious and non-anxious state and the depressive and non-depressive state, Moreover, the depressive or anxious emotion affected on the some of coping behavior, the mechanism will be observed.
   
  【Key words】Sub health status; Anxiety; Depression: Coping style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口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日前呈上升趋势。在发达国家和城市中,除了确诊的外,常人眼中的健康者有一半左右处于亚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全球性调查显示,真正健康的人仅占总人口的5%,患有疾病的人占总人口的20%,其余75%的人则处于亚健康;亚健康状态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非临床障碍,研究报道其发生率与疾病状态相似,约20%左右[1-9]。
   
  本文主要就焦虑或抑郁状态下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亚健康状态者的应付方式分别进行比较,旨在为社区临床实践中的心理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亚健康状态(研究)组:本组亚健康状态的资料来源于‘首发基金’课题数据库,共计调查2 335居民,男1 006人,女1 329人;平均(52.19±15.13)岁,其中有525名为亚健康状态者,平均年龄为(52.77±14.98)岁;近期内无重大的应激事件以及急性躯体疾病和酒药依赖史[8]。

  1.2  研究方法

  1.2.1  所有研究对象用以下问卷自评, 以亚健康状态自测-16问卷评分≥30分的为亚健康状态[8]。

  1.2.2  医院用焦虑抑郁量表(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具有焦虑和抑郁两方面的亚量表, 本研究评定≥8分为焦虑或抑郁状态,<8分为非焦虑或抑郁状态[10]。

  1.2.3  应付方式问卷(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包括问题定向性应付方式( Problem- oriented  coping  style, PO- CS)、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 (Affective palliative coping style, AP-CS),而PO-CS由“自信心的”(Assertion)、“自我压抑”(Repression),“理性加工”(Rational processing)和“控制力”(Control)4个部分构成,同样AP-CS分别由“支持倾向”( Support orientation),“敏感化的”(Sensitization) ,“情绪加工”(Emotional processing)和“退缩或回避”(Resignation)组成[11]。

  1.3  统计学方法  z检验。

  2  结果

  2.1  焦虑与非焦虑状态下之间亚健康状态者应付方式的比较见表1。
   
  表1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在PO-CS和AP-CS评分,焦虑组均明显低于非焦虑组;其具体的应付过程方面除了‘自我压抑或敏感化的’评分外,余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的高度显著性。

  2.2  抑郁与非抑郁状态下之间亚健康状态者应付方式的比较见表2。
   
  表2显示亚健康状态者在PO-CS和AP-CS评分,抑郁组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其具体的应付过程方面除了‘自我压抑或敏感化的’评分外,余均有不同程度差异的高度显著性。表1  焦虑与非焦虑状态的亚健康状态者应付方式秩和检验[总秩和(略)]表2  抑郁与非抑郁状态的的亚健康状态者应付方式秩和检验[总秩和(略)]

  3  讨论

    研究表明有躯体焦虑症状和抑郁症状的疾病状态下人群中常采用不成熟的心理应付方式,较少采用积极的应付方式,进一步研究表明在紧张刺激下的应付方式,这类人群的情绪反应较明显,但在设法改变及控制紧张刺激的积极态度以及对其认识方面显示最差,而在回避行为及寻求社会支持方面显示最多,不少观点认为这是信息处理过程障碍所致[12-16]。正常以及非正常状态(包括疾病等)下情绪和应付方式关系尚不明确,有报道表明积极应对可减缓应激的情绪反应,有利于健康,消极应对则加重应激反应不利健康,消极应对与焦虑、抑郁及精神病理学症状的评分呈正相关,而情绪影响应付方式的研究报道不多,负性情绪对疾病状态下的应付方式的影响也不尽相似[17-18]。

    本研究部分结果提示在焦虑或抑郁明显和不明显亚健康状态者之间的应付方式存在着显著差异,总体上来说均较少的使用问题定向性应付方式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其具体应付过程无论是焦虑明显或抑郁明显的亚健康状态者,以“自我压抑”、“理性加工”和“控制力”以及“支持倾向”、“情绪加工”和“退缩或回避”较为突出;而在“自信心的或敏感化的”相似,这两方面也可能与性别或人格等因素影响有关;因此,可以说焦虑或抑郁症状明显的可影响亚健康者的应付方式的选择。值得一提的是本研究与以往结果有些不同,报道的大部分在焦虑或抑郁或疾病等状态下均倾向于较多采用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所谓不利的应对),但本研究结果则相反,其影响作用结局等需研究。

    此外不同程度的情绪障碍、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男性或女性以及性别等之间的应付方式异同将进一步分析报道。

    亚健康状态者在焦虑或抑郁与非焦虑或非抑郁状态下以及焦虑或抑郁状态下的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者的应对方面存在着差异;即焦虑或抑郁明显的亚健康状态者较少采用问题定向性应付方式和情绪缓冲性应付方式,具体应付过程为“自我压抑”、“理性加工”和“控制力”及“支持倾向”、“情绪加工”和“退缩或回避”;负性情绪对亚健康状态的应付方式有一定影响,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予重视。
   
  (致谢:感谢吐达洪医师在统计学方面的无私帮助,以及所有对本课题支持的人!)

【参考文献】
    [1]赵瑞芹,赵振峰,侯锡花.中国居民亚健康状态的分析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2001,30(4):55-57.

  [2]袁云娥,吴小苏,谭燕.亚健康概念及其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研究与报告,2004,8(4):55-59.

  [3]王育学.亚健康问题纵横谈[J].解放军健康,2005,1(6):60.

  [4]吴维屏,边永君.亚健康状态的中医治疗[J].中医杂志,2000,41:251-252.

  [5]刘增桓,李美华.第三状态与心神医学研究[J].医学与哲学,2001,21(1):36-38.

  [6]杨豪. 亚健康状态研究[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13):247-249.

  [7]唐晓昱译.见世界卫生组织编.世界精神卫生报告[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8]王志强,孙薇 ,吐达洪,等. 北京市崇文区居民亚健康状态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征[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8,12(15):2937~2941.

  [9]张素炎,常群英. 4586例北方地区亚健康调查及分析[J].医学动物防治,2003,19(4): 208-210.

  [10]徐斌,王效道.心身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0:附页.

  [11]金卫东,王志强,臧德馨.行为医学CS的评价及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杂志,1992,1(1):56-58.

  [12]Boker W, Brenner HD, Wurglers. Vulnerability-Linked deficiencies,psychopathology and coping behavior of schizophrenics and their relatives[J]. Br J Psychiatry,1989,155(suppl 5):128-135.

  [13]Rund BR, Landre NI. Information processing: a new model for understanding cognitive disturbances in psychiatric patients[J]. Acta Psychiatry Scand,1990,81:305-316.

  [14]Braff DL. Sensory input deficits and negat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nic patients[J]. Am J psychiatry,1989,146:1006-1011.

  [15]郭文斌,彭瑛,黄敏儿,等.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应付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12):843-845.

  [16]张峰,李淑明,王志强. 亚健康与非亚健康状态的情绪障碍、应对和社会支持对比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6(5):580-582.

  [17]王志强.负性情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应付方式影响[J].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1999,1(1):74-75.

  [18]王志强.负性情绪对神经症患者应付方式的影响[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1998,7(suppl):47-49.


作者单位:1.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康复医院,辽宁 鞍山 114034;2.北京市崇文区精神病防治院;3.北京市崇文区体育馆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作者: 崔久荣,王志强,侯素云,刘巍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