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8年第20卷第24期

抗精神病药物药源性肥胖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中的作用。方法:将10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6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2例)。护理干预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有关肥胖对身体有何危害的知识教育,如何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规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中的作用。方法:将10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6例,脱落3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2例)。护理干预组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护理干预,对病人进行有关肥胖对身体有何危害的知识教育,如何合理饮食、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情和生活规律等护理干预综合措施;对照组单独采取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法。将两组入院、出院及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和24个月随访时的体重进行比较。结果:入院和出院时两组体重改变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结果,两组体重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别越来越具有显著性(t=-3.52,-3.64和-4.06;P<0.01)。结论:护理干预在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著的。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药源性肥胖; 护理干预

 The use of 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in weight

    gain with antipsychotic effect

    GUO Tian-rong,LI Shuan-rong,MA Chang-hua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Henan Provincial Mental Hospital,Xinxiang 453002,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use of 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in weight gain with antipsychotic.Methods:Totally 109 first-episode inpatients who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two groups:the study group(n=56,fall off 3 cases) received antipsychotic therapy with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reasonable-food and drink,to strengthen training,good attitude of mind and good  life-rule), and the control groups (n=53,fall off 2 cases)only received the antipsychotic therapy.The measure body mass were assessed by before post-discharge and follow-up conducted for 6 months and 12 months and 24 months respectively.Results:The body mass of measured was 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admission and discharge between two groups(P>0.05).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which was heigh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t=-3.52,-3.64和-4.06;P<0.01).Conclusions: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has significant prevent prophylactic.

    【Key words】  Antipsychotic;Weight gain with antipsychotic effect;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乃至肥胖的发生率已超过50%[1,2]。肥胖影响美观可使病人回避社交、加重社会功能损害,还可导致血脂增高、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等一系列健康问题[3],还会使病人及家属对维持治疗产生动摇,极大地降低病人的依从性,增加病人再次住院的风险。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方法将109例接受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比较,通过2年的追踪发现,护理干预组效果明显。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住我院治疗的首发精神分裂症病人且经过治疗完全康复者109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52例,年龄17~32岁,平均(25.9±6.2)岁,病程3~6个月,平均(4.2±1.1)个月;文化程度:初中34例、高中或中专40例、大专或大学35例;病前无明显肥胖及引起肥 胖的躯体疾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4]。将109例病人随机分为护理干预组(56例,随访时脱落3例)和对照组(53例,随访时脱落2例)。治疗药物均为氯氮平(150~450mg/d),护理干预组氯氮平剂量为(205.54±76)mg/d,对照组为(206.35±45)mg/d。住院时间10w,平均(9.6±1.2)w。两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药物及剂量、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前签订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护理干预前分别对两组病人作膳食营养摄入、生活习惯、饮食习惯、运动情况调查及体格检查。护理干预组由病人和家属共同参与,在病人即将出院时接受康复和社会功能与生活技能训练知识;如何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宜运动知识;体重增加有何危害知识;家属如何正确表达情感与护理知识等,并采用答卷式调查方法考核护理干预组病人和家属干预前后对肥胖知识的接受程度并在定期的复诊中进行强化。对照组只做一般性护理指导。每2个月随访一次,2年结束。

    2  护理干预措施

    2.1  护理教育干预  采取观看录像、举办讲座、发放自编的宣传手册等方式,使病人认识到合理膳食、科学锻炼的重要性,以及肥胖对身体的危害、肥胖与诸多慢性病的关系等,以达到自觉采取合理膳食和增加运动的生活方式。

    2.2  膳食干预  在出院时的体重基础上指导干预组病人制定健康食谱和运动处方,包括对不同教育对象的日营养摄入量、每餐次热量分配比例及膳食结构的合理构成。根据教育对象身高、体重、理想体重、日活动量等提出合理膳食处方。

    2.3  运动干预  根据多数对象受抗精神病药物影响不喜欢运动的特点,重点教育家属督促病人运动的重要性,讲解运动原则、运动时心率计数、局部运动与全身运动、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等,指导干预组病人进行科学锻炼、鼓励健康习惯的建立。

    2.4  情绪干预  良好的情绪能使各系统的生理功能保持正常运行,对预防肥胖起到积极的作用。而沉默寡言、情绪抑郁、终日呆在家中、缺乏社会交往,会使运动量减少、代谢减慢而造成脂肪堆积。

    3  结果

    3.1  两组住院前后体重比较  见表1。两组入院和出院时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表1  两组入院与出院时体重比较  (±s,kg)

    3.2  两组出院后2年内随访体重比较  2年随访结果显示,各随访时段体重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表明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可通过护理干预得到有效控制。表2  两组出院后2年内随访体重比较

    4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导致体重增加,已日益受到精神科医务工作者、患者及家属的广泛关注,因体重增加而致病人依从性降低,从而中断维持治疗的现象相当普遍。而中断治疗疾病复发的风险明显增加。有研究指出,停药可使康复后的精神分裂症复发率高达60%[1,5]。体重的增加,还会使病人心脑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这同样也降低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本文结果表明,两组入院和出院时体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通过积极的护理干预,患者和家属都充分认识到了体重的增加所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积极行动起来。2年内随访各随访时段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说明抗精神病药物致药源性肥胖可通过长期护理干预得到有效控制。

    抗精神病药物致病人体重增加有其生物学因素,文献报道最多的是神经递质与受体学说理论[5],也有其社会心理学因素。前者无法通过护理干预发挥作用,实践证明后者是可以通过护理干预取得明显效果的,而且护理干预的方式方法经济、操作简便、容易推广。通过对病人及家属进行护理干预,使他们获得药物致病人体重增加或肥胖危害的相关理论知识,在今后的整个康复过程中自觉将所掌握的知识变成实际行动,从而减少或避免体重的增加乃至肥胖的发生。

    定期随访是为了让病人和家属在随访过程中将所掌握的知识不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病人逐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适应能力,增加对康复治疗的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的风险,更好地融入社会,融入家庭,使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玉萍.抗精神病药药源性肥胖的机制与对策[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2000,27(2):80-84.

[2] 杨传峰,岳金红,尹石华.抗精神病药源性肥胖与血清瘦素的关系[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6,19(2):133-135.

[3] 董绮娜.肥胖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措施[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8,6(4):205-206.

[4] 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山东科技出版社,2007:45-47.

[5] Collinos S,Surwit RS. Pharmacologic manipulation of ob expression in a dietary model of obesity[J].Biol Chen,2000,81(2):51-53.


作者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河南 新乡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