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6期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与预后之间关系的探讨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目前,许多国家的子宫内膜癌已超过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适宜的手术范围,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40例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年龄37~69岁,......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手术 范围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目前,许多国家的子宫内膜癌已超过子宫颈癌的发病率,我国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为探讨子宫内膜癌适宜的手术范围,对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40例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40例,年龄37~69岁,平均514岁。术前诊断根据病史、妇科检查及B超检查、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31例;术前漏诊9例,其中7例分段诊刮、病理组织学报告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过长;2例 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未行诊刮。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子宫内膜癌。

  12  手术范围  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2例,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及盆腔淋巴结清扫术6例,单纯行次广泛性子宫切除9例,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10例,子宫全切除2例,子宫次全切除1例(术后放疗)。

  1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对全部病例均行子宫内膜及肌层、宫旁、阴道切缘、卵巢、输卵管、所摘除的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

  2  结果

  21  临床分期与病理组织学类型  临床分期按1988年FIGO分期标准。病理组织类型:腺癌38例,腺鳞癌1例,透明细胞癌1例。

  22  盆腔淋巴结转移与子宫旁组织转移和子宫肌层浸润程度的关系  1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中有淋巴结转移3例(占16%)。Ic、Ⅲ、Ⅳ期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6例,1/2例和1/1例。深肌层浸润8例中3例发生转移(占375%),其中,包括1例淋巴结转移同时伴宫旁组织和卵巢转移,显示深肌层浸润的淋巴结转移率高,2例宫旁组织转移。1例局限性子宫内膜癌也发生宫旁转移。

  23  随访  术后随访1~4年,除2例60岁以上死于内科疾病,其余均存活。1例Ⅱ期患者行次广泛子宫切除加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因年龄较轻保留1侧卵巢,术后第4年发现该侧卵巢转移;10例仅做子宫全切除及双附件切除的Ib期患者,术后1~2年未发生转移。全子宫切除2例及子宫次全切除1例术后2年发生宫旁转移。

  3  讨论

  31  子宫内膜癌的术前漏诊原因分析  子宫内膜癌治疗以手术为主,辅以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在决定治疗之前正确诊断尤为重要。阴道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及全面诊断性刮宫,特别是宫腔镜诊断性刮宫是标准的诊断手断。本组术前经B超检查及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诊31例;术前漏诊9例,占25%。7例分段诊断性刮宫病理组织学检查报告为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2例B超提示子宫内膜增厚未行诊断性刮宫。根据上述9例术前漏诊分析认为,必须重视术前分段诊断性刮宫,特别注意宫腔两侧角及前后壁。其次,B超检查结果必须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疑子宫内膜癌应行分段诊断性刮宫以提高术前诊断率。

  32  子宫内膜癌手术范围探讨  扩大手术范围与否并不是判断预后的关键,主要取决于子宫肿瘤的病理类型。本组27例行广泛性或次广泛性子宫切除,其中18例行盆腔淋巴结清扫,主要是根据术前B超检查及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术中切除之子宫剖视了解病灶范围及肌层浸润程度。结果表明,在深肌层浸润8例中,2例发生转移。其中,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伴宫旁组织、卵巢转移,2例宫旁组织转移。另有1例局限性子宫内膜癌也发生宫旁组织转移。术后1~4年随访结果提示,10例仅做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的Ib期患者在术后1~2年未发现转移。本组结果表明,早期子宫内膜癌行全子宫加双附件的手术范围也完全可以,不必行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当然,术前估价非常重要,以此设计基本处理方案。“不良”的组织学类型主要是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预后差,其治疗如同卵巢上皮癌,其手术范围应当扩大。另外,肿瘤的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等是绝对的影响预后因素。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妇幼保健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黑龙江省依春妇幼保健院

作者: 2009-8-24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