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0期

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及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观察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及联合应用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再用耳内微波探头置入耳道内1。功率20W,10分钟,每周1~2次,重复治疗。结论:目前主张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耳内炎症吸收,起到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作用。...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及联合应用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用针头斜面约1mm、坡度小、经无菌消毒的7号或6号穿刺针头,接2ml无菌注射器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刺入鼓室,抽出鼓室液体后,用地塞米松药液2mg注入鼓室。进行耳屏按摩,15分钟左右进行一次捏鼻鼓气法(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禁用)。再用耳内微波探头置入耳道内1.5cm。功率20W,10分钟,每周1~2次,重复治疗。结果:患者126例,治愈80例,有效27例,无效19例,总有效率84.8%。结论:目前主张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利于耳内炎症吸收,起到抗炎、抗过敏、抗病毒作用。加用耳内微波治疗促进水肿和渗出液吸收。此治疗方法简便、安全、有效,适合广大基层医院的应用。

【关键词】  分泌性中耳炎;地塞米松;微波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浆液、黏液、浆-黏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小儿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病同义词较多,如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黏液性中耳炎。病程长达8周者为慢性。我科自2004年9月至2008年9月采用地塞米松鼓室注射联合应用耳内微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6例中男性74例、女性52例。年龄5~76岁,其中,5~14岁80例,15~60岁30例,60岁以上16例。病程7天~4年。双耳20例,单耳106例,左右耳无差别。

    1.2  治疗方法  用卷棉子沾取75%酒精消毒耳道3次,滴入2%的卡因2滴,头部水平位,患耳朝上,8分钟后用无菌卷棉子吸出的卡因溶液,无菌耳镜置于外耳道处,经无菌消毒的7号或6号穿刺针头斜面约1mm,坡度要小,接2ml无菌注射器在鼓膜前下或后下象限刺入鼓室,针头与鼓膜垂直,固定好头部及针头,抽吸积液,取出穿刺针,用玻氏球行咽鼓管吹张,将鼓室内残留的液体吹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禁用)。用无菌卷棉子将流入外耳道内液体拭净。再沿原针孔处注入地塞米松溶液2mg。将耳内微波探头置于耳道内1.5cm左右,以功率20W进行微波治疗。地塞米松鼓室穿刺可一周两次。微波治疗可一日一次,7日一个疗程。

    1.3  疗效判断  治愈:耳闷、耳鸣症状消失,听力恢复正常,鼓室积液消失;有效:症状减轻,听力提高10-15dB;无效:症状无好转,听力无提高,鼓室仍有积液。

    2  结果

    治愈80例(占63.4%),其中,1次注射62例,2次注射10例,3次注射6例,4次注射以上2例。有效27例(占21.4%);无效19例(占15%),总有效率84.8%。

    3  讨论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复杂,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有:①咽鼓管功能障碍,如腺样体肥大、慢性鼻窦炎、鼻咽癌所引起的咽鼓管阻塞及咽鼓管的清洁和防御功能障碍有关。②感染。③免疫反应,其特点是中耳腔内积液,病理改变为咽鼓管功能不良导致负压,中耳黏膜水肿,杯状柱状上皮增多。如病变未及时控制易形成漏出液、渗出液和黏液的混合液,液体黏稠,影响听力。从本文资料看,本病的发病率以儿童组为高,占63.5%,成人组占23.8%,老年组占12.7%,特别是14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更高,随年龄增长而降纸。呈这一年龄发病特点的原因可能与患者咽鼓管发育的功能及免疫有关。治疗方法较多,以清除积液、改善引流、去除病因为原则。目前多主张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目的是抗炎、抗病毒、抗过敏。再加用耳内微波治疗可增强耳内局部的血液和淋巴微循环,加强受照组织的代谢,使细胞内cAMP增加,改善营养,提高组织免疫反应能力。本法的治疗是符合以上原理的。此方法可重复使用。如注射及耳内微波治疗6次无效者可改用其它方法,如鼓室置管术等。本治疗方法是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不但能立刻缓解症状,而且能促进炎症吸收,无明显副作用,配合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更佳,是适合广大基层医院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六医院耳鼻咽喉科,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