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2期

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干预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干预组),42例单用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经过治疗与合理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在突发性耳聋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的8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在治疗中采用护理干预(干预组),42例单用常规治疗(常规组)。结果:经过治疗与合理的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听力。

【关键词】  护理干预;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常见的感音性神经性耳聋,主要表现是平时听力正常,突然出现耳听觉消失,患者自觉耳胀满或堵塞感,有时头晕。可在数分钟或1~2d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多伴有耳鸣。一般以20~40岁的成人多见,但不同年龄都有患病的可能,近年来有明显年轻化趋势[1]。然而,该病尚未引起人们的重视,使众多患者未获及时治疗,从而永久性失去听力。因此,提供优质、全面的护理极为重要,现将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06年7月~2008年12月收治突发性耳聋84例,其中,男34例、女54例;年龄9~68岁,平均38.5岁。其中,单耳发病80例,双耳发病4例,伴耳鸣66例。大部分患者在起病数小时~1周就诊,也有1个月以后才就诊。入院后经系统听力、前庭功能、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后遵医嘱给予糖皮质激素、血管舒张药、抗凝、溶纤药、维生素、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把上述84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两组的一般资料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与护理干预 

  所有患者入院后行生化、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等检查。给予血栓通注射液8~12ml,加入5% 葡萄糖溶液500ml静脉滴注,1次/d;加用ATP、烟酸等辅助用药。以10d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间隔5d,共治疗3个疗程。干预组同时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治疗,常规组不进行系统心理干预治疗。

  1.2.1 卫生宣教 

  针对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及性格特点进行卫生宣教,讲解防聋、治聋的有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持良好心态。

  1.2.2 心理护理 

  通过询问患者、家属或单位同事,对患者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交谈时应举止端庄、大方,态度和蔼,平易近人。可以从病情入手,以拉家常的形式展开,尊重与信任是治疗心理创伤的良药。对恐惧及悲愤型者,尊重与信任可以让患者重新回归自我。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可取得患者的信任,使其得到安全感和心理的安慰。部分患者可能因治疗疗程长、见效慢,对治疗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抑郁心理或情绪不稳定,对医护人员失去信任,常发脾气,甚至拒绝治疗。此时,医护人员应保持沉默,让患者宣泄内心的情绪[2]。当患者安静后,再安慰与鼓励患者,耐心解释本病治疗方法及其效果,使医患之间产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和谐关系[3]。

  1.2.3 争取社会系统支持 

  对于耳鸣、耳聋患者,要争取得到家属、亲友、同事乃至社会的支持,让大家共同来关心聋人,理解他们,尊重他们,让他们在生活中不再受到歧视和不公平。为此,要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取得家属配合。

  1.2.4 饮食护理 

  用饮食疗法调治老年性耳聋,如枸杞粥(枸杞子15g,大米适量,煮粥服用)、猪肾粥等。忌食高脂饮食,多补充含维生素E、C、D的食物,如豆类,蛋黄、绿叶菜等。不吸烟、不饮酒,慎用有毒药物,戒除挖耳习惯。

  1.2.5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坚持科学的锻炼方式,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内耳获得良好的血液供应,如散步、慢跑、练功等,适当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浇花等,每日坚持按摩耳部。杜绝有损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保证充足睡眠,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稳定而乐观的情绪,要心胸宽敞、温和达观。如耳聋发展到一定程度,经治疗与护理后无改善,语言频率损失达35~80dB时,由专科医生进行全面的检查,可配用适当的助听器。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 15.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2 结果
   
  干预组痊愈22例,不同程度好转14例,未愈6例,好转率为85.7%。常规组痊愈20例,不同程度好转10例,未愈12例,好转率为71.4%。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好转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3 讨论

    突聋是耳鼻喉-头颈外科的常见疾病,发病原因很多,其转归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精神因素和紧张状态在突聋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突聋发病突然,心理活动错综复杂,这给现代护理提出了新的要求[4]。通过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护理,体会到让患者了解疾病的发病特点、治疗经过、休息、饮食及药物相关知识,对患者出现的心理顾虑给予及时疏导,能使患者积极配合并坚持治疗,可有效提高治愈好转率。在尽早以药物、高压氧治疗为主的基础上,护士对患者作适当评估,通过用针对性、阶段性、个体化的心理护理及健康知识宣教的方法,并改善其住院环境,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洪田.耳鸣的诊断治疗新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14-116.

  [2]林益芳,王美钗,郑海农.非语言沟通在突发性耳聋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04,3(3):208-209.

  [3]张月敏.突发性耳聋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J].医学文选,2006,25(2):258.

  [4]颜剑光.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耳聋的护理[J].护理医学,2002,30(3):71.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人民医院,湖南 永州 425000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