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2期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容、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也不断丰富和复杂起来,既往大学中没出现的心理问题日渐突显出来,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患精神疾病的人数增长、自杀及他杀人数增长、退学人数增长&hellip。...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积极心理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大学生的生源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内容、生活状态和心理状况也不断丰富和复杂起来,既往大学中没出现的心理问题日渐突显出来,大学生中因心理问题而患精神疾病的人数增长、自杀及他杀人数增长、退学人数增长……大学生中出现的恶性事件不仅给个人、家庭带来伤害,也给高校、社会敲了警钟。怎样更好地进行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积极心理学的出现为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新的活力。

  1  积极心理学概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美国心理学界兴起的新的研究领域。它是利用心理学已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心理学思潮[1]。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为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具体到大学生身上可归结为增强大学生积极体验、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开发大学生潜力和创造力等方面,这些都会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理念要转变,关注人类积极力量,研究人的美德和潜力,提倡对问题作出积极的解释,以帮助所有人获得幸福是积极心理学的目标,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所要思考的内容。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积极心理培养方面表现出独特的潜力,可以很好地帮助弥补目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不足,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基础。

  2 积极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

  2.1 将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整合到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中 

  积极心理学的宗旨是帮助人生活得更美好,而不仅仅只是普普通通地活着,每个人活着的真正意义在于生活幸福[2]。心理健康教育已被纳入德育教育体系中,但以往以心理问题的预防与解决的教育理念对提升大学生总体心理素质水平方面还有待改进。教育不是目的,而是人们获得幸福的一种手段,这与积极心理学的宗旨相一致。以积极心理学的宗旨为指导,根据积极心理学研究的领域,将积极心理学融入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目标中,逐步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以心理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目标向增进大学生的幸福感为主要目标的转型。

  2.2 用积极心理学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积极心理学强调开发个人积极的心理潜能,培养积极的心理品质。怎样将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扩展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呢?①教育对象的改变: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象为少数问题学生,积极心理学更强调面对全体学生。但并不是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置之不理,而是对问题学生也同样通过积极心理学相关知识,如积极心理治疗等从增强他们的积极体验、开发他们的潜能入手,培养他们的积极人格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②教育内容的丰富:以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为对少数问题学生做咨询,对广大学生做有关挫折、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的预防措施与治疗手段的教育;积极心理学提示,心理教育更应该从增强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提高生活满意度、开发个体潜能、提升自我效能感、增强积极体验、培养创新能力、健全和谐关系、保持乐观、建立自尊、培养积极人格等方面进行。这里需要指明的是,积极心理学对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模式,而是对其补充与完善。

  2.3 努力营造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良好环境 
  学校的教育对大学生的影响毋庸置疑,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家庭作为学生的坚强后盾,父母的教养方式(如积极鼓励、开放民主、霸权责备等)、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紧张、融洽、接受尊重、抗拒抵触等)都对学生产生着不同的影响,同样要做好家长的工作,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好学生;社会作为支持系统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若对自杀、他杀、精神疾患报道较多,则会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

    学校、家庭、社会作为大学生的主要生活阵营,共同形成了一个大的组织系统,三者必须相互配合,否则会使学生因环境要求不同而无所适从,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运行,要努力将三者整体优化,以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4 启动教师的示范作用 

  积极心理学诞生时间很短,高校需对专门从事学生管理人员(辅导员、兼职班主任等)、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人员进行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培训。一方面,教师可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宗旨授予学生;一方面,教师可先培养自身的积极人格,通过言传身教让学生感受到积极心理带来的幸福。

  2.5 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 

  增进个体的积极体验是发展个体积极人格、积极力量和积极品质的有效途径。每年开学初,各高校大都会对一年级新生做有关心理方面的讲座,内容一般都会涉及新生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等方面;学期中会对其他年级做有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讲座。可以继续延续这一做法,但将内容更改为积极体验的团体辅导、快乐的分享、心里拓展训练等积极的内容,让学生在讲座中提升自我价值感,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建立自信、看到希望,体验幸福。

  2.6 培养大学生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强调人格心理学必须研究人内心存在的积极力量,只有人固有的积极力量得到培育和增长,人性的消极方面才能被消除或抑制[2]。大学生在适应其社会角色的同时,要注重自立、自信、自尊、自强的培养。教师应在积极人格理论的指导下,转变工作方式、扩大教育领域,塑造和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即积极的人格观,让大学生逐渐实现自助管理、提高抗挫折能力。

  2.7 运用积极心理治疗 

  当学生遇到困难、心理异常时该如何解决?这就涉及到积极心理治疗的内容了。积极心理治疗是由诺斯拉特·佩塞施基安1969年在德国开设自己的心理诊所之后,逐渐形成的心理治疗思想。“积极”的意思是治疗并非首先以消除患者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动患者身上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3]。这要求高校心理咨询工作者在为同学做咨询时,适当运用此方法,开拓积极心理的实践领域。
   
  当然,积极心理学还很年轻,还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有待于继续探索,但它所展现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路是清晰的,所要做的是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构建相关体系来实施、落实,以使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一步发展,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 American Psychologyist,2001,56(3):216-217.

  [2]任俊.积极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3]佩塞施基安.积极心理治疗——种新方法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8.


作者单位:新乡医学院心理学系,河南 新乡 453003

作者: 2009-8-25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