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医源资料库在线期刊中国民康医学2009年第21卷第14期

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78例疗效分析

来源:中国民康医学
摘要:【关键词】头针黄芪中风后遗症是指发生在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如脑栓塞)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属于中老年人多发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用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3治疗方法采用0。以200转/min捻转2min,间隔1......

点击显示 收起

【关键词】  头针 黄芪

  中风后遗症是指发生在出血性中风(如脑出血)、缺血性中风(如脑栓塞)急性期过后遗留下来的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等症状,属于中老年人多发难治的疾病之一。笔者用头针与黄芪注射液治疗中风后遗症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中,男68例,女10例。≤50岁17例,51~60岁18例,61~70岁14例,71~80岁20例,80岁以上1例。干部50例,工人28例,病程:6个月~1年8例。2年20例,3年50例。发病次数:首次发病持续6个月以上不愈者20例,2次发病40例,3次发病4例,4次发病4例。

  1.2 临床表现 本组78例均有急性脑血管意外病史,其中,动脉硬化性脑梗死38例,脑出血12例,脑血栓28例,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瘫痪,左侧上下肢同时瘫者16例,右侧上下肢同时瘫者14例,左上肢单瘫者8例,右上肢单瘫者4例,左下肢单瘫者16例,右下肢单瘫者10例,面瘫4例,语言障碍者6例。

  1.3 治疗方法 采用0.38mm×40mm毫针,常规消毒后,针与头皮呈30°夹角快速刺入头皮下,当针尖抵达帽状腱膜下层时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运动区上1/5、中2/5、下2/5各刺一针,语言二区刺一针。以200转/min捻转2min,间隔10 min,再次捻转,留针30 min,治疗30天。给予黄芪注射液30ml,置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治疗30天。

  1.4 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瘫痪症状及神经病理反射消失,肌力改善到5级,原有高血压及周身情况恢复正常者;显效:神经病理反射消失,瘫痪好转,肌力改善2级以上,原有高血压者舒张压降至98mmHg 以下者;有效:神志正常,语言有改善,但吐字不清,偏瘫有轻度好转,肌力改善不足2级,病理反射有改善,但未完全消失者;无效:治疗前后症状检查无改善。

  2 结果

  痊愈6例,占7.69%;显效15例,占19.23%;有效28例,占35.90%;无效29例,占37.18%。总有效率62.82%。

  3 讨论

  中医学理论认为,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联系。《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头者,精明之府。”张介宾注:“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说明头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行于头面。此外督脉行于项部、后头、头顶及面部,手少阴经与足厥阴经也上行于头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故针刺头部刺激区,可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有研究认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阳性凋亡细胞的表达;头针抗脑缺血的作用机制可能为抑制细胞凋亡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脑组织的保护作用[1]。黄芪为补气之要药。近代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血浆组织内c-AMP的含量、抗血小板聚集、增强机体耐氧和再灌注后NO和NOS的活性等多种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 敏,张红星,周 利,等.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12):1722-1724.


作者单位:1.吉林市舒兰脑科医院,吉林 舒兰 132600;2.西安市质检所

作者: 赵井财,赵丽莉 2010-1-13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