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2期中医中药

公英田七汤治疗胃脘痛30例临床观察

来源:INTERNET
摘要:胃脘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它包括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肥厚性、萎缩性)等胃部疾患。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自拟公英田七汤为基本方治疗胃脘痛,随证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60例胃脘痛病人中,胃溃疡25例,球部溃疡14例,慢性胃......

点击显示 收起

胃脘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一种难以根治的疾病,它包括西医的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肥厚性、萎缩性)等胃部疾患。根据笔者的临床经验,自拟公英田七汤为基本方治疗胃脘痛,随证加味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60例胃脘痛病人中,胃溃疡25例,球部溃疡14例,慢性胃炎2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发病10年以上15例;5年以上10例;5年以下5例。对照组,发病10年以上的15例;5年以上的11例;5年以下的4例。两组在性别、病程、病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公英田七汤加味治疗,蒲公英20g,乌贼骨20g,瓦楞子20g,田七粉3g。气虚者加黄芪、党参;食滞者加鸡内金、麦芽;湿浊者加竹茹、法夏、泽兰;有火者加黄连;瘀症加重田七粉至5g,痛甚者加白芍、甘草,每日1剂,煎水冲田七粉分2次口服。对照组:给予三九胃泰,西米替丁,胃必治等药物治疗。

2 治疗效果

治疗组主症及伴随症状在5天内消失的24例(80%),10天内消失的6例(20%);对照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消失的18例(60%),10天内消失或缓解的12例(40%),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0岁。胃脘部疼痛3年余。患者于3年前, 因饮食不节而发上腹部(胃脘)疼痛,经西米替丁、三九胃泰、胃苏冲剂、胃必治等药物治疗,服药时疼痛可缓解,停药后疼痛又发作,后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胃炎就诊时,主要表现为胃脘部疼痛,有时有烧灼样疼痛,食纳下降,痛甚时恶心欲吐。脉弦,舌质淡红,苔微黄腻,拟公英田七汤加味治疗,药用:田七粉3g,蒲公英15g,乌贼骨15g,瓦楞子15g,黄连3g,白芍15g,甘草5g,每日1剂,二煎后水冲田七粉,分2次口服,次日后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连服3剂,诸证消失,半年随访未见复发。

4 讨论

胃脘部疼痛在西医认为多属于胃炎、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中医属“胃痛”“胃脘痛”病证,此病胃脘痛的病虽有种种不同,但发病机制确有共同之处,即谓之“不通则痛”。食积而痛,气滞而痛,血瘀而痛,火郁而痛,寒凝而痛,虚而胃失养而痛等等。虽病各异而不通则痛是一致的。其疼痛的程度和性质各有差异,在临床上不难分辨的。根据疼痛性质,隐隐作痛多属虚,刺痛多属瘀,灼痛多为热,胀痛多为积滞。在临床上,根据痛的性质,伴随症状,参辨舌脉,辨证加味,可取得满意疗效。笔者认为“不通则痛”是主要发病机制,是以公英田七汤为基本方。田七粉活血止痛,取其通则不痛之理,乌贼骨有止血敛疮之功、制酸之效,煅瓦楞子有化痰、软坚、散瘀消积之功,蒲公英有清热败毒治疮疡之功(西医认为胃炎及胃肠溃疡属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总之,公英田七汤是根据胃络通疮疡愈思路而设,在临床中随证加味治疗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413000湖南省韶山市中医院

作者: 邓海良 2005-8-10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