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3期临床医学

日光角化症-弘前大学过去15年的统计学观察和组织学探讨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AK的组织学类型,AK患者的皮肤类型,以及AK发生与太阳紫外线感受性的关联性。方法本文统计了日本弘前大学皮肤科门诊1986~2000年15年间日光角化症患者74例,就其性别、年龄、发疹部位、不同年度发病率的推移、皮肤类型以及组织学进行观察。有皮肤类型记载的29例中,无J-3型,提示本病与日光暴露有密切......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AK的组织学类型,AK患者的皮肤类型,以及AK发生与太阳紫外线感受性的关联性。方法 本文统计了日本弘前大学皮肤科门诊1986~2000年15年间日光角化症患者74例,就其性别、年龄、发疹部位、不同年度发病率的推移、皮肤类型以及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男35例,女39例无明显性别差异;患者平均年龄76.6岁,60岁以上68例(91%);发病部位以颜面部最多(69例占患者总数的93.2%);每5年度单位的发病数比较,1986~1990年8例(0.05%),1991~1995年26例(0.15%),1996~2000年40例(0.26%),显示近年急增倾向。有皮肤类型记载的29例中,无J-3型,提示本病与日光暴露有密切的因果关系。组织学分型看:萎缩型,鲍温型为高发频度。另外观察到合并日光弹性纤维症占86%。结论 提示本病与日光暴露有密切的因果关系;预先知道皮肤类型对皮肤癌的预防非常重要;紫外线在本病发生机制上起着重大作用。

关键词 日光角化症 组织学 皮肤类型

日光角化症(actinic keratosis,AK)是由Neumann最初记载,Freudentha把本病从脂溢性角化症明确区别出来 [1] ,作为一个独立疾病概念。AK在以前一直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也就是:组织学角度看表皮含有异型细胞,自然治愈非常渺茫,被认为是与皮肤癌有区别的疾病。可是,由Ackerman所倡导的 [2] ,目前被认为相当于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的早期阶段。

近年,有报告以AK为首,诸如SCC,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等皮肤恶性肿瘤的发生频率呈逐年增高趋势。这些皮肤恶性肿瘤好发于包括颜面在内的皮肤露光部位,故被认为太阳紫外线是主要的发病因子之一。并且近年来随着环境的恶化臭氧层破坏的增加,加之紫外线量的增多,户外活动以及服装变革等因素使人们的生活模式越来越容易暴露在紫外线下,使得AK的发病频率更加上升,可以想象其移行为SCC的频率也上升。个体因素考虑,Fitzpatrick认为与皮肤类型有关 [3] 。皮肤类型的差别特别是其与发生皮肤癌的密切相关性已被重视。

这回,我们就来弘前大学皮肤科门诊就诊的AK患者进行了统计学观察及组织学探讨,同时也进行了皮肤类型探索,以及AK发生与太阳紫外线感受性的关联性也进行了探讨。

1 对象及方法

以1986~2000年末15年间来弘前大学医学部皮肤科就诊且被诊断为AK的患者74例作为对象。对各病例进行了统计学调查和组织学观察。并且,为了和AK的发生频率,发病部位进行比较,对BCC,SCC,鲍温病也进行了探讨。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 男33例(44.6%),女41例(55.4%),发病者性别无明显差异。初诊时年龄分布在52~94岁。其平均年龄为76.6岁(见表1)。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73.2岁,女性为79.3岁,女性显示略高。

表1 AK不同性别、年龄的发病率

2.2 发病率的推移 每5年度单位发病率(相对于新患总数)归纳如图1。1986~1990年AK8例(0.05%),BCC13例(0.09%),SCC16例(0.11%),鲍温病13例(0.09%);1991~1995年AK26例(0.15%),BCC32例(0.19%),SCC35例(0.2%),鲍温病23例(0.13%);1996~2000年AK40例(0.26%),BCC44例(0.28%),SCC69例(0.44%),鲍温病37例(0.24%)。

2.3 不同部位发病的患者数 AK发生在颜面部最多为69例(93.2%),其次手背2例(2.7%)。颜面部中颊部最多40例(57.9%),其次是鼻部12例(17.4%)(图2)。BCC发生在颜面部为68例(72.4%),躯干部7例(7.4%)。SCC发生在颜面部为53例(53.5%),足部15例(15.2%),手部7例(7.1%),躯干部为5例(5.1%)。鲍温病发生在躯干部为 19例(24.4%),颜面部为15例(19.2%),足部为9例(11.5%),手部为5例(6.4%)(图3)。

图1 皮肤恶性肿瘤发生频率

图2 AK不同部位病例数(面部)

图3 不同部位皮肤恶性肿瘤病例数

2.4 不同皮肤类型患者数 历来日本人的皮肤类型被认为属于Fitzpatrick的Ⅳ型,但在日本人而言未必非遵循此分类标准,Satoh and kawada提倡 [4] 日本人的3种皮肤类型即Japanese skin type(JST)-1,2,3。记载了皮肤类型的29例中,对紫外线敏感性高的JST-110例(34.5%),JST-219例(65.5%)对紫外线敏感性低的JST-3为0例。JST-1,JST-2为高发人群。

2.5 病理组织学病型分类 从病理组织学角度把AK分为萎缩型,肥大型,鲍温型,在这里按照斋藤等的分类法把AK病理型分为肥大型,萎缩型,棘溶解型,鲍温型,苔藓型,色素沉着型6型。调查结果显示:萎缩型16例,鲍温型9例,肥大型5例,棘溶解型3例,色素沉着型3例,苔藓型1例(见表2)。另外发现同时合并其他皮肤恶性肿瘤的4例(15.4%),其中合并BCC的3例,SCC的1例。并且对能够反映紫外线障碍指标的日光弹性纤维症的探讨结果:观察35例中有30例(85.7%)合并有日光弹性纤维症。

表2 AK的组织型和其发病率

3 讨论

通过此次对AK的统计学观察和组织学探讨,我们得出:初诊时的平均年龄为76.6岁,高龄者为好发人群。以往的报告男女发病大体相同,此次女性稍多但无大的差异,与以往报告大体一致。从不同部位发病率看90%以上发生在露光部,其中颜面部占93.2%,尤以颊部为多发。其他的报告也是颜面特别是颊部为多发。这一事实提示太阳光暴露是主要病因。从皮肤恶性肿瘤5年度单位发病频率看,不但AK,而且BCC、SCC、鲍温病也都呈急增趋势。和AK一样日光暴露被认为是病因,但也不能否定以下因素: (1)高龄化社会的推进;(2)户外活动的增加;(3)因环境的恶化而导致的紫外线的增加。

关于皮肤类型在观察所得的29例中,JST-1占34.5%,JST-2占65.5%。也就更证明了对紫外线抵抗力低的皮肤为好发人群。这一事实提示我们:预先知道皮肤类型对于将来的皮肤癌的预防非常重要。

在斋藤等的6类病理组织分型中,鲍温型和鲍温病的鉴别困难,有时甚至无法鉴别。基于表皮全层异型细胞分布,考虑到鲍温病3%~11%进展为浸润癌,所以期望早期外科切除为宜。另外棘溶解型从组织学角度与SCC的类似更被认为是acantholytic SCC的早期阶段,和鲍温型同样在日光角化症中被认为是移行为SCC的危险性高的病型。此次萎缩型和鲍温型被发现多发尤其对后者更应注意。另外有望自然治愈的苔藓型只占2.7%。多数病例伴随日光弹性纤维症这一事实也有力地证明紫外线在本病发生机制上起着重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木村俊次.现代皮肤科大系,第9卷.东京:中山书店,1980,149-152.

2 Ackerman AB.Actinic keratosis-malignant or not?J Am Acad Dermaˉtol,2001,45:466-469.

3 Fitzpatrick TB.J Med Esthet,1975,2:33.

4 Satoh Y,Kawada A.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brown melanoderma,Tokyo:University of Tokyo Press,1986,87.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

日本青森县弘前大学医学部皮肤科

(收稿日期:2003-12-25)

(编辑贝 子)

作者: 郭秀颖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