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4期论著

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临床对照法,治疗组内服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对照组内服三维B、扶他林,疗程20天。结果第10天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结论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PHN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是治疗PHN较......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PHN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临床对照法,治疗组内服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对照组内服三维B、扶他林,疗程20天。结果 第10天观察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47.5%(P<0.01),第20天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和60.0%(P<0.01)。结论 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PHN起效快、疗效高、安全性好,是治疗PHN较好的方药。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中医治疗 血府逐瘀汤 四妙勇安汤

Clinical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the modified decoction of Xuefu

Zhuyu Tang plus Simiao Yong’an Tang in treating PHN

Zhu Peicheng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Guangdong510220.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modified decoction of Xuefu Zhuyu Tang(XT)plus Simiao Yong an Tang(ST)in treating PHN.Methods A randomized,open a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was conˉducted,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modified decoction of XT plus ST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rivitamines B and Votalin for20days.Results At10th day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85.0%and47.5%respectively(P<0.01),at20th days the figures were97.5%and60.0%respectively(P<0.01).Conclusion The modified decoction of XT plus ST is very effective in treating PHNwith rapid initial effect and good safety,it is a good formula for treating PHN.

Key words PHN therapy of TCM Xuefu Zhuyu Tang Simiao Yong’an Tang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ost herpetic neuralgia,PHN)是带状疱疹常见的并发症,属于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较理想的治疗药物,2001年3月~2003年11月我们采用中药血府逐瘀汤加四妙勇安汤化裁方治疗PHN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历资料 全部观察病例均为我院皮肤科门诊病人。入选标准为患急性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疼痛持续1个月以上,疼痛程度为中至重度,影响工作和睡眠者。排除标准:患严重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活动性消化道溃疡,长期服用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对治疗药物过敏者。因各种原因中断治疗者为淘汰病例。共80例PHN患者符合纳入条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53~85岁,平均65.6岁;病程1~27个月,平均3.2个月;受累神经:三叉神经12例、肋间神经21例、腰骶及下肢神经7例。对照组40例,男22例,女18例;年龄50~86岁,平均65.4岁;病程1~25个月,平均为3.1个月;受累神经:三叉神经11例,肋间神经21例,腰骶神经8例。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受累神经分布及疼痛程度等方面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P>0.05)。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内服中药,治则:疏肝行气、活血化瘀兼清余毒,以血府逐瘀汤、四妙勇安汤加减化裁。基本方:柴胡12g,枳壳9g,白芍15g,珍珠母30g,桃仁12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元胡15g,郁金15g,银花藤20g,玄参15g,甘草10g。三叉神经痛加白芷、蔓荆子,下肢加牛膝,失眠加合欢皮、夜交藤, 体虚加北芪,脾虚加白术、淮山药,伴皮肤瘙痒加徐长卿、白蒺藜。每日1剂,水煎服。

对照组:内服三维B(Trivitamines B,每片含B 1 100mg、B 12 100mg、B 6 0.2mg,广州光华药业股份公司生产)1片,每日3次;扶他林缓释片(Votalin,北京诺华制药公司生产)75mg,每日1次。以上两组疗程均为20天。

1.3 观察指标 神经痛采用直观模拟量表评分法 [1] (Visual analogue Scales,VAS)即以长度为10cm的标尺两端(0-10,1cm代表1分)分别标有无疼痛和最严重的疼痛,让病人标出最能代表其疼痛程度的位置,医生读出其分值。于治疗前、治疗第10天、第20天各记录1次。神经痛评分下降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1.4 疗效判断标准(自拟) 痊愈:疼痛基本消失,睡眠正常。显效:疼痛显著减轻,睡眠时偶有发作,神经痛评分下降指数>70%。有效:疼痛有所减轻,睡眠有所好转,仍时有疼痛发作,神经痛评分下降指数>30%。无效:疼痛无缓解或稍有减轻,但严重影响睡眠,神经痛评分下降指数<30%。

1.5 统计学方法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痛评分比较采用t检验;两组疗效比较采用χ 2 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两组不同时期神经痛VAS评分比较见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第10天、20天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高度显著性(P<0.01)。两组不同观察时期临床疗效比较见表2,中药治疗组第10天、第20天总有效率分别为85.0%和97.5%,对照组第10天、第20天总有效率为47.5%和60.0%;两组不同时期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P<0.01)。

2.2 不良反应 中药治疗组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4例出现轻度胃部不适,仍可坚持全程治疗。

表1 两组不同时期神经痛VAS评分情况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5, △ P<0.01

表2 不同观察时期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 △ P<0.01

3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所致的病毒性皮肤病,神经痛是本病的主要症状和特征,疼痛的轻重和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儿童及年轻人疼痛较轻或不痛,老年人疼痛较重且易发生PHN。据文献报道PHN患者60岁以上者占69.0%,超过3个月60岁以上占91.8% [2] 。我们观察80例PHN病例,大多数为老年人,平均年龄达65岁以上与上述报道较一致。老年患者由于年老体弱,气血亏虚,血脉受邪而生瘀滞,经络因而不畅通,以致气滞血瘀,故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常合并后遗神经痛。西医认为PHN属于周围神经痛,是周围神经损害的结果。VZV活化导致脊髓背根神经节的炎症,使感觉传入神经阻滞,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疼痛信号传递神经元的活动异常增高所致 [3] 。这与传统中医理论“不通则痛”相符。因此中医治疗PHN必须抓住气滞血瘀这一病机,采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治疗本病。

郑捷等[4] 研究发现年老体弱患者出现PHN与抗VZV抗体持续高滴度密切相关,这可能提示PHN患者体内尚有 持续的轻度VZV复制存在。Waton等 [1] 推测在一个病人患急性带状疱疹后较长时期内发现的持续性炎症可能表明存在持续的低度感染,而且可能是疼痛逐渐加重病人的一个特点。这些推测说明PHN患者体内可能余毒未清,因此我们在中医传统治则的基础上加用四妙勇安汤,清热解毒通络,凉血活血,及时清除患者体内余毒,使邪去正安,促进病变神经的恢复和再生,可能会提高临床疗效。

我们采用血府逐瘀汤、四妙勇安汤加减化裁方治疗PHN。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柴胡、枳壳、元胡、郁金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白芍、甘草缓急止痛;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加强止痛功效;银花藤清热解毒,通络止痛清余毒。纵观全方具有疏肝行气、活血化瘀通络兼清余毒,切中PHN病机。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活血化瘀中药具有改善微循环,扩张血管,抗血栓形成,镇静,镇痛,抗炎等作用。因此能改善PHN患者受累神经支配组织的微循环,促进病变神经的恢复和再生,还可抑制病变组织炎症介质及致痛物质的释放,有利于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减轻患者疼痛。疏肝理气药能疏通气机,消除滞气,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因此方中加入疏肝行气药,可加强活血化瘀药物的止痛功效。

我们的临床观察表明,上述方药治疗PHN具有镇痛起效快,治愈率高,安全性好的特点,疗效显著优于传统的西药治疗方法,是治疗PHN较为理想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赵宝昌,崔秀云,主译.疼痛学,第3版.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284-556.

2 陈达灿,国维.皮肤性病科专病中医临床诊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23.

3 高地,李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及其防治.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2002,28(2):182-184.

4 郑捷,仓尧卿,李卫平,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抗体与带状疱疹患者疼痛的关系.中华皮肤科杂志,1995,28(1):22-24.

作者单位:510220广东省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皮肤科

作者: 朱培成 2005-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