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退黄解毒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62例临床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退黄解毒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退黄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静滴茵栀黄、甘利欣并配合口服肝泰乐护肝治疗。...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退黄解毒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临床疗效。方法 将112例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2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自拟退黄解毒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静滴茵栀黄、甘利欣并配合口服肝泰乐护肝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率87.1%,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临床基本治愈率56%,总有效率83.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退黄解毒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安全效佳。

    关键词 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 中医药疗法 退黄解毒汤

    自1999年5月~2003年5月,笔者采用自拟退黄解毒汤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62例疗效满意,并与同期以茵栀黄、甘利欣、肝泰乐治疗5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及诊断标准 112例患者均为我院1999年5月~2003年5月门诊及住院病人。病例选择按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案寄生虫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 [1]  ,全部病例病程均在10天以内。排除标准: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者,中医辨证不属“阴黄”以及非热重于湿或湿重于热者,合并有其它类型肝炎者不在本观察范围。1.2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112例,按随机取样法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9~61岁,平均31.2岁;对照组50例,男32例,女18例;年龄8~62岁,平均30.8岁。治疗组身、目、尿俱黄者62例,乏力56例,食欲减退伴恶心,欲呕者39例,肝大41例,肝区叩痛45例,腹胀47例;对照组分别为50例,45例,32例,34例,36例,40例。实验室检查:治疗组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40~500U/L者23例,500~1000U/L28例,1000U/L以上者11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17~85μmol/L者21例,85~135μmol/L32例,135μmol/L以上者9例。对照组ALT分别为18例,25例,7例;TBIL分别为17例,24例,9例。中医辨证分型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和黄疸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治疗组热重于湿型36例,湿重于热型26例;对照组热重于湿型28例,湿重于热型22例。两组病例病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退黄解毒汤治疗。处方:茵陈50g,龙胆草、泽兰、蒲公英各15g,滑石、赤芍各20g,藿香、山栀、车前草、甘草、杏仁各10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口服,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用10%葡萄糖250ml,加入茵栀黄20ml,10%葡萄糖250ml,加入甘利欣3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口服肝泰乐(由湖北华中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42020610),每日3次,每次0.1g,1周为1个疗程。两组病例共治疗2个疗程;服药期间均停用其它药物和疗法。

    2.2 观察方法 1周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复查血清肝功能全套,抗-HAVIgM,肝脾B超检查及尿常规化验,共治疗2个疗程。

    2.3 统计学处理 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计量资料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 2 检验。

    3 结果

    3.1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病毒性肝炎和黄疸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2]  中疗效判断标准和1990年上海第六届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疗效标准。临床基本治愈:主次症状消失,皮肤、目黄染及肝大消失,血清ALT<40U/L,血清TBIL<17μmol/L,抗-HAV-IgM转阴,尿三胆阴性。显效:次症消失,主症明显改善,皮肤、目黄染明显减退,肝大明显回缩且无压痛,叩痛ALT下降70%以上。17μmol/L<TBIL<25.5μmol/L,抗-HAVˉIgM转阴,尿三胆阴性,减弱阳性。有效:主次症状有所好转,肝肿大有所回缩,且无明显压痛或叩痛,ALT下降40%以上,25.5μmol/L<TBIL<34μmol/L。无效:未达到上述指标。

    3.2 治疗组治疗前抗-HAV-IgM阳性62例,治疗转阴59例,转阴率95.2%;对照组治疗前抗-HAV-IgM阳性50例,治疗后转阴35例,转阴率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3.3 两组ALT、TBIL治疗前后恢复情况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 恢复情况比较 (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 ˇ 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P<0.01。

    3.4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略)注:与对照组比较, ˇ P<0.01

    从表1、表2及3.2可以看出,两组ALT、TBIL、临床疗效及抗-HAV-IgM阴转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3.5 毒副反应 两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任何毒副反应。

    4 讨论

    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属于中医“黄疸”范畴,古代亦称黄瘅,及湿热疫毒熏蒸肝胆,湿热相搏所致,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天论》所云“湿热相搏……民病黄瘅”,而湿热相搏为内外合邪,湿为阴邪,其性粘腻,胶固,湿热相合则胶固不易治愈。而湿热在内入于血脉,血脉被阻滞,逼迫胆液外溢肌肤而出现黄疸,故治疗之法当清热利湿,活血解毒退黄为主。退黄解毒汤中重用茵陈,清热利湿兼有解毒之功,乃退 黄之要药,为方中主药;又治黄需解毒,毒解黄易除,故在清 热利湿基础上须辅以解毒之品,方中加用蒲公英、龙胆草既清热解毒又兼利湿之功。而治黄必治血,血行黄易却,故用泽兰、赤芍活血解毒以退黄,三药共为方中之辅药。古云“治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用滑石、甘草、车前草、山栀利湿清热,使湿热从小便而去。而佐以藿香芳香化湿,化湿而不助热;杏仁宜肺利气,通调水道,排除湿热,诸药合用则湿热毒邪得以迅速祛除,邪去则正复。所以退黄解毒汤在治疗急性甲型黄疸性肝炎中能取得迅速而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 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1996,6(1):50-53.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1辑,1993,118-120,112-116.

    (收稿日期:2003-12-13) (编辑子 萱)
    作者单位: 410011湖南省公路机械工程公司职工医院
                    湖南省宁远县中医院 

作者: 邱志成李胜才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