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5期中医中药

大黄炮制的历史沿革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中药的炮制,古老而浩瀚,而大黄的炮制则更具代表性。据文献记载,从汉代至今,历史近两千余年,如今继承的和已经失去,都具有独到之处,现做以探讨,用以窥视中药炮制的历程。1大黄炮制的初始阶段大黄一物的炮制,初始现于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之作《金匮玉函经》内。其在另一部著作《金匮要略方论》中又叙到了大要通过......

点击显示 收起

    中药的炮制,古老而浩瀚,而大黄的炮制则更具代表性。据文献记载,从汉代至今,历史近两千余年,如今继承的和已经失去,都具有独到之处,现做以探讨,用以窥视中药炮制的历程。

    1 大黄炮制的初始阶段

    大黄一物的炮制,初始现于汉代著名医家张仲景之作《金匮玉函经》内。如:“皆破解,不咀,或炮或生,皆去黑皮,刀取里白者,故曰中白”。“去皮、酒洗、酒浸”等,连最初的修事和制法都一并说明。其在另一部著作《金匮要略方论》中又叙到了大要通过“蒸”的方法来炮制,他的这些方法在以后的各个时期均在应用,包括近两千余年后的今天。再往后的公元134年问世的《华氏中藏经》一书中首提大黄的炮制用“煨”法。如:“湿纸煨、湿纸十重包裹、煨令香熟切作片子、炒取末”等等。通过上两则,可知大黄的炮制是有资料记载以来的初始阶段,或称之为始创时期,但其法其理则沿袭至今。

    2 大黄炮制的继承、发展阶段

    经过四百余年的动荡、发展至唐代及以后的宋代,大黄炮制的发展有了长足的变化,不但继承了前法,而且尚有独到之处的创新。这一点可通过唐之大医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银海精微》三书中可知。如:“①大黄、薄切,五升米下蒸熟,暴干用。②破如米豆,熬令黑。③蒸。④炙令烟出。⑤别浸。⑥实者生用,虚者酒蒸。⑦酒浸过炒。⑧炙。⑨酒炒。⑩蒸少许。○11炒。”这其中的与米共制、熬等法,可谓另树一帜,为大黄的炮制方法更增添了新的内容。随后的《食疗本草》,是孟诜在治疗痃癖时,首创了与醋共制的先例。如“治痃癖、醋煎大黄生者,甚效。”王焘所著的《外台秘要》在对大黄炮制时所要掌握的“度”给了说明。如“熬勿令焦;熬令黄黑。”等之。 发展到了宋代,可谓中药炮制的里程碑。此时的名书专著层出不穷,如雷所著《雷公炮炙论》就是最具代表性专著之一。他在书中较详细的对大黄炮制方式、方法及所用辅料、火候的掌握等做了描述,如:“凡使,细切,内文如水旋斑,紧重,,蒸,从已至未,(晒)干,又洒腊水蒸,从未至亥,如此蒸七度,(晒)干,却洒蜜水,再蒸一伏时。其大黄擘如乌膏样,于日中(晒)干用之,为妙。”这也可谓对大黄“九蒸九制(晒)”方法的初始原形。在宋代的各个时期,中药的炮制,尤其是大黄真是多方式、多方法,即有继承,又有创新。如《太平圣惠方》作者王怀隐在书中叙到:“川大黄,碎用醋浸一炊久沥干,慢火熬令熟。饭下蒸一炊时取出曝干。”将前人的醋制、米制、蒸制集于一处,可谓是另辟溪径,自成一派。再后的王衮著《博济方》则首提与“醋共浸两宿,蒸九度”的思想,即为“九蒸九制”奠定了基础。而《苏沈良方》中的“童便”制大黄;《小儿药证直诀》中的大黄与巴豆共制;《证类活人书》的用米泔水制大黄;及《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蜜蒸”大黄等,均是中药炮制中一颗颗耀眼的明星。《圣济总录》是较著名一本由宋太医院编写的专著,他在书中的不同地方对应用大黄所要进行加工炮制,就有十余次提及。如:“①如骰子样。②煨。③湿纸裹煨令纸干。④炮熟。⑤炒。⑥熬。⑦蒸过切炒。⑧以生姜自然汁二两涂灸汁尽焙干捣末。⑨碎醋炒。⑩以清酒洗。○11去粗皮酒洗炒。○12蜜水半盏浸一宿焙。○13醋浸一炊久,慢火炒令熟。○14如半栗大醋炒紫色。○15酒蒸切焙。○16蒸三度熬。○17九蒸九暴干。○18饭上炊三遍。等等,这其中的与姜汁共制法是首现于世。而“九蒸九暴”制法则是如今“九蒸九晒”制法的鼻祖。纵观整个的唐、宋时期,尤其是宋代,可谓是炮制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大黄炮制发展的里程碑,制法亦简亦繁,方式亦多亦少,何其多?何其盛?是也。

    3 大黄炮制的成熟阶段
   
    中药炮制发展到了明代,亦可谓是灿烂时期。但就大黄而言,并无多大的发展。这期间虽有《本草纲目》、《炮炙大法》等一批重要名著问世,但就大黄而言,其法创新太少,有则多为沿袭。但此时则更注重破各种制法在治疗各种疾病时的作用。如徐彦纯的《本草发挥》:“用之酒浸煨熟,寒因热用也。……酒浸入太阳经,酒洗入阳明经,余经不用酒。”朱棣《普济方》:“苦,纯阴,热淫所盛,以苦酒泄之……,其性走而不守。”方贤《奇效良方》:“大黄,苦寒,酒煨,引苦性上行至巅,驱热而下,以为使也。”等等,大多如此。只是到了明代的后期,由袭廷贤著的《增补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等书,才对大黄的炮制打破了长期的禁锢。如云:“四两用头红花四两,入水取汁浸一日,不用红花;四两童便入盐二钱浸1日,取出晒干,不用童便;四两用好酒浸一日软切并如杏核大,晒干,入巴豆去皮三十五粒同炒黄色,去巴豆不用,四两用当归四两,入淡醋浸1日,晒干,不用当归。”。“酒蒸九次。酒拌,九蒸九晒。锦文好大黄一斤,    切薄片,分作四分,听用。一分用川黄连去毛一两,切片,水浸 汁,用拌大黄,同炒干为度。一分用吴茱萸去梗一两,用水泡成汁,拌大黄用炒干为度。”这其中的大黄与红花、当归、黄连、吴茱萸等共制的方法亦可谓独具一格。    在清代的两百多年中,中药炮制的发展亦谓较快,而对大黄的应用也较重视。其代表是《医宗说约》:“酒浸蒸熟晒干,如此九次,能上达巅顶,治头目疾及久积涸病。治泻痢姜汁拌炒。治伤寒熟结生用,治疮疡热结酒炒。血痢韭菜汁拌晒干。”《本草述钩元》:“化脾积血块,多用醋熬成膏,其酒浸煨熟者,寒因热用也。非借酒力,不能上行,头目如眩晕,用酒炒为末是也,治上焦者、假酒不使迅下,如滚痰丸酒浸蒸熟切晒是也。中焦脾胃结热瘀滞、固宜以迅刮取效然亦须稍缓、以尽其荡涤之用、或酒蒸微熟可也。如热痢初起,大黄煨熟与当归等分用,其义可思,至于下行似宜生用,热有难执者,如腰脚风气作疼,同酥炒干弗令焦……,种种具有意义,当细审之以尽其功用也。”《医方集解》“九蒸九晒。……,大黄苦寒峻猛,能下燥鲜而去瘀热,加以蒸晒,则性稍和缓。”《本草新编》,“欲其上升须加酒制,欲其下行须入芒硝,欲其速驰生用为佳,欲其平调熟煎尤炒,欲其少留,用甘草能缓也。夫大黄过煮则味全散,攻毒不勇,攻邪不急,有用而化为无用矣,大黄之妙,全在生用为佳,将群药煎成,再投大黄略煎一沸即服,功速而效大,正取其迅速之气而用之也。”《外科证治全书》:“切片,用石灰入锅内炒,石灰桃红色取起,去大黄,放地上一夜,收末听用。”从上文可见,各位医家都是因需不同、因症不同而治法不同,取效各异,这也正体现了中医的精华“辨证施治”宗旨。

    4 大黄炮制的今天

    经过两千年的发展,大黄炮制的精华大多被继承下来,但亦有众多的失去。失去的找回不易,承下的留住亦难。谁之过……?《中药志》:“大黄块,倒入盆内,用黄酒拌均,装入罐内或不锈铁桶内,封口;隔水蒸,至酒尽取出,晾干即成。”《药材学》:“酒大黄、焦大黄、熟大黄等。”《中药大辞典》:“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中药炮制经验集成》:“酒大黄,熟大黄,炒大黄,醋大黄,盐大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从以上的著作中可见,就大黄的炮制而言,其精华部分已基本上得到继承,但创新发展的步伐是否缓慢了许多?纵观整个大黄炮制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看出中药炮制发展的历程。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古老而又传统的中药炮制不会只停留在继承上而悠然自得,而整个中药如何跟上时代步伐?是吾辈的天职所在?继承、发展、创新是也。愿古老的中药造福人类,让人类的健康更显中药的魅力。

    (收稿日期:2004-01-03) (编辑夫 凡)

    作者单位:233004安徽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 

作者: 郭 泉 庄建幸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