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6期中医中药

传单合剂治疗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笔者收集了儿科门诊及病房近3年来确诊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采用中药传单合剂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46例患儿的诊断标准均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点击显示 收起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及肝脾增大、皮疹、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的异常淋巴细胞、血清嗜异性抗体及EB病毒抗体效价增高为特征。本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任何年龄皆可发病,一般为良性、自限性,年长儿症状较重,有时可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脑炎、病毒性心肌炎、呼吸道梗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一般无特效疗法。笔者收集了儿科门诊及病房近3年来确诊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46例采用中药传单合剂治疗,疗效显著,具有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现将有关资料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46例患儿的诊断标准均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6版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要求。其中男25例,女21例,年龄<1岁1例,1~3岁10例,>3岁35例。46例患儿均伴发热症状,其中咽峡炎31例,淋巴结肿大42例,肝大16例,伴脾大17例,伴皮疹26例,周围血液中出现异常淋巴细胞38例,伴血清嗜异性抗体增高18例,发生严重并发症16例,其中并发病毒性脑炎3例,病毒性心肌炎6例,呼吸道梗阻1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例,肝炎1例,肺炎1例。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采用传单合剂水煎服,日1剂,不能口服的患儿采用中药汤液保留灌肠,1日1次。方药组成:板蓝根10g,连翘10g,柴胡10g,黄芩6g,夏枯草10g,僵蚕10g,丹皮10g,赤芍10g,蒲公英10g,穿山甲6g,黄芪10g,浙贝母6g,甘草6g。具体剂量随年龄大小调整,15天为1疗程,可连用2~3个疗程。其中高热及严重并发症患者对症处理。

1.3 疗效判断 (1)痊愈:用药1疗程,各种症状消失为痊愈。(2)有效:用药2~3个疗程,各种症状减轻或消失。(3)无效:用药3疗程,症状不减轻。

2 结果

治疗3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治愈40例,有效46例,治愈率86.96%,有效率100%。

3 讨论

现代医学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EB病毒经口咽部进入人体,使体内产生不典型的细胞毒性效应T淋巴细胞,从而损害多种脏器组织,包括淋巴、脑、肝、脾、心、肺、肾等。中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为瘟疫时邪,热、毒、痰、瘀是主要病理因素。邪从口鼻入,犯肺胃出现邪郁肺胃。瘟疫邪毒化热,疫邪不解,由表入里,痰火热毒上攻,瘀滞经络,则淋巴结肿大;痰火热毒内瘀,气血运行不畅,气血瘀滞,则肝脾肿大;热窜营血,迫血妄行,则见皮疹。恢复期全身症状渐退。淋巴结和肝肿大一般消退较慢,可自数日至数月不等。中药可诱导干扰素生成,干扰素可降低EBV-mRNA的产生水平,同时也是机体抗病毒的防卫机制之一。传单合剂中黄芪能诱生干扰素以提高干扰素的活力,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提高免疫功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可以促进机体非特异性免疫。蒲公英可提高人体外周血液淋巴细胞母细胞转化率从而提高免疫力,减轻多脏器的损害。传单合剂的主要功能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其中板蓝根清热解毒、活血利咽;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黄芩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僵蚕化痰散结、解毒利咽;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山甲活血消痛排脓、搜风活络;黄芪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浙贝宣肺清热化痰止咳,开郁散肿;甘草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调和诸药。诸药合用,达到治疗之功效。

作者单位:276700山东省临沭县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3-12-24)

(编辑子 萱)

作者: 张秀芹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