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中医中药

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疗效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党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加味治疗胃脘痛77例。结论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开结除痞的作用,且疗效显著。关键词胃炎中医药疗法治疗应用半夏泻心汤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77例,......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观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的疗效。方法 用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黄连、党参、炙甘草、干姜、大枣)加味治疗胃脘痛77例。结果 总有效率为97.4%。结论 本方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和胃、降逆止呕、开结除痞的作用,且疗效显著。

关键词 胃炎 中医药疗法 治疗应用 半夏泻心汤

笔者自1999年以来,运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胃脘痛77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77例均符合1998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其中男35例,女4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7岁,平均43岁;病程1个月以内9例,1~6个月38例,6个月以上30例。胃镜或X线钡餐造影检查:浅表性胃炎38例,萎缩性胃炎29例,肥厚性胃炎2例,急性胃炎8例。其中胆汁反流性胃炎3例,药物引起的5例。慢性浅表性胃炎急性发作合并出血11例,萎缩性胃炎合并溃疡出血11例,急性胃炎合并出血5例。临床主要症状为胃脘疼痛,心下痞满,纳呆腹胀。其中胃脘烧痛21例,胀痛38例,冷痛9例,进食后疼痛加重6例,减轻者4例。伴有症状:伴大便干结者38例,大便稀溏者29例;大便潜血阳性者27例;伴有嗳腐吞酸者36例;恶心欲吐者7例。

2 治疗方法

半夏泻心汤本方即小柴胡汤去柴胡、生姜,加黄连、干姜,更名半夏泻心汤,始见于《伤寒论》治小柴胡汤证误下成痞者。基本方药:半夏12g,黄芩12g,干姜3g,党参30g,炙甘草5g,黄连10g,红枣9g。临床运用时,首先视寒热之轻重,灵活调整干姜、黄芩、黄连的用量或取舍,并据《伤寒论》中小柴胡汤原方后有“腹中痛……加芍药”一法,故常增白芍配炙甘草以缓急止痛。若疼痛较剧者加川楝子、延胡索;胃阴虚明显者加沙参、麦冬、石斛;久痛挟瘀有刺痛感者加丹参、五灵脂;胃寒、治脉沉迟者,去黄芩加荜拔12g,陈皮15g,食滞者加焦三仙各20g,枳实、川朴各12g;胃脘灼痛,大便干结,体质壮实者加枳实、大黄各10g,并嘱患者饮食清淡,忌食辛辣厚味;胃脘冷痛,大便稀溏者加吴萸、砂仁各6g,肉桂10g,并嘱患者忌食生冷,腹部保暖,配合按摩脘腹部。胃脘胀痛连及两胁,伴嗳气、矢气减少者加柴胡12g,乌药、香附各10g,佛手15g,并嘱患者畅情志,忌郁怒。进食后疼痛加重伴嗳腐吞酸者加者加象贝母、海螵蛸;嗳气频作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解黑便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加白及、地榆炭、神曲、连翘各10g,麦芽6g,煅瓦楞30g,嘱患者饮食定时定量,勿暴饮暴食;并嘱患者进流食,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活动。每日1剂,煎服2次。4周为1疗程。治疗期间嘱其忌食生冷油腻、煎灼及辛辣动火等刺激性食物,宜清淡松软食物,尤忌过度思虑及忧郁,注意调养情志。

3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临床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痊愈:胃脘疼痛消失,饮食增加,精神明显好转,大便恢复正常。好转:胃脘疼痛减轻,饮食有所增加,精神好转,主要物理检查好转,半年未复发。无效:胃脘疼痛略减,饮食增加不明显,主要物理检查无改变。

4 治疗结果

痊愈:症状基本消失34例,症状缓解好转4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

5 讨论

胃脘痛中医认为导致本病之因素有六淫之邪侵袭,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劳逸失度,脏腑相累等,但究其病机之关键,乃胃气失于和降所致 [1] 。大凡六淫之邪侵袭,或饮食失节,或七情内伤,或可脏腑相累等,均可导致胃气失和,升降失常而致胃脘胀满,隐痛,呕逆、嗳气,纳滞等胃病之症状。再则,慢性胃炎多由急性胃炎失治或误治等迁延转化而成,细究其临床全过程始终呈现本虚标实,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病理状态和体征,故对本病之治疗,“补之不可,攻之不可,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景岳全书》),宜健中和胃,降逆除痞,平调寒热,标本兼治。其发病机制的共同之处在于病邪阻滞,痞塞中焦,即所谓“不通则痛”。仲景方半夏泻心汤,原为“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而以他药下之……此为痞”而设,由于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是病邪由太阳传入少阳,若误下后,损伤脾胃,以致脾胃升降失职,寒热错杂之邪干于中焦,故出现心下痞满的症候,即用半夏泻心汤治疗。而半夏泻心汤正好具有此功效,临床再通过加减变化,使其更合病情,故能收满意疗效。笔者体会,临床凡慢性胃炎以胀满和隐痛为主症者,用本方治疗,由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七味药物组成,其方寒热并用以和其阴阳,苦辛并进以顺其升降,补泻同施,以调虚实。方中黄芩、黄连苦寒清热,与半夏、干姜配用,辛开苦降,寒热并用,阴阳并调;佐以参、草、大枣甘温益气补其虚、促使脾胃运化正常的方剂。时至今日,临床医生常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对消化系统、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着显著疗效 [2,3] 。诸药相配,寒热并用,苦降辛升,补气和中,调和气机,自然邪去正复,气得升降则诸症自除。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引发胃溃疡的元凶,而半夏泻心汤具有显著的抑杀Hp的作用 [4] 。其中黄芩、黄连抑制Hp效果明显。动物试验表明,感染了Hp的大鼠,若出现有属于中医辨证为“脾虚”,出现胃肠胀气、纳呆便溏等症状,予以半夏泻心汤,可使大鼠的症状明显好转。另外,国内外学者进一步研究表明,半夏泻心汤具有显著的降低溃疡指数的作用。对醋酸性胃溃疡疗效显 著,并能保护幽门结扎性胃溃疡,用药后可使局部炎症渗出及坏死减少,促使溃疡面尽快缩小,并减轻肉芽组织及瘢痕中的白细胞浸润。日本学者在研究中发现,半夏泻心汤能阻断机体组织脂质过氧化反应,清除自由基,减少氧自由基对胃粘膜上皮的损伤,维持对胃粘膜的正常血供,保护胃粘膜和胃液屏障。医学家通过对该方的生化分析研究,以及对大鼠的实验病理学改变的观察,证实该方中含有的有效成分可调节胃液的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减轻胃肠道炎症,修复受损伤的粘膜,促使萎缩腺体再生,对肠上皮化生使之发生逆转,从而起到抗癌防细胞突变的作用。

此外,半夏泻心汤对胃肠道的双向调节作用引人注目,研究表明,对正常情况下的胃肠运动,给予半夏泻心汤无明显作用,而患有胃轻瘫消化不良者,腹部手术后病人,该方具有明显的促进胃蠕动次数和幅度,缩短胃排空时间的作用;胃蠕动增强的患者,又可起到抑胃运动。对肠炎引起的腹泻,本方能抑杀细菌毒素,促进肠道水分吸收而止泻。癌症患者因放疗或应用顺铂等化疗药物引起的小肠功能紊乱,本方可起到调节作用,消除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杨锋.半夏泻心汤善治胃肠病.上海中医药报,1998,17(5):76.

2 李季峰,宋光荣,闫保臣,等.半夏泻心汤对顽固性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胃肠动力学的影响.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1):672.

3 张寿国.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肥厚性胃炎40例.四川中医,2002,20(6):48.

4 谢沛霖.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消化性溃疡35例.郑平仿中医药研究,2002,18(4):98.

作者单位:310009浙江杭州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浙江湖州解放军第98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5)

(编辑贝 子)

作者: 费来霆马毅强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