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8期其他

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诊断价值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摘要】目的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已证实的肝脓肿的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增强扫描表现为:(1)高灌注异常:非病变肝组织一过性不均匀强化。(2)边缘强化:肝脓肿灶周环状或不规则强化。...

点击显示 收起

【摘要】 目的 探讨肝脓肿的螺旋CT表现特征,着重讨论动态增强扫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已证实的肝脓肿的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资料。结果 增强扫描表现为:(1)高灌注异常:非病变肝组织一过性不均匀强化。(2)边缘强化:肝脓肿灶周环状或不规则强化。(3)分隔状强化:肝脓肿整个病灶呈蜂窝状,簇状,分隔状持续强化。结论 螺旋CT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脓肿的定性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 肝脓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肝脓肿在临床上并非少见,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不规则应用和感染途径的变化,其病理进展及影像表现在个体间差异不一,误诊为恶性占位的为数不少。本文收集32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治疗证实的肝脓肿,旨在总结经验教训,提高定性诊断水平。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的分析了从2000年1月~2003年3月32例肝脓肿的CT资料,男21例,女11例,年龄5~68岁,年龄37岁。由2名主治医生共同逐一复习全部CT图像,分析了病变的数目、部位、大小、形态、密度、边缘、内部结构。着重分析动态增强后高灌注异常,边缘强化征和内部分隔状强化的扫描表现。其中高灌注异常的检出标准 [1] :(1)肝动脉期肝实质均匀的高密度强化影;(2)门脉期上述区域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影,后者在平衡期或延迟期应为等密度。

1.2 检查方法 采用Somatom Plus4螺旋CT扫描机(西门子公司),电压120KV,250mA,时间1s,螺距1:1,层厚及层距为10mm,其中7例对病灶补加3mm薄层扫描,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I/ml)100ml,用CT专用注射器,以2.5ml/s的流率经肘前静脉或手背静脉注入。常规先行全肝或上腹部螺旋CT平扫,注射对比剂开始后27~30s行动脉期扫描,60~70s行门脉期扫描,20例增强后延时3~7min扫描。

2 结果

32例肝脓肿孤立单发23例,多发9例,多发者病灶个数不等,约2~6个。脓肿位于肝右叶16例,肝左叶8例,同时侵犯两叶8例。病变直径1.1~10cm,平均4.1cm。肝脓肿最常见的CT表现为肝内局限性低密度区,病灶内部密度均匀或不均匀,表现形式多样。22例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区,内部密度较均匀,仔细观察部分病例脓肿周边部分密度稍低于中央部分,22例中12例脓肿壁及外围可见低密度环即“双靶征”,由此可测量脓肿壁及外围低密度环厚度,约1~6mm左右。25例内部密度不均匀,呈多房分隔状,花瓣状及簇状。10例边界不清,密度不均的肿块影,部分病例结构混杂,低密度内可见斑片状更低密度区。32例脓肿CT平扫边界清楚者18例,不清14例。6例脓肿内或外可见气体或结石。CT增强表现:(1)高灌注异常:主要表现为动脉、门脉期双期扫描显示非病变肝组织高灌注异常共17例,单纯动脉期高灌注异常表现13例,动、门脉期双期灌注异常4例,无单纯门脉期异常灌注。肝高灌注异常的CT表现为非病变肝组织平扫密度均匀,动脉期、门脉期呈斑片状、三角形或不规则高密度影(见图1a、b、c)。(2)边缘增强征:23例脓肿双期增强扫描后灶周显示有完整或部分环形,不规则形增强影,高于周围正常肝实质,以后逐渐等强化或稍高强化不规则形增强影(见图2a、b)。(3)分隔样强化:28例脓肿双期增强,内部分隔呈条状强化,动脉期轻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部分延迟期接近肝实质呈等密度,整个病灶呈分隔状,簇状,蜂窝状改变。其中23例病灶直径大于1.5cm,5例直径小于1.5cm,其中最小直径为1.0cm(见图3a、b、c)。

3 讨论

以往有关肝脓肿的文献中很少报道肝脏高灌注的CT表现,笔者考虑跟以前的CT机扫描速度和增强注射速度慢有关或以典型脓肿常见有关 [2] 。随肝脏螺旋CT增强扫描的广泛应用,造影剂速度的提高,灌注异常表现较常规CT明显提高 [3] 。本组17例(17/32)出现高灌注异常表现,CT增强扫描在动脉期为不规则状、斑片状或三角形强化影,在门脉期基本呈等密度表现,无1例出现在延迟期。并发现愈是具有典型脓腔或坏死破坏范围大的病灶,灶周片状或楔状强化愈明显,其病理原因为肝脏炎症充血,肝周积液伴肝实质受压,以及肝内有动静脉分流存在 [3] 。

徐家兴报道一组肝脓肿“边缘强化征”,认为机制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脓腔壁肉芽组织有丰富的新生血管所致,另一种解释为脓肿形成速度快,推挤压缩周围的肝组织,增强环实质上属于挤压的正常的肝组织 [4] 。我们认为还有一种原因是肝脓肿周围处于急性炎症充血,子病灶或潜在脓肿还未形成。荣独山呈描述为肝周围炎 [5] 。并且,我们随访了8例抗炎后复查的病例,其边缘强化明显缩小和消失6例。由此,我们认为螺旋CT增强可以较准确估计肝脓肿的范围。分隔状强化,Jeffrey称之为“簇状征”,为多数细小脓肿相互聚集的腔壁 [6,7] ,苏丹柯等人曾描述肝脓肿房隔样增强结构较纤细,多在病灶中心区向其表面延伸,内端多在病灶中心区,相互连接呈蜘蛛样 [2] 。Mendez RJ等认为直径小于1.5cm病变区内无间隔样强化 [8] ,我们本组5例直径小于1.5cm也有分隔样强化,考虑肝脓肿形成初期或化脓性炎症破坏后的增生反应,但CT上不呈典型蜘蛛样强化。我们28例脓肿动脉期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20例延迟扫描未见密度下降,类似“蜘蛛样”表现更加明显,考虑与肝脓肿分隔主要以纤维成分为主有关。鉴别诊断:肝脓肿主要与伴有病灶内坏死的巨块型肝癌相鉴别,由肝癌引起的灌注异常时,常常由于门静脉癌栓所致,而且在门脉期表现为低灌注异常,肝硬化较少引起肝实质局灶性灌注异常 [8,9] 。肝癌灶内未液化坏死的残存实性结构多较粗大,呈结节或粗索状,强化持续时间短,门脉期呈低密度改变 [2] 。同时很少肝癌周边出现强化征。 (本文图片见封三)

参考文献

1 Itai Y,Matsui O.Blood flow and liver imaging.Radiology,1997,202;306-314.

2 苏丹柯,谢东,梁漱溟.不典型肝脓肿的CT诊断.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6):342-344.

3 周康荣.螺旋CT,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1998,150.

4 李小丘,徐家兴,王洪军,等.CT在肝脓肿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华放射学杂志,1994,28(12):348.

5 荣独山.X线诊断学(腹部),上海:上海科技技术出版社,1988,259.

6 Jeffrey RB JR.Federle MP.Inflammatory disease and traum of the liver.In:silverman PM(ed).CT and MRI of the liver and biliary system New York:Churchill.1990,155-179.

7 Jeffrey RB Jr.Hepatic Pyogenic abscesses.In:Jeffrey RB Jr(ed).CT and sonography of the acute abdomen.NewYork:Raven Press,1989,10-22.

8 Mendez RJ,Schiebler ML,Outwater EK.Hepatic abscesses MR imaging findings.Radiology,1994,190:431-436.

9 陈卫霞,宁彬,闵鹏秋,等.肝细胞癌门静脉癌栓致肝脏灌注异常CT表现.临床放射学杂志,2001,20(7):510.

作者单位:200003浙江省乐清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收稿日期:2004-04-01)

(编辑子 萱)

作者: 王军 黄田业 余文华 郑汉朋 王旭荣 施少华 翁晓海 潘阿善 李勐 顾乐峰 陈哲陈浩陈庆东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