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9期中医中药

自拟病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3例疗效观察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引起的急、慢性心肌炎症。我门诊自1999年6月~2003年10月,应用自拟病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2诊断标准参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1]。3治疗方法药物组成:黄连15g,黄芩12g,板蓝根20g,金银花20g,竹叶12g,人......

点击显示 收起

  病毒性心肌炎是指病毒引起的急、慢性心肌炎症。多见于青壮年。我门诊自1999年6月~2003年10月,应用自拟病心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93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组96例均为我门诊1999年6月~2003年10月收治的21岁以上的患者。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21~30岁62例,21~40岁18例,41~50岁12例,51~62岁4例。病程1个月以内者45例,1~6个月者46例,6个月~1年者3例,1年以上者2例。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87年全国心肌炎心肌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成人急性病毒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1]  。

  1.2.1 有病毒感染的证据

  在上呼吸道感染、腹泻等病毒感染1~3周内或急性期中出现心脏病变表现(如舒张期奔马律,心包摩擦音,心脏扩大)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阿-斯综合征者。

  1.2.2 心电图改变

  上述感染后1~3周内或发病同时出现的各种心律失常,而在未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前出现下列心电图者:(1)房室传导阻滞或窦房阻滞,束支传导阻滞;(2)2个以上导联ST段呈水平型成下斜下移≥0.05mV或多个导联ST段异常抬高或有异常Q波者;(3)频发多形、多源成对或并行性早搏,短阵阵发性室上速或室速,扑动或颤动者;(4)2个以上以R波为主波的导联T波倒置、平坦或降低<P波的1/10者;(5)频发房早或室早。    具有(4)或(5)或无明显病毒感染史者要补充下列指标以助诊断:①左室收缩功能减退。②病程早期有CPK、CPK-MB、SGOT、LDH增高。

  1.2.3 排除疾病

  诊断时应还排除影响心肌损伤的其他疾患,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β-受体功能亢进症。

  1.3 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黄连15g,黄芩12g,板蓝根20g,金银花20g,竹叶12g,人参9g,麦冬15g,五味子12g,全瓜蒌15g,薤白12g,郁金12g,丹参30g,生甘草6g。水煎服。四肢不温加黄芪30g,熟附子12g;心悸怔忡,烦躁不眠者加玄参20g,柏子仁20g,酸枣仁20g。每日1剂,30天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如合并心源性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者,除选用强心利尿剂、血管活性剂外,一般不用西药治疗。服药期间病人要充分休息,防止感冒、精神刺激等。2个疗程后总结判定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症状消失,CPK、CPK-MB、SGOT、LDH正常,心电图复查及X线检查正常者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减轻,CPK、CPK-MB、SGOT、LDH下降,心电图复查及X线检查有明显改善者为显效;临床症状减轻,CPK、CPK-MB、SGOT、LDH下降,复查心电图及X线检查有改善者为有效;临床症状心肌酶及心电图,X线复查无改善或加重者为无效。

   2 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3例因特殊原因1~2周中断治疗,实际完成全疗程治疗的患者93例。其中治愈60例,显效21例,有效9例,无效3例。3 病案举例    患者,男,24岁,农民,已婚。2000年10月20日初诊,20天前感冒经治而愈,3天前再次感冒,体温38.5℃,在当    地卫生院注射复方氨基比林,口服速效伤风胶囊、银翘丸, 汗出热退,当天发热又起。于今日转入我门诊就诊。患者微恶寒,发热,伴有头晕乏力,短气,心前区隐疼、惊悸易烦,腹胀纳差,大便色黄,舌质红、苔薄脉滑数。查:体温38.7℃,心电图示Ⅱ°房室传导阻滞,X线显示心脏增大。CPK240U/L、CPK-MB28U/L、SGOT70U/L、LDH280U/L为增高。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证属素有心气阴不足复感风热毒邪,内扰于心,痹阻心脉。治宜清热解毒,益气滋阴,宣痹通络。方用病心康加减:黄连15g,黄芩12g,板蓝根、金银花各20g,竹叶15g,人参9g,麦冬12g,五味子12g,全瓜萎15g,薤白12g,郁金12g,丹参15g,生甘草6g。服5剂后体温降,纳食增,胸闷隐疼减轻,舌质淡红,脉滑微数。效不更方,加减服30剂后,临床症状基本消失,CPK、CPK-MB、SGOT、LDH降至正常。心电图及X线复查大致正常。为巩固疗效再进30剂,半年后随访未复发。

  4 讨论

  祖国医学无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名,但多属于“胸痹”、“心痛”、“心悸”的范畴。主要为外感时邪,由表入里,热毒壅滞,郁于胸膈,灼伤心肌。《灵枢·百病始生篇》云:“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人尚若素禀不足,心所虚衰,正气有亏,复感于邪,内合于心,发为本病。治疗宜清热解毒,益气滋阴,宣痹通络;黄连、黄芩、金银花、竹叶、板蓝根清热解毒,祛除时邪;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滋阴、养心安神;全瓜蒌、薤白、丹参、郁金宣痹通络;黄连入心经,泻心火,泻其所主;竹叶入心经透热邪,一泻一透相辅相成,热毒壅滞得清,邪去正安;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的生脉散,具有强心升压,使心肌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升高,保护受损心肌,并可取代能量合剂用作治疗心肌病、冠心病辅助药物 [3]  ,而且可以预防病情加重;丹参、郁金活血化瘀能清除病灶,解除炎性梗阻,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药物易达病灶,提高清热解毒药物的有效浓度,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内科杂志编委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中华内科杂志,1987,26:597.

  2 陶嘉咏.内科临床辅助诊断手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9,86.

  3 罗致强,陈庆全.生脉散加减在温热病中的应用和体会,新中医,1983,5:33.

  (收稿日期:2004-04-29)     

  作者单位:461200河南省鄢陵县卫生学校门诊部 

  (编辑罗 彬) 

作者: 胡福田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