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terature
首页合作平台在线期刊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2004年第2卷第10期临床医学

肝性胸腔积液23例临床分析

来源: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摘要:1963年美国将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简称胸液)定义为:排除了原发于心、肺疾患后,肝硬化合并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液。肝硬化并发腹水较为常见,而并发胸水较少,其发生率为4%~10%。现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23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

点击显示 收起

  1963年美国将肝硬化合并胸腔积液(简称胸液)定义为:排除了原发于心、肺疾患后,肝硬化合并双侧或单侧胸腔积液称为肝性胸液。肝硬化并发腹水较为常见,而并发胸水较少,其发生率为4%~10%。现将本院近10年来收治的23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3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22例,血吸虫性肝硬化1例。其中男19例,女4例。发病年龄33~65岁,平均49.6岁,胸腔积液发生在右侧18例,双侧5例。未见单纯发生在左侧的胸腔积液患者。本组患者出现胸闷、气短者6例(26.1%);咳嗽、胸痛者1例(4.3%);多数患者无胸部自觉症状。

    1.2 实验室检查 以上病例均经临床生化检查证实血浆总蛋白低于60g/L,白蛋白低于26g/L,A/G倒置,腹部B超提示肝硬化,脾肿大,腹水,门静脉增宽,且消化道钡餐检查提示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X线或胸部B超证实有胸腔积液。16例患者胸液常规及生化检查具有漏出液性质,4例有渗出液性质。胸液的细菌培养、结核菌素试验及胸液找癌细胞均阴性。另外3例因胸液量少而未行胸液的常规检查。

    1.3 治疗及预后 23例患者经低盐饮食,保肝,补充血浆或白蛋白,限水,利尿,抽胸水
、腹水治疗,4例渗出性胸液患者加用抗感染治疗。胸液消失者5例,胸液明显减少者15例,无效3例,其中2例因上消化道出血、肝昏迷等并发症于入院后1个月左右死亡。

  2 讨论
    
  近年来肝性胸液的发病率有所增加。肝性胸液常与腹水合并存在,单纯发生胸液者少见。胸腔积液可以发生在双侧,多数发生在右侧肝性胸液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多数学者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1)低蛋白血症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2)奇静脉侧支循环建立后压力增高引起血浆外漏;(3)胸腔内淋巴管破裂;(4)淋巴网吸收:横膈两侧淋巴网发达,吸收腹水并转移至胸膜腔积聚。右侧胸液发生率大大高于左侧,这是由于右侧横膈淋巴网比左侧发达之故;(5)当腹腔内压力大于胸腔内压力时,腹水可通过横膈孔直接进入胸腔内。Singer报道尸检中发现横膈腱索部位有小孔存在,当肝硬化并发腹水时腹压增高,横膈腱索部位变薄形成小泡,当小泡破裂时腹水进入胸腔。横膈小孔破裂时若累及小血管则引起出血,出现血性胸水、腹水。当裂孔较大时,液体可自由出入胸腹腔,部分病人当抽除腹水后胸水也随之减少,此现象支持这一机制;当裂孔较小时可形成活瓣,吸气时胸腔内负压使腹水进入胸腔。Rubinstein等人用标记同位素的胶体( 99  Tcm)注入腹腔后,胸液中可检测到此元素,反之腹腔内则测不出此元素,进一步说明横膈小孔的单向活瓣作用。

    肝性胸液治疗一般采用综合措施。包括保肝、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限水、限钠、利尿及抽胸液等。有感染者同时选择肾损害作用小的药物。对胸液量大、呼吸困难者可行胸腔穿刺抽液,但应警惕大量蛋白丢失、体液和电解质失衡而诱发肝昏迷,并应注意防止医源性感染和胸腹水自身感染,可预防使用抗生素。 肝性胸液治疗困难,复发率高。改善肝性胸液病人预后的关键在于肝功能状况的好转。

  (收稿日期:2004-04-28) (编辑子 萱)

作者: 朱丽君 2005-9-21
医学百科App—中西医基础知识学习工具
  • 相关内容
  • 近期更新
  • 热文榜
  • 医学百科App—健康测试工具